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隔代教育的代际交换理论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导致农村隔代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隔代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教育及成长,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以代际交换理论对农村隔代教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入分析,进而以代际交换理论对农村隔代教育从具体的生活照料、经济支持以及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劳动力外流;隔代教育;代际交换;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对隔代教育概念的界定,文章采用段飞艳与李静在《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一文中的定义,即隔代教育是指祖辈与孙辈一起生活,并承担抚养教育孙辈的主要或全部责任。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隔代教育的现象更为常见,文章主要探讨的是西部农村地区的隔代教育状况。
  一、农村隔代教育现象分析
  (一)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
  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农村共有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1726.29万人,其中,小学1190.07万人,初中有536.22万人。这一数据没有包含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学龄前及0~7岁的未入学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地区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来照看,因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是“自己人”,孩子由他们来照看是比较放心的。在农村隔代教育中祖辈承担主要的抚养与教育责任。
  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一些老人要同时照顾多个孙辈。虽然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在农村传统“多子多福”的思想影响下,多数家庭都生育两个以上的子女,有一部分家庭甚至有五个、六个,甚至更多子女。时至今日,他们成家立业,其子女大多成为现在需要由祖辈照顾的留守儿童。在农村隔代教育中,只照顾一个孙辈就家庭比较少,大多是要照顾两到三个,或者更多的孙辈。农村隔代教育家庭的老人不但要教育、抚养孙辈;而且还要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补贴家庭生活必须的食物;同时还有一部分家庭会养殖家禽。
  (二)农村隔代教育的成因
  1. 劳动力外流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从那时发生着巨大的改变。针对农村的改革极大的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对外的开发激活了我国的经济生产活动,使得首先开发的东部沿海地区缺乏生产劳动力。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东西部的相关部门组织的西部剩余劳动力到东部沿海城市从事经济生产活动的劳动力迁移从此拉开序幕,并在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中出现了民工潮,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劳动力从西部到东部沿海城市。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隔代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流。大量的劳动力输出导致了多数家庭中父辈的长期缺位,外出务工的父辈一般只会在过年的时候回家,回家过年也只会在家里呆半个月左右,而有一些外出务工的人要几年才回家一次。因此抚养教育孩子的担子,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身上,这就形成了隔代教育。
  2. 其他原因
  虽然造成西部农村隔代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流,但部分农村隔代教育现象的形成还有其他因素的推动。一部分家庭为寻求“公平”,要求年迈的祖辈要同样的教育抚养较年轻父辈的子女。因为在一些多子女家庭,祖辈为第一个或第二个子女抚养孩子即孙辈时可能尚有余力可以胜任,但等到较小的子女结婚生子时,他们已年老体衰、无法很好的照看孙辈,但还是依然要他们来照看孙辈。还有一些单亲家庭,为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父辈不得不外出挣钱,而未成年的小孩就只能有祖辈代替其父母来教育抚养。
  二、隔代教育中的代际交换
  费孝通将我国家庭中的代际关系概括为“反馈模式”,即“抚养-赡养型”,表现为祖辈抚养父辈,父辈赡养祖辈;父辈抚养孙辈,孙辈赡养父辈。王跃生曾指出在子女能够自食其力之后、父母还没有老到需要赡养的这个时间段表现出很强的代际交换关系,代际交换实际上就是两代之间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两代人之间的交换行为对代际关系,尤其是婆媳关系是非常有益的。在现代社会,两代人之间的这种交换的色彩更浓。
  所谓代际交换,是指按年龄的不同划分的老年人、成年人、未成年人之间在物质和精神方面所进行的转换关系。它的基本内容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本文将从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对农村的隔代教育进行分析。
  (一)祖辈对孙辈的生活照料
  在隔代抚养教育孩子的情形下,祖辈对孙辈的生活照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祖辈的年龄,年龄越大的祖辈对孙辈的生活照料水平越低,而相对较年轻的祖辈对孙辈的生活照料就相对好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状况会越来越差,这种状况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由于身体机能的减退,还要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年迈的祖辈没有太多的时间来看管孙辈,尤其是在农忙时节更是如此。
  除了祖辈,在隔代教育中的另一个主体——孙辈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若孩子已经达到入学年龄,那祖辈就不会太费心去照料孩子,反而会让他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也算是开始为爷爷奶奶分忧了。若孩子十二三岁,在生活方面就不会有太多担忧了,懂事的孩子还会主动地帮助祖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或是家務。
  且不论祖辈对孩子的照顾好与否、孩子能否帮助老人干活,单是老人在家务农、抚养教育孙子女,就已然超出了所说的代际之间的交换。虽然这种交换并没有一种可以将付出与回报做量的计算的指标或尺度,交换是否对等是相对模糊的,用以衡量这种交换的是人们自己是否心安理得以及来自宗族和社区其他成员的评价。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祖辈都认为在家带孙辈是自己的责任。而在非隔代教育家庭的老人和四五十岁的人中的大部分则有不一样的看法,可他们对于所存在的隔代教育是理解的。在这样的情形下,两代人之间的交换极其不对等。   (二)父辈对祖辈及孙辈的经济支持
