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万江区新村产业园排水规划方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万江新村产业园位于万江西侧,环城路和广深高速之间,根据汾溪片区控制性规划,将对该区域进行开发,为避免片区地开发建设后发生内涝灾害,提前编制新村产业排水规划方案,做到未雨绸缪,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对万江区新村产业园排水规划方案的制定以及有效实施进行着重的探讨,以便相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万江区新村产业园 排水规划 方案实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万江区新村产业园内排水管网的覆盖率以及雨水的收集率,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用地规划、交通规划及竖向规划情况,与区内防洪排涝规划相衔接,坚持统一规划的原则,对整个园区的水资源进行了统筹安排,以期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区内排水更加科学化和制度化,从而有效保护区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安全,为新村产业园的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1.排水规划原则分析
  1.1经济合理原则
  首先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新村产业园的具体和特点,制定先进、经济、合理的规划方案。
  其次结合雨水系统现状,合理确定暴雨重现期标准。充分结合现状条件和自然地势,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合理规划雨水管网和雨水提升泵站。新规划的雨水管网,尽量重力流进河道;对于地势较低、受外江水位顶托的区域,局部考虑泵站强排,尽量减少提升量。
  1.2可实施性原则
  首先根据城市建设现状,适应市政工程逐步发展的规律,在现有各项规划和现状调查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充分考虑规划方案整体的合理性,使雨水规划具有可实施性,并与片区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相适应,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其次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水设施作用,使新规划雨水系统与原有的雨水系统合理地有机结合,尽量减小对交通、商业及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最后,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与截污次支管网专项规划相协调,分区域,选择合理城市排水体制。
  1.3可持续发展原则
  首先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满足城市总体布局的要求,使城市排水工程成为城市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根据现状特征及相关规划,充分考虑调蓄设施及雨水利用,既能解决内涝问题,又能改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使城市可持续发展;管道敷设、排水泵站建设可依据发展情况、资金安排,逐步建设,近期解决眼前最紧迫的问题。
  2.排水规划方案
  2.1规划年限
  现状基准年:2018 年;规划水平年:2025 年。
  2.2规划范围
  本次排水规划的范围为新村产业园区域,雨水管道布置主要涉及万江新村社区,排水规划方案总涉及面积1.91km2(开发地块面积约2800 亩)。
  2.3雨水管网规划
  (1)雨水管渠尽量接入内河,主、次干管尽量接内河中的主河、次河,依托排涝泵站控制内河水位,按重力流、满管流设计,不考虑河水顶托。
  (2)雨水管渠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接入内河,减少大管径管道使用量和开挖深度。
  (3)对不满足排水要求的雨水管道进行改、扩建,以使排水管道规模达到排涝要求。
  (4)一般情况下,根据城市地质及施工条件,干管起点埋深控制在1.6-1.8m左右,终端埋深控制在3.0m左右。管顶一般最小覆土深度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
  本次规划建设雨水管道长度 4200m,其中,新建雨水管道3625m,改建雨水管道 575m。管道管径范围 DN800~DN1600。
  2.4治涝规划
  2.4.1排涝分区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特征,结合土地利用规划,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排闸结合、雨水排放调蓄与利用并举的原则,划分为村尾排渠分区和旧宁基排渠分区两个片区。其中,村尾排渠分区集雨面积约0.8km2,区内现在主要以农田和鱼塘为主。本次规划预计将村尾排渠东侧河道填埋,新建4.5×2.0m排水箱涵穿过沿江西路后排入水蛇涌,同时在入河处新建排水水闸和排水泵站。旧宁基排渠分区现状是通过上福水闸、旧宁基水闸和村头水闸与外江水蛇涌和大汾河相连,围内通过旧宁基排渠、村头排渠和村头支渠相互连通,该分区内大新路和民营路区域居民和厂房密布,地面高程在2.4-2.8m之间,旧宁基分区集雨面积约1.42km2。
  2.4.2设计洪水
  新村产业片区地势平坦,规划竖向标高基本一致,大部分控制地面标高为2.5m,本次设计洪水计算方法采用径流系数法,片区内综合径流系数取 0.7,根据设计暴雨时程分配推求来水量过程。
  经计算,村尾排渠分区P=5%洪峰流量为6.7m3/s,旧宁基排渠分区P=5%洪峰流量为11.89m3/s。
  2.4.3排涝标准
  根据《治涝标准 SL723-2016》,结合东莞市万江街道经济发展情况,综合规划区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建设方向等考虑,确定规划区内涝防治标准为 20 年一遇。
  2.4.4渠道工程
  本次拟新建 4.5×2.0m 箱涵,箱涵长约2 3 0 m,箱涵底高程为0~0.35m,该箱涵收集区域洪水后穿过沿江西路,通过拟新建的水闸和排站工程排入水蛇涌。
  2.4.5泵站工程
  考虑到暴雨洪水期间外江水位较高,围内河道最高控制水位按照2.0考虑,远低于外江水位,区内雨水只能通过泵站进行强排,泵站最高控制水位1.8m、最低運行水位按照0.8m计算。泵站规模通过蓄排涝计算确定,村尾排渠排涝区排站计算流量为6.15m3/s,旧宁基排渠排涝排站计算流量为 9.50m3/s 时,排站规模可满足区内P=5%设计标准下排涝要求。因此,本次规划确定在村尾排渠排涝区内新建排站,设计排涝流量为6.15m3/s;现状旧宁基排站设计流量为6.0m3/s,计算排涝流量需要9.5m3/s,拟在上福水闸附近新建上福排站工程,排站设计流量3.5m3/s,以保证片区建成后排站规模满足排涝要求。
  2.5雨水综合利用
  2.5.1雨水收集
  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屋顶绿化,增加新村产业园的绿化面积,不仅增添景观,改善生活环境,也是控制城市空气污染、减少雨水排放、优化雨水水质的有效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改用透水性材料铺装地面或建成渗透性能良好的生态地面。对区内道路,可结合沿线绿化灌溉,建设雨水利用设施,如渗透沟、管,建下凹式绿地,采用透水性路缘石或透水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将一部分车行道雨水排入绿化带内。
  2.5.2雨水处理
  屋面、路面及绿地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收集后,经过初期雨水分流设施将污染比较严重的初期雨水排入污水管道,再将中、后期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在集水池设置溢流口,将超过处理能力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方式排入市政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推荐采用植草沟过滤、小型雨水湿地等,经简单处理后的初期雨水可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也可以改造人行道、停车场、广场等为透水性路面,将雨水进行下渗,补充地下水。
  3.方案优化建议
  (1)本片区河渠排涝标准相对偏低,为消除新村产业园片区内涝安全隐患,建议尽快启动排水箱涵及排水泵站工程建设。
  (2)目前部分路段正在进行截污管网建设,可能与本规划雨水管路有交叉,应充分沟通并协调好。
  (3)目前规划区内旧宁基排渠、村头排渠等渠道淤泥严重,建议应定期对渠道进行清淤,以增强渠道排涝能力,改善水体环境。
  (4)管道建设涉及范围相对较小,但对道路的破坏及对交通的影响在所难免,建议分区、分路段建设,管道建设与道路、截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以节省投资和避免重复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对东莞市万江区新村产业园区内水资源进行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了区内水质,而且也大大减少了水污染问题,促进了当地环境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因此,经过相关行业专家的评审以及各级部门领导的支持,本次排水规划方案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新春.某创新产业园给排水系统设计[J]城市建筑,2018,04: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5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