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食品毒理学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方式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食品毒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食品专业基础学科,针对食品毒理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几点教学改革的方式,以期提高食品毒理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食品毒理学 学科特点 教学改革
  近年来“外卖快餐包”、“九江大米镉污染”等食品安全事件頻发,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食品毒理学是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估依据,所以食品相关专业的工作对食品毒理学基础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一、学科特点
  (1)食品毒理学是高等教育食品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其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量确定使用的限值,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门学科。食品毒理学不仅从毒理学的角度分析食品中外源性化学物对使用者的毒作用机理,而且包含了对外源性化学物的检验和评价,因此食品毒理学是一门既要求牢固的理论知识又强调扎实的动手能力的学科。
  (2)食品毒理学课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预防医学开设,直到2002年教育部批准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之后,才逐渐有部分院校开设了食品毒理学课程,至今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而且不同院校针对食品毒理学学科的教学大纲也存在明显不同,以上导致食品毒理学的课程教学经验不足,而且课程设置并不十分完善。
  (3)食品毒理学课程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免疫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复杂多样,尤其是生物和医学相关的内容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而言较为陌生,大多数食品专业学生在学习食品毒理学之前只接触过基础的生物化学知识,医学方面的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为学生理解外源性化学物的作用机理增加了很多难度。
  二、教学改革方式研究
  (1)由于食品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积累上缺乏生理学和医学方面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利用食品毒理学知识作为主体架构,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免疫学、药理学和生理学等知识与食品相关的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架构。
  (2)由于食品专业学生并不具备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教学大纲设置等原因,本校并未设置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但是从教学角度而言,食品毒理学实验操作不但能加深学生对食品毒理学概念和对人体作用机理的理解,而且食品毒理学的研究工作都是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的,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食品毒理学实验是实践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的一门实验课程,因此应该设置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
  (3)实验及实践教学开展。在没有条件开展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的情况下,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其他院校动物实验,帮助学生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理清知识点、开拓思路,有利于加深理解和掌握食品毒理学的知识内容,掌握安全性评价的要点和食品评估的方法。
  (4)食品毒理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食品毒理学研究的重点是以整个实验个体为研究对象的系统实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目前食品毒理学研究正在向分子层面发展,通过对蛋白成分、基因组成以及代谢机理的研究,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验和评估。教师应多关注食品毒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在向学生介绍食品毒理学新技术、新动向的同时,也传授给学生在毕业之后如何接受和掌握新的食品毒理学检测技术和评价方式。
  (5)学习食品毒理学专业的目的还是为制定食品卫生标准提供依据、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渗透食品毒理学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操作规程,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是2014年最新修订的,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应对新旧版的国家标准以及现有教材内容进行对比,保证学生接受最新的标准信息,并可与学生进行讨论标准进行变更的原因,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
  三、结语
  随着食品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不仅对食品毒理学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考验,同时也要求食品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具备扎实的食品毒理学基础和学科相关扩展知识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牢固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前提,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提高,为向社会输送更多食品专业的合格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35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