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挂牌新三板公司财务规范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我国新三板市场门槛低,但财务在其挂牌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处理不好,前功尽弃。中小型企业应该在挂牌之前,找出自身在财务方面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并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帮助其顺利登陆新三板。本文结合目前中外学者的研究和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情况,对拟挂牌公司遇到的财务规范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财务不规范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三板;拟挂牌;财务规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中小企業在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国家为了帮助这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推出新三板市场。虽然没有具体的财务方面的挂牌要求,但券商出具的挂牌推荐报告中,超过80%的数据都是财务数据,财务是重点审查的对象。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小企业在登陆新三板的准备阶段,七成的任务都是将财务规范化,挂牌失败的绝大部分原因也是财务问题,许多公司在财务规范问题上犯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着力研究拟挂牌新三板公司的财务规范问题。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理论基础
1、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一个被学者专家广泛研讨的课题,恰当合规的盈余管理可以给企业带来价值,但是一旦企业操作不当,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财务信息失真,不利于自身和社会发展。关于盈余管理产生的动机,国外主要有契约动机、税收动机和资本市场动机等。其中,资本市场动机是指企业在进行资本市场预期和估价时会根据自身的目的来操纵利润。在国内由于政府颁布的证券市场监管政策法规过多依赖于财务盈余数据,上市公司为迎合监管在首次发行股票、配股发行股票、避免特殊处理等硬性规定上存在着盈余管理动机。
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很多,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通过改变资产折旧方法和收入、成本费用核算方式来影响经营利润。
2、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实施的,为达到运营的成效、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守法令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框架通常包括原则性的财会制度、综合性的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财务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石,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错漏,提高经营成果,实现企业目标,降低风险。
(二)文献综述。现今,国外学者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研究主要是面向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柜台电子公告板及粉红单市场、做市商制度、市场监管等。Hasbrouck,Joels(1995)分析了纳斯达克市场一只股票多个做市商制度决定了它的价格发现机制。Jain(2002)认为混合交易制度可能使市场流动性最好。国内学者对拟挂牌新三板公司财务问题规范进行了很多研究。缪志坚(2014)认为在新三板挂牌标准下,拟挂牌公司在挂牌过程中会面临组织架构问题、内控规范问题、财务核算合规问题、财税规划等问题。徐铁云(2015)从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办法、持续盈利能力、信息披露等四个角度提出合理的挂牌对策建议。
三、拟挂牌公司财务不规范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中小型企业规模小,组织架构简单,且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重视生产而忽略财务管理,导致其财务基础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其中主要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选择适用问题,财务处理不够严谨问题。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适用问题上,很多公司直接搬用会计准则,不注重会计政策的适用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错误,如收入确认规则不明确、资产减值办法制定不合理。中小企业可能为了盈余管理,没有保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一贯性,随意变更。例如,随意改变资产的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账务处理工作不严谨主要体现在企业存在内外两套账的问题。
(二)盈余管理问题
1、资产质量。拟挂牌公司在股改过程的债务重组、资产交换中会存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作价公允问题。中小企业关于这些资产的资料并不齐全,缺少相关的估值技术和手段,使得这些资产的价值不公允。有些公司甚至直接不进行价值评估,这样会对挂牌产生障碍。另外,很多公司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产权存在问题,还有使用资产进行债务担保、资产抵押,易产生经营风险。
拟挂牌企业经常在应收账款这一科目上出现不规范,最常见的应该是通过坏账准备计提来调节管理费用,企业为了体现出可持续性,会在头一年加大计提比例,然后在第二年冲回的方式平均利润,或是利用追溯调整的方式来调节利润。
企业的存货是企业和券商等机构关注的重点,由于其自身生产循环特点,使其核算管理复杂,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例如,中小企业在采购或销售环节有关的发票不齐全,往往让存货价值核算不准确;货实物的流转与成本费用核算不一致;企业在期末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不充分等。
2、收入成本费用问题。拟挂牌企业的经营业务通常有很多种,实际的业务收入划分模糊,主营业务不突出。收入确认时点方面,根据当期或预计未来的业绩提前或延迟确认营业收入。由于企业内外账问题,使得收入与成本费用之间出现很大的差异。针对费用资本化问题,一是有些公司自身资金和借款难以正确区分,使得在计算有关利息费用时有操作余地;二是延迟工程项目到达预计可使用状态的时点,通过在建工程科目长期挂账。一些拟挂牌高新技术企业会为了操纵该年的利润或所得税,随意界定研究与开发阶段。
