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立PPP模式的利益协调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PPP模式理论研究和项目实施不断发展,在PPP项目中,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作为博弈主体,地位逐渐突出,但三者利益诉求不同,与此同时三方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利益冲突。文章基于不同主体,建立PPP模式中三方的利益协调机制,以达到推动PPP项目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PPP模式;利益协调机制;冲突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5051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即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自2013年起,我国政府大力推行PPP项目,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现阶段PPP项目需求总量规模庞大。PPP模式在我国蓬勃发展,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专门研讨PPP模式,各省市开始推广应用PPP模式,放宽准入,使我国PPP项目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局面,正转型发展迈向新时代。当前我国对项目风险的定义、项目产生的条件、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相对丰富,但对于PPP模式的利益协调机制,如何建立相应的机制达到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三方关系的平衡状态的研究较少见。因此,对于PPP模式的利益协调机制将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1建立PPP模式对政府、社会资本、公众三方关系的影响
  政府、社会资本、公众三方关系是一种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博弈,这有助于推动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良性利益关系,力促PPP项目“风险可控,收益可期”。
  对于政府而言,建立PPP模式可以缓解财政压力,大型基础设施及其他项目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资金,而地方财政往往出现吃紧状态,引入社会资本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金利用效率,而且减轻政府财政赤字现象;政府换届与企业有可能导致PPP项目违约;政府对投资者权益缺乏有效的保障,监管工作与信用政府建设不到位。
  对于社会资本而言,公共事业项目相较于其他项目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但企业亦畏惧较长的回报周期,有逐利短视行为,缺乏与政府可持续良好发展的意愿。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近年来,公众对公共产品及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PPP项目直接使用者,公众往往更关注于该项目是否满足了自身需求,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民主政治,在政府管理建设中献计献策,从而进一步督促政府及社会资本提高公众对公共产品服务的满意度。
  2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三方利益存在冲突
  21上下级政府之间存在博弈
  这种博弈集中体现在权利博弈,具体表现为:财政方面,为了推动市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并提高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1994年,政府实施分税制度改革,在新的财税体制下,在保证省级政府获得一定财政收入的基础下,地方政府获得了充分发展经济的自主权利。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地方财政收入难以满足地方各项建设开支,地方政府拥有庞大的财政负担,为了面对与解决经济建设中的财政负担,大多地方政府追求地区利益最大化的,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与此同时,这种形势之下,二者拥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存在一定的冲突,地方政府在追求地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与省级政府展开了博弈。在这种情况之下,PPP项目通过省级政府审批之后,难以在地方政府得到充分贯彻落实。很大一部分PPP项目成为“烂尾”项目,最终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22政府、社会公众与社会资本三方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
  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重,而在PPP模式下,政府可以利用资信与少量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足财政资金不足的缺陷;企业也可以在政府的保护下突破旧制,寻找新路。而社会公众也可从此模式中满足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但同样不可避免,各方参与者中同样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各方冲突与博弈不可避免。政府换届与企业易人有可能导致PPP项目违约;政府对投资者权益缺乏有效的保障,监管工作与信用政府建设不到位;企业亦畏惧较长的回报周期,有逐利短视行为,缺乏与政府可持续良好发展的意愿。综上所述:从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三方的行为动机出发,PPP模式中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即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减轻财政压力,民间资本的投入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而社会公众关注更多的则是公众服务的质量。瞄准其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博弈,有助于推动政府、社会资本、社会公众之间形成良性利益关系,力促PPP项目“风险可控,收益可期”
  图1PPP模式下不同利益相关者下的相互影响及协调机制
  3建立PPP模式下的三方利益協调机制
  31政府应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首先改变政府公职人员对PPP项目的消极看法,认真学习并领会相关政策精神,提高重视程度;其次要明确职责,将每一环节安排到位,并辅以监督机制;再者明确政府、社会公众及社会资本三方关系及其利益诉求。最后,政府应当厘清自身职能与市场的边界,既不越位又不失位,掌控得当,做好新背景下的舆论工作,并引导政商关系向“风险共担、诚实守信、利益共享”的方向发展。逐步提升政府公信力。
  32建立有效的机制保障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益
  政府通过项目估价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与PPP模式的滥用的确无误,然而基础领域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民营企业难免出于风险考量而忧虑重重,因此,要建立相关沟通平台,加强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力度,建立有效的机制保障民营企业的投资效益。敦促利益相关者秉持契约精神且引入外部监管力量,推动建立合理的价格管理、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快经济领域的制度完善。
  33加强政府与社会公众沟通
  在传统机制中,基础设施与涉及民生的其他领域由政府全权包办,如今的PPP模式打破民众的常规思维,民众或多或少会担心社会企业是否会制造“豆腐渣工程”,甚至联想到官商勾结之类的阴暗字眼。政府的罔顾民意与民众的不通政情都会阻碍PPP项目落地,因此要推广PPP模式,政府须做好面向大众的PPP项目宣传推介,民众也要及时更新观念,这样政府决策才能集中民智,政策实施方能更加顺畅。
  参考文献:
  [1] 周正祥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5(9).
  [2] 胡改蓉PPP模式中公私利益的冲突与协调[J].法学,2015(11).
  [3] 胡丽,张卫国基于SHAPELY修正的PPP项目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管理工程学20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8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