  为了摆脱经济上的贫困,青壮年们才选择外出务工,他们背井离乡,舍弃了与孩子一起的时间,错过了孩子人生中众多的第一次,不能在父母身边尽赡养之责,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为了更富裕的生活而奋斗。父辈在外工作辛苦,可是他们想着能让孩子过上自己连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就又有了拼搏的动力;但想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长时间缺位,使一个家庭变得不完整,父辈对孩子以及对老人都会感到有些歉疚。大多数父辈都试图通过提供高于老人和孩子实际需要的资金来弥补家人。祖辈在家带孩子的同时还会或多或少的种些地。一些身体硬朗的老人在风调雨顺的年份基本可以靠自己的劳动来维持基本生活。
  对于老人在家种地能有多少收入,许多在外务工的父辈并不在意,他们更多的是叮嘱老人不要太操劳。把孩子留在家里由祖辈照顾的父辈一般都会给家里寄钱,也有个别已为人父母的人,把孩子留在家里给自己的父母带,祖辈却从未收到父辈的一分钱。总的来说,大部分在外务工的父辈都会给在家的老人和孩子足够的经济支持。
  研究表明: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开支的经济状况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恶化,而对子女提供的经济的过度依赖会对其生理和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子女对老人过多的支持和保护不仅没有改善老人的主观健康状况,反而给老人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对其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孙辈对父辈及祖辈的精神慰藉
  “只要孩子过得好,我们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是大多数在外务工的父辈的想法,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他们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摆脱那种食不果腹的生活状态。孩子考试能考好,自己在外面打工无论多苦都是值得的,就算有的时候孩子不理解他们,也没有关系。
  虽在家带孙辈、还要在地里干活对年迈的老人来说会有些辛苦,但与那些空巢老人相比,隔代教育家庭的老人在生活中多了不少乐趣,有时候孩子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小举动就能够使老人乐半天,而且还会在一段时间里跟亲朋好友们分享。也能让他们不寂寞。
  养儿防老,年老了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儿孙满堂、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应该是大多数老年人所期望的生活。而现实状况却是人老了儿女不在身边照顾,这似乎已是我国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父辈在家庭生活中的长期缺位,致使祖辈缺乏与亲代的感情交流,精神赡养难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外出务工的父辈能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年迈的祖辈多一些关心,他们就心满意足了。相对而言,将孩子留在家中由其祖辈带的父辈经常主动地与祖辈联系,对祖辈的关怀也更多。
  与父辈对孩子的期许相比较,祖辈只要看到孙子健康地长大成人就觉得很好了,要是能看到孙子女能够主动地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那祖辈会感到无比欣慰,认为自己对得起孩子,真的把孩子照顾好、教育好了。
  三、结论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了西部农村大量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农村隔代教育无论是对老人、对在外务工的父辈还是对年幼的孩子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年龄是影响隔代教育对祖辈身心及社会生活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较年轻的祖辈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之外,还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孙辈;而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充实了原本单调的生活,农村隔代教育对比较年轻的祖辈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正面的影响。而农村隔代教育对祖辈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农忙时节以及祖辈身体欠安时对孙辈的照顾都会增加祖辈的负担,对祖辈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但从总体讲,隔代教育对比较年轻的祖辈身心健康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对于年迈的祖辈而言,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这种状况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影响到原有的生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若孙辈年龄稍大、在日常生活方面不必太费心,则不会对年迈的祖辈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若需要照顾的孙辈年龄小、生活上还需要祖辈悉心照料,就会给年迈的祖辈带来一定的生活压力,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无论所要照顾的孙辈年龄大小,孙辈在日常生活中总能给祖辈带来乐趣,为祖辈孤独的晚年生活增添欢笑。从总体来讲,隔代教育对年迈的祖辈的身体健康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而在心理上的影响则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农村隔代教育或多或少都会对祖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面影响,许多老人都意识到现行的对孙辈的教育存在不足却无力改变,对孙辈的学习辅导与管教力不从心,因而產生心理及精神上的负担。祖辈的种种担忧随着孙子女逐渐长大、懂事而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对孙子女的懂事与成熟感到欣慰。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隔代教育中祖辈的社会生活更为充实。
  总的来说,农村隔代教育对年迈的祖辈的身体健康负面影响大于正面的影响,而对比较年轻祖辈的身体健康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对祖辈心理上的影响则都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农村隔代教育中祖辈的社会生活更为充实。
  参考文献:
  [1]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04).
  [2]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03).
  [3]王跃生.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理论分析[J].人口研究,2008(04).
  [4]成伟.代际交换之正义[J].学术交流,2007(04).
  [5]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J].江海学刊,2008(04).
  [6]郭于华.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J].中国学术,2001(04).
  [7]张文娟,李树茁.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增刊).
  [8]宋璐,李树茁.代际交换对中国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性别差异的纵向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0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4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