3、关联交易问题。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来调节收益时,最常见的措施是利用关联关系进行经济交易。不当的关联交易很可能造成收益的剧烈波动,甚至会有造假的嫌疑。譬如说,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或者就是寻找过桥企业。这样,表面上双方已经没有关联关系,但性质上还属于关联交易。 (三)信息披露问题。很多拟挂牌企业在财务包装过程中,隐藏了很多重要财务信息,避重就轻。比如,不披露发生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定价依据、价格公允性;不披露或者少披露有关财务风险的重大事项。在已披露的信息中,信息质量达不到真实准确的质量要求,甚至两次披露的信息出现偏差或是与券商的推荐报告中的信息不一致。这些重大事项是证监会审查的重点,一旦披露不充分,就会在反馈意见中指出,要求拟挂牌公司补充披露,影响挂牌进度。
四、拟挂牌公司财务不规范原因分析
(一)满足融资需求,提高定向增资价格。新三板成立的初衷就在于为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并成为创业板市场甚至主板市场的优质企业蓄水池。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协议、做市、竞价等形式进行股票转让,作为非上市公司,还可通过定向增资引入投资者。这些政策对中小企业非常有吸引力,但只有财务状况良好、成长性和持续性好的企业才能挂牌,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选择财务包装。
(二)内部控制缺失,财务管理薄弱。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缺失,财务管理薄弱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内部控制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企业在挂牌前并没有建立全面的企业制度,也没有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业即使有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可能也会有日常业务不按照流程办理,内控流于形式的情形。财务管理薄弱也是和内部控制缺失同样关键的原因。中小企业的权力集中度很高,管理者往往没有正确的财务理念,忽视财务管理对公司发展的促进作用,或者由于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问题,财务部门的设置与人员的配备并不是管理层考虑的重点。当财务管理的地位得不到认可,在执行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三)外部财务监管力度不够。我国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监督,缺少专门的财务监管部门,且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也不清晰,导致监管不善。社会监督的中介机构良莠不齐,在客观性和独立性方面有待提高,业务执行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在拟挂牌的审核过程中,新三板企业财务处理、内部控制、审批程序、税务、审计等各个方面的监管方案并不完善,执行力度、惩罚力度也不够。
五、应对措施
(一)注重财务规范,合理盈利规划。财务规范是公司财务的基础,企业应予以重视。建立一套切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财务制度是第一步;执行力是第二步,应该在企业内部积极推行财务制度,并要求有关部分有效执行;最后是及时有效的反馈,这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建设。
擬挂牌企业应该合理利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盈利规划。盈利规划是一个事前行为,企业要早做打算,提前计划,综合企业内外部的因素,从盈利能力、盈利规模和盈利增长三个方面进行盈利规划。但是,企业要注意盈利规划的合规性,在利用会计准则的一些可操作空间的时候,不能为了盈利而冒险造假,这样就是挂牌的死穴。
(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公司治理。拟挂牌公司要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从关键点着手,规范公司内部管理。管理层首先要为内部控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然后从职责分工、授权、审批等方面规范企业销售和收款循环、购货和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和投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等五大循环,注重关键科目的管理。企业还应该将加强公司治理,加强对大股东、总经理的财务风险意识培养,切实设置“三会一层”的公司高层组织架构,真正发挥其作用。只有当公司治理产生效果,才能给内控控制实施提供保证,有助于拟挂牌公司的财务规范。
(三)加大财务方面的审核力度。在挂牌审核过程中,中介机构应该保持其独立性,认真对拟挂牌公司财务进行审查,不能因为挂牌企业多,工作量大而疏忽。除了在挂牌申请时关注中小企业财务规范,在没有申请挂牌前,也应该抓紧中小企业财务规范检查工作。除了从拟挂牌公司抓起,股转公司还要加强中介机构自律监管体系建设,将措施落实到实处,对于券商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业务完成质量进行评价,积极敦促他们做好自己在财务监管方面的本职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小英.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四川: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07.
[2]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5).
[3]崔志娟.柜台交易(OTC)会计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
[4]张泽洋.浅议新三板企业挂牌过程中的财务规范[J].财会学习,2015(14).
[5]Collins.J.and D.Shackelford.Corporate domicile and average effective tax rates:the cases of Canada,Japan,the United Kingdom,and the United States[J].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1995.2(l).
[6]胡淑丽.论中国新三板市场的功能、主体定位及制度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
[7]张月玲.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会计研究,2009.1(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