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对银行信贷风险的管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大数据对银行信贷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优化银行信贷风险管控体系于当代银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对银行信贷的影响,然后以信贷数据处理、网络数据安全、银行风险管理为视角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结合大数据有效管控银行信贷风险的策略,旨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 银行 信贷风险
  引言:银行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居于重要位置,信贷属于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大数据时代来临,为信贷管控策略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契机。数据关乎银行生存与发展,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存储了大量用户信息,在当代社会这些数据更是银行宝贵的财富,挖掘分析这些数据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促进银行长远发展。
  一、大数据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探究
  (一)在数据信息收集方面
  银行属于金融业,有数据密集的特点,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在国内发展较早。大数据增加了银行信贷数据处理工作难度,但国内部分银行有自己的数据开发、测试中心,同时加强对先进计算设备的引进,有助于提高银行数据加工水平。
  (二)在数据信息来源分析方面
  银行数据来源广泛,例如,ATM机、自助服务终端、柜面等。且经长期积累,许多银行均已形成数据库,而基于大数据的机构化特征以及电子交易的规范性,有助于后期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
  (三)在信贷风险管控方面
  大数据推动银行发展与创新,就信贷风险管控而言,精细化管理是大数据对银行信贷的重大影响。要求银行在相关业务办理过程中对客户、资产、交易等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并结合相应技术分析数据,量化风险。
  二、大数据视阈下银行信贷风险的管控策略
  (一)加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管控
  大数据时代要求银行提高系统稳定度,保障数据安全,加强网络数据信息安全管控,这样才能与时俱进获得新发展。首先,应当改良与创新数据安全管控技术,具体而言,一是银行与自身发展实际相结合完善与改良数据加密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自身独有的加密技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安全;二是银行引进云计算技术与Hadoop数据库,可借鉴其计算集群;三是银行应当严格把控第三方合作机构资质审核,因为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银行利用自身经济优势弥补技术水平缺陷时将大部分技术研发等业务交给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技术的人员道德素养、技术能力等都与数据信息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强化第三方机构资质审核非常关键。其次,进行精细化分工,银行信贷业务所涉及的步骤与工作人员较多,在规范信贷办理流程、明确人员职责的前提下将信贷工作步骤进行精细化切分,例如,将信贷流程局部出示给专门业务办理人员,隐藏无关信息,从而达到保密贷款人信息的效果。最后,构建银行信贷风险应急机制,从而银行经营管理实际出发改良规章制度,对可能出现风险的业务进行重点管控,并追究个人严重失职行为,对失职行为重大的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二)深入挖掘加工信贷数据信息
  大数据的关键意义是根据数据进行风险分析与预测,以风险预测为导向,以数据信息为根本,采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探索与研究。例如,银行个人信贷业务具有风险分散、客户数量大等特点。虽然不易确定个别客户所带来的信贷风险,但基于全体客户,风险比例与大数据规律相符,相对稳定。银行通过挖掘与加工大量客户数据,找到信贷风险特征与贷款状态规律,那么依照大数据定理,个别客户也有相应的状态表现,从而可设置评分卡,将客户违约风险量化出来,并依照评分卡做好管控工作。从另一面来讲,大数据也是一种产业,有助于银行实现盈利,通过帮助银行提高数据挖据加工的水平,使其获取基于客户更多的关联信息,继而加深對客户信用程度的了解,增强对客户行为的把握,从而为金融产品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提供养分,促进银行发展。当然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需要银行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数据性思维,一是能够完成银行全部数据分析工作,二是关注复杂性数据,三是能够挖掘大量相关数据。除此之外,在信贷风险管控方面,并不是信息量越大越好,若数据繁杂,就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样既增加了工作人员工作量,又耗费了大量时间。因此,在挖掘与加工数据时,聘请专家构建数据挖掘与加工业务模型十分必要,例如,贷前数据分析模型、信用等级模型等。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这些模型进行分析,从而评估信贷风险,提供最优信贷决策建议。
  (三)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信贷业务有序开展,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促进银行实现发展战略,从而推动银行全面发展。为此,银行管理人员可以在下述几方面完善与改进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
  1.创设风险预警机制,第一,管理人员应当综合考量信贷环境与出现信贷风险的相关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信贷风险预警指标。第二,结合各个指标构建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保障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2.引进激励机制,银行工作人员工作质量与信贷风险息息相关,较高的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有助于降低信贷风险,因此,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了解,就其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其业绩与实际薪资待遇挂钩,根据评价结果,适当提高或降低工作人员薪资,以此来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3.构建信贷退出机制,首先,管理人员应当明确信贷行业经济周期,并根据经济周期调整信贷业务。其次,管理人员应当明确银行生命周期,并根据银行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有目的性地进行信贷业务。最后,管理人员应当明确信贷产品生命周期,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信贷产品,降低信贷风险。
  总结:综上所述,在数据大爆炸的今天,银行面临的内外部压力越来越大,利用大数据加强银行信贷风险管控能力,提高营销精准度是银行长效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贷前挖据分析客户信息,在贷后应用数据监测系统明确资金流向,通过这样系统化的信贷风险管控,降低银行信贷风险,提高银行效益,促进银行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32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