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当前,成都市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并且呈现出病痛化、失能化等特点,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受到冲击,家庭养老模式逐步被养老机构所取代,公立养老机构因其公办所以成为老年人的首选,扮演着维系社会稳定的角色。本文就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展开探讨,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为进一步推动其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立养老机构;监督机制;考核指标;服务水平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3月5日
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预计到2030年,占比将上升至30%。在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背后,公立养老机构还存在诸多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的养老模式至关重要。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常住人口约1,633万人,老年人口约占11%,具有较强代表性。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70余家,人均床位数全省第一,但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象仍十分突出,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却不到两成。过去人们普遍选择的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与日俱增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的社会化、大众化、全民化已成为趋势。
一、公立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1、硬件設施不齐全。其一,床位难求是公立养老机构存在的首要问题;其二,大部分养老机构没有独卫,多人同住严重影响休息;其三,大部分分布在郊区,位置偏远,出入不便;其四,附近普遍缺乏大型医院,机构医疗设施匮乏。
2、娱乐文化设施脱离实际。养老机构中的娱乐文化设施主要是老年人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设施,包括乒乓球台、散步通道等,另外,还包括一部分文化娱乐场所,如棋牌室、太极场地等。很多养老机构缺乏各类设施,且设施脱离实际,脱离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这些设施长期无人使用,未定期维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医疗设施不齐全。公立养老机构大多只提供单一的养老功能,缺乏针对性的疾病防治功能。大部分养老机构未将老年人的医疗救治纳入医保,也没有建立专门的医疗室和康复理疗室。一方面医疗养老机构数量少,供需严重失衡;另一方面现有养老机构大部分没有正规的检验、治疗设备。
(二)公立养老机构管理不到位
1、管理方式陈旧。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多由省民政部门管理,形成行政依附关系,受行政制约且没有探索出适合的管理模式。此外,公立养老机构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分离,民间资本进入困难,只能依靠财政拨款。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健康信息和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管理,依然通过简单人工来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生活需求、医疗信息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不仅不能准确、完整地记录各项数据,还无法对各项数据进行精确的整合分析,无法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明确认知。
2、缺乏必要的监督。公立养老机构因是政府主办,缺乏必要监督。目前,公立养老机构存在着收费较高而服务质量较差的状况,资金运营和管理的效率偏低。正是由于缺少了相应行政监督,使得财务信息披露不完全。目前,只是对一些特定养老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并没有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专门检查,也没有出台相关监管政策对其形成监督约束。
3、考核指标未明确。公立养老机构对于机构中成员缺乏具体的绩效考核标准,大部分机构成员积极性不高,服务质量低下。大部分养老机构并未制定质量评价体系,机构评估信息也未向大众公开,管理人员的服务缺乏可操作的评估工具,服务质量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改善。
(三)公立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低
1、护理队伍专业性不强。公立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大多未受系统训练,学历层次普遍较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较大,往往只需简单培训就被允许上岗。另外,护理人员普遍年纪较大,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无法达标,人力资源在配置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
2、护理人才短缺、且流动性大。公立养老机构中人才缺口巨大,人员流动率高。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年轻人普遍不愿从事护理行业。护理服务工作劳动强度较大,却得不到相对应的工资待遇,导致护理人员频繁跳槽。由于护理人员大多为临时聘用制,责任心不强,假期存在大规模返乡的状况,使得服务得不到保障。
3、服务态度差。公立养老机构服务业的本质无法改变。在对公立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的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专业服务意识不高直接导致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影响生活质量。此外,机构中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特殊性,几乎没有节假日必须随时到岗,高强度工作难免导致负面情绪。
二、公立养老机构现有问题成因分析
(一)缺乏责任意识。公立养老机构主要由政府主办,有政府兜底,在运作的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竞争机制,往往缺乏责任意识。公立养老机构中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务,无法采取及时的应急措施,责任与服务意识缺乏。
(二)人员准入门槛低。公立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低下,护理人员的素质低下,护理人员流动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准入门槛较低。因为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准入门槛低,所以招募的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就相对较低,而护理人员的素质低,又造成了公立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低下。
三、公立养老机构发展对策
(一)完善公立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1、健全硬件基础设施。存在一床难求现象,主要还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的,所以首先要扩展面积、多建床位,尽可能满足养老需求。还应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如独卫、专用马桶等,使居住环境更为宜居。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由于没有子女陪伴从而身心孤独,应建立丰富的娱乐文化设施,开设多种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文娱项目,增强归属感。 2、建立完善的医疗设施。养老机构应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按规定聘用高水平医护人员,为入住老年人提供系统的医疗服务。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点,也可由政府主导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的医疗器械由政府财政资金拨款购买,集中采购保证医疗器械质量。最后,发挥政府的粘合剂作用,积极促成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合作。
(二)加强管理
1、创新管理方式。在公立养老机构的服务上突出个性化,突出机构的自主性。创新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行机制,借鉴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引入竞争机制。组织机构尽可能的扁平化,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建立详尽护理记录。记录每一位老人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护理计划、用药记录、受诊记录等,以使护理人员能够清楚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2、加强监管监督。逐步完善公立養老机构管理办法,制定完备的奖惩措施,建立服务投诉通道,加强行政执法对公立养老机构的监督检查,使得不同健康状况、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得到科学规范的养老服务。建立相应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来对养老机构的运营进行监管,让公众、媒体和行业协会全面参与,颁布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养老保险法及养老保险制度,让公立养老机构在法律法规的范围之内运营发展。
3、明确考核指标。公立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服务不到位、态度恶劣与人员流动性大的状况,主要是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没有具体考核指标。养老机构在制定考核标准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标准不公、流于形式等问题,可采取关键绩效指标法来制定考核标准,基于岗位职责而设定并与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衡量标准。
(三)提高服务水平
1、加强人员培训。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人员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机构中工作人员参加再教育。养老机构也应定期组织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能力。养老机构在对人员进行培训时,需做好详细的培训计划,确定各部门需要开展的培训主题,对护理人员现有的专业能力进行分级,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等级开展不同的培训。
2、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公立养老机构应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人员整体水平。同时,还应从心理契约的两个方面留住人才:组织责任方面和员工责任方面。养老机构中的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繁重,若所提供工作环境及待遇远未达到其期望时,则会出现离职或不尽责的现象。养老机构还应努力营造组织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3、改善服务态度。要改善人员服务态度,需要建立相应规章制度,约束护理人员行为,赏罚分明,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养老机构可以采取责任负责制,加强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机构入住老年人的满意度。
四、结语
由于公立养老机构是政府主办,所以成为老年人养老的首选。但由于未有配套竞争机制,缺乏必要监督机制,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我国公立养老机构发展还不够成熟,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护理人员素质较低、服务不到位,管理机制欠妥,缺乏必要的监督,这都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找到适合我国特色的养老机构发展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林琳.成都市公立养老机构养老设施调查与分析[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5(6).
[2]李晓静,娄凤兰.日本养老机构见闻及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
[3]唐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管理和评估[J].行政论坛,2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