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我国商业保险业的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下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尤其金融银行保险行业掌握着我国大多数经济命脉。保险行业作为现代金融行业的重要分支,备受社会大众的关注。由于传统银行产业发展年限较长,相较而言,保险行业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现如今虽然商业保险行业也在以十分迅速的程度不断发展与壮大,但是在国内保险行业系统完善构建程度和专业保险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不论是管理制度还是人才配备都处于亟待解决阶段。本文通过阐述介绍了商业保险的概念、功能、特点,合理分析现代商业保险行业运行中的不足之处,进而从管理体系、人才梯队等方面提供比较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保险 发展现状 问题对策 风险管理
  一、商业保险的概念、特点及其功能
  商业保险就是通过商业合同的形式对于合同签批双方之间进行规范,保障双方权益的一种商业理财形式。需要具备专业的保险机构,也离不开保险需求的存在。在国内商业保险作为非公经济的一种变现形式,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法律方面也在逐渐的进行完善,力求满足双方的合法性的前提下,对于资金进行征集和统筹,进而保证保险行业稳步运转。
  1.1商业保险的特点
  (1)契约性、不确定性、非物质性、复杂性等。
  首先,商业保险是由双方签订的,对甲乙双方在提供效益和权利的时候,也进行了适度的约束和保护。其次,保险所针对的事件是未知的,不可预估的。保险具有非物质性,更多的是为了保证财产、健康等的安全性,降低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2)信息不对称性
  商业保险具有信息不对称性的特点,对商业保险的未来发展和经营也具有不同的挑战。由于大数据时代,公开透明化已经使得客户信息和保险公司的基本信誉情况在网络等公众平台上可以轻易获知,极大地保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在进行保险协议签订的时候帮助双方科学决策。
  (3)高度的负债性
  高度负债性主要是针对保险公司存在的。通过销售保险产品等,进行资金统筹和投资等,进而获得经济效益。但是当出现事故的时候,保险单位应该具备有一定的进行补偿的风险,使得保险行业具有十分高度的负债性。保险公司只有不断扩大产品经营的范畴,才能不断筹集资金等。
  (4)具有经济性和公共性等双重属性
  作为对风险的一种保障机制,保险尤其是商业保险行业,具有经济性。企业大多是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也是社会风险管理、社会风险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一看次具有公众性。
  1.2商业保险的功能
  (1)风险保障功能。表现为风险分散、风险补偿,这是保险发展早期阶段的两大功能,随着保险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产品与服务。
  (2)风险分散功能。保险具有分摊风险的重要功能。消费者具有较为重要的规避风险需求,因此保险存在。
  (3)资金融通功能。保险签订完毕所有涉及到的资金的汇总、流通以及分配的过程等整合再分散能力等。
  二、我国商业保險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行业正处于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发展的状态。
  2.1商业保险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商业保险经营管理模式较为不健全,出现经营业务多元化但是又同质化经营。信贷功能作为保险效益的重要来源,涉及各个领域,但是没有针对专门的领域对症下药,在不同领域所承受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致使很多金融信贷业务出现资金难以回笼,可流动资金逐渐被套牢的现象,最终导致商业保险行业经营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
  2.2商业保险行业管控制度不健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商业保险的管理体系处于不断摸索建立阶段,远远不及商业保险业务发展迅速。不论是法律法规层面上对于商业保险的行业规则道德规范等,还是商业保险业对于企业内各个岗位的岗位职责权限界定等,都处于探索阶段。导致出现一些不良商家等,经营管理者素质低下,为了谋取短期效益,无视行为规范准则等,导致商业保险账面不符等,造成经济损失,在面临国家税务等检查监管部门时,增加经营风险。
  2.3风险评估能力偏弱
  商业保险没有形成严密的风险管控评估体系,缺乏切实可行专业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很多中高层管理者并不具备风险评估能力,导致经营决策的精准度和科学性受到影响。商业保险从业人员也缺乏风险防控意识,认为只需要按部就班,没有科学的自我评判能力,导致商业保险经营出现潜在的经营风险。
  2.4人才制约素质参差不齐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如今我国保险公司都存在流失问题。保险行业从业队伍素质不高。随着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从业队伍都在不断壮大,促进保险业的不断壮大的同时,队伍建设的压力增大。业务过于注重人员规模,但是不注重效益,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外资保险公司发展迅猛,由于存在较为先进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使得国内内资保险公司的从业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三、提升国内商业保险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3.1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商业保险应该形成诚信、严谨、专业的企业文化,不论中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从业人员,都应该增强自身风险管理意识,明确风险管控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必要性,了解到企业经营风险与收入效益同样存在的道理。不断开展业务活动和培训组织,帮助相关人员提高自身的风险辨识能力,打造一支专业化学习型团队,进而保证商业保险的稳态可持续发展。
  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分析市场需求;综合考虑我国目前市场发展趋势,非公经济所有制发展迅速。各行各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企业都在进行迅速的转型发展。我国商业保险行业也要开始步入集团化专业化经营道路,进而不断提高保险企业的抗压能力。目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保险行业已经发展为控股集团公司所有制形势,通过集团多元化发展,减少日新月异的市场动态对于保险行业的冲击力。
  3.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只有不断完善商业保险的风险管理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降低商业保险的经营风险。商业保险的中高层管理者应该重视风险的监督、管控。采用矩阵风险管理方针,实现管理层级的扁平化发展,一方面确保信息的传递的真实准确,另一方面实现管控的有效性。采用全面调查、风险评估、问责审批等方式为风险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并设置有反馈机制,不断就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完善,提高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水平。完善激励机制,内部控制与外部合作并存;逐渐健全保险公司内部的财务系统,由于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财务管理至关重要。
  3.3实行差别化风险管理机制
  对于商业保险而言,业务类型不尽相同,而且差异化较大。为了提高风险管控的有效性,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进行分类分析,做到有针对性的评估和管理。首先按照产品种类、区域、客户信息、消费者等指标进行分类,与此同充分考虑地域差异等,结合客户评级,施行差别授权措施,为优质客户提供高效服务,起到激励效果。
  提升产品性能,创建公众号、专业的市场调查团队,针对人们对社会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产品拓展形式进行分析和市场调查,保障产品性能和消费者需求之间的一致性。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保险的认识意识之间加强,尤其针对社保入税,强制要求企业事业单位人员上保险政策等的逐渐落实,更加保证了商业保险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同样在这一政策下,机遇来临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商业保险的品类需要不断更新,丰富保险险种。
  3.4提高风险识别能力
  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懂得认识风险,放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是需要参与者主观判断和思考的一项繁琐缜密的工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风险及业务管理所需要用到的管理技巧和工具是不同的,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只有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具,才真正取得风险防控效果。因此在风险管控过程中,大量数据信息的汇总整理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才能真正科学的识别风险,及时制定防范措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1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