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生命周期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改革关键期,改革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针对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以及国有企业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旨在探究国有企业针对生命周期特点开展有效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8072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各类企业面临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也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做强做优?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商业社会同样适用。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以确保其长远发展,只有在每个生命周期阶段内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1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管理
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从成立开始,到成长、成熟、衰
退直至死亡的过程。企业在经营运转过程中,如果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企业與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会导致企业降低其内部系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身获利能力,企业将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甚至产生病态、直至衰亡。实践中,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会面对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会进行战略调整以及与之相应的组织结构演变,有时会遭遇一些危机,如果管理者忽视这些变化,不能及时调整管理理念、管理重点和管理方法,就会削弱企业管理的有效性,甚至会产生管理的负效应,导致企业出现生存危机。
2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及管理特点
企业与生物体有着一些共同特征,如新陈代谢、自我复制、突变性等。将企业生命周期与生物生命周期结合起来,可以将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每个企业都需要经历不同的成长周期,各个周期资产配置状态不同,表现出的特征也不同。只有清楚地认知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特征,才能在经营战略、营销战略、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日常企业管理方面做到有的放矢。
21初生期
初生期是企业创立和诞生的时期,相当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期。这一阶段的企业颇具活力,充满创新和冒险精神,凝聚力较强,但生存能力较弱。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企业资本实力不足,资产配置单一;生产批量小、试制费用大,产品尚未被市场所接受,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较高,销售额增长缓慢,企业在财务上往往表现为亏损。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大业务资金融资,生产管理方面要加强生产设备控制、适时调整产品定位,营销管理方面要大力开发市场。实践中,企业在初生期的死亡比率非常高,正如医学界认为新生儿时期是很危险的。因此,企业初生期最主要的任务是生存,只有在市场上站稳跟、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才能为将来的成长创造机会和希望。
22成长期
成长期是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时期。这一阶段的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经营体系和管理模式,组织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不减,仍然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企业有形资产已具有一定规模,但技术、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急剧增加,增加速度远远大于有形资产;生产能力已初具雏形,产量销量不断攀升,盈利水平渐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的重点是:财务管理方面要筹措资金和加强成本管理,生产管理方面要生产得规范化、批量化、规模化,营销管理方面要采取各种促销策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并扩大市场规模。企业在这个阶段往往处于十分激烈的竞争环境,必须保持冷静,切忌盲目转型,避免在经营战略等方面造成重大失误,要及时发现市场机遇,保持企业活力,避免偏离健康成长轨道。
23成熟期
成熟期是企业成长速度趋缓但利润率急增的收获时期。这一阶段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自身独特的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日常各项管理工作在按照一套成熟的运作模式重复运行。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企业资产达到一定规模后保持相对稳定,各种无形资产在资产配置中占有相当份额,资产结构趋于科学合理;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市场占有率增高,赢利水平达到高峰。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在趋于饱和的市场上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结合市场发展实际需求,稳步、有计划的开展创新。实践中,很多企业在成长期就被市场无情的淘汰了,能够进入成熟期的企业并不多且都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在成熟期后期由于原有业务已经不能获得所期望的成长空间和绩效,追求持续成长的企业,一般会在原有业务领域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将已获取的丰厚利润和自身优势资源投入到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以获取新的成长空间。这一转变是企业的“蜕变”过程,使得生命周期得以延长;如不能进行成功“蜕变”,企业会进入衰退状态。
24衰退期
正如人的生命进程有老年期,企业终将进入衰退期。这一阶段的企业一般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残酷出局,二是科学转型发展迎来第二次生命。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企业虽有一定资本但资产负债率高,生产规模虽大但历史包袱沉重,产品品种虽全但可能利润空间狭小甚至严重亏损;规章制度虽多但组织矛盾突出,机构臃肿、效率低下。这一阶段企业管理的重点是:针对企业衰退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经营战略,认真分析宏观环境、行业结构、资产结构等,积极的开展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促进企业稳步转型。实践中,进入衰退期的企业和生物体又有所区别,相对于生物的“自然生命”而言,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相应变革,提升效率和效益,从而延长生命周期,避免衰亡。
3国有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面临的困难
31初生期先天不足
我国国有企业的诞生一般有三类情况:新中国成立之后收归的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时期兴建的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建立的国有企业。这三类企业在创建之初便存在政企不分、产权模糊、行业布局不合理等先天不足的症状。前两类国有企业在建立之初并未考虑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完全按照政府计划建立,以致这两类企业缺乏实质的经营职能。第三类国有企业大都是国家在基础建设领域的重点投资对象,虽然其成立存在客观性和必要性,但在后续经营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国家政策和行业垄断,企业缺失独立经营、自主发展能力。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优胜劣汰是基本法则,虽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倾斜以及宏观调控等措施扶持国有企业,但仍难以弥补其先天存在的缺陷。 32成长期发育不良
計划经济时期兴建的国有企业,大都靠政府推动成长,自身成长动力与创新意识微乎其微,企业忽视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长期按照计划片面追求产值;这些国有企业虽然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之大量重复建设,导致生产能力低下,产品供过于求,投入的资金大量积压,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即使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国有企业,也未能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在成长过程中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和涉足过多业务,造成管理失控,甚至出现了负债经营、靠银行续贷生存的现象。
33成熟期未老先衰
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熟期的特征来衡量,很多国有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发育不良,导致距离成熟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是:企业增长速度趋缓,组织凝聚力削弱,保守思想滋生,企业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锐减,活力明显不足。有些企业甚至未老先衰,成为“僵尸”特困企业,主要表现是:管理机制僵化、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和服务跟不上市场需求,冗员严重且管理水平低下,资金短缺且负债过多,技术改造和创新步履艰难,企业办社会负担过重等。处于这种状态的国有企业并非不可救药,有条件转型且自身积极改革、勇于创新的企业,可以有效地重获新生;连续亏损、资不抵债且失去发展前景和转型可能的企业,只能被市场无情地淘汰。
4国有企业防衰策略
41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
按照十九大的部署,国有企业要在转换经营机制上下大功夫:要加快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切实落实董事会职权,推进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同时,要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尽快转换经营机制。这些举措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实现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避免重现初生即“先天不足”的情况。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应定位于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42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深度调整阶段,效益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为此,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发挥带头作用,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这项工作的重点是要进一步压缩过剩产能,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着力培养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在产业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突出、行业重复建设严重的行业领域,加大重组力度;对于产能落后、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下决心稳妥有序退出。只有坚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有企业才能在成长期卸掉包袱、轻装前进。
43进一步强化创新
面对目前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国有企业必须在创新中拓展发展空间。国家要通过制定有关激励、扶持政策,为企业创新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有企业作为创新引领的主体,要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健全不同形式的技术开发机构,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提高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生产发展后劲。国有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防止衰退,迎接第二期生命周期。
5结论
采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分析国有企业的建立、成长、成熟到衰退的发展过程具有现实意义。目前,通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逐步改善,内部管理机制正在优化,已经涌现出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完全有理由相信,国有企业将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清辉,李敏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企业协同创新共生模式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4).
[2]曾祥飞, 林钟高 控制权转移、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企业绩效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7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