基于用工困境的安徽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情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稳步运行发展,GDP增幅比全国均值高出2.6个百分点,居中部第一位,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政策不断健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已愈演愈烈。本文拟就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用工瓶颈等问题作专项调查研究,从立法、体制、政府、学校、用工企业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规范,齐抓共管,以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用工困境;吸纳就业;市场竞争力
基金项目:2016年安徽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项目编号:安徽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XM-1)。
2015年以来,媒体冠以“最难就业季”呼啸而至,原因是这些年的大中专毕业生总量较多,全国高校毕业生近700万,我省近30万。但是作为我省中小企业来说却没有感受到大量劳动力涌入市场的喜悦。经调查,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人难招、人难用、人难留”的用工现象,这种现状涉及宾馆、餐饮、物流、制造等诸多行业,我省一家著名的机械制造企业,甚至流传“干了三个月就是老职工”、“剩者为王”的说法。我省“用工困境”究其原因如下:
一、中小企业“用工荒”与“低薪酬就业”现象并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已达我国高校总数的54%,这些高校吸收了很大一部分的青年劳动力,这部分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劳动力,在花了学费、付出了青春之后却只能得到一份蓝领工作,学生们在情感上很难接受,所以,部分学生对企业的基础岗位缺乏热情,更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宁肯坐办公室当一线“白领”,月工资2000元都愿意,也不愿下车间工作月工资拿3000元。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就业观念的落后-人人当“白领”是不现实的。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荒”与“高技能人才荒”现象尤其突出
根据安徽省人社厅对全省用工状况的监测以及安徽省中小企業协会组织的调研资料表明,“用工荒”普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服装、鞋类、纺织、宾馆、餐饮、物流、机械等行业一线操作工。相比较而言,技术密集型企业这方面用工困境并不突出。安徽省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素质低、职业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就业方面就呈现出一种怪象:一方面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人抱怨找工作不难,但找一份好工作很难,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好找,但是整体上薪酬较低、福利差;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却面临着“技工荒”,高薪诚聘也很难请到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三、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与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的结构性矛盾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在2018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国民经济总体平稳、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我省减税措施不断推进和清费减费行动的持续进行,企业的税费负担有一定减轻,但还存在一定的降负空间。中小企业除了融资难、成本高、负担重、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外,在新的经济运行环境下,企业还出现了转型难、订单减少、用工难、用工成本增加等其他新问题。
四、保持中小企业就业形势稳定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消费拉动型经济促进就业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说,扩大消费有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达到“保增长”、“保就业”的量化目标和保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工资增长相兼容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机协调行业资源将扶持方向更多地用在中小企业的生态环保、项目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同时,为了提高中小企业产业链的就业吸纳能力,拟优先重点发展与金融、信息服务、农业等现代产业。
(二)政府牵头组织地区对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用工缺口较大的地区和云南、贵州等西部边远劳动力输出地区对接,以政府名义组织用工企业到劳务输出地进行集中招聘,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引进问题。政府制定有力政策,积极宣传,鼓励“回流”的农民工利用在沿海发达城市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创业,带动新一轮就业热潮。
(三)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吸收乡村富余人口
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建设经验,城镇化发展步伐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关系密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也要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在以皖江城市群为龙头的城镇化建设中,已积极带动了我省新一轮工业园、产业园的建设热潮,随着工业分布的均衡发展布局,也会引导劳动力人口的有序流动。我省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大力推进阶段,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促进城乡人才和劳动力合理流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四)进行大众化教育下新的就业观念教育
就业是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结果。如何能保证企业招到理想的员工,劳动者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和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提高职业岗位质量是其永恒的追求。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首先,从立法上将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作为高等教育的任务;其次,从高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最后,政府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大众化教育下新的就业观念教育,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且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突出实践教学,特别是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来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用工企业可以开展针对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持续开展针对性培训。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策研究-安徽省小微企业调研.郭淑娟;李德名;包亚玲,张成玮 滁州学院学报:2013(12)
[2] 我国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分析与建议. 刘彩霞 .财会月刊 2013(2)
作者简介:
徐家骅(1971.11-),高级经济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企业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52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