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存货作为企业的流动资产,在资产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完善存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而且可以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众所周知,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在存货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文章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中小企业的特点,同时阐述了存货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目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文章对于中小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货成本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3.169
  存货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存的各项资产,通常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在此背景下,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是中小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基础,而存货作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存货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营利能力的重要途径。
  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存货管理的目标
  1.1 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特點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62年、1988年、1999年和2003年,按照企业规模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做了规定,2011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范》,按照就业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对中小企业进行了重新划分,新的划分标准将中小企业分为三类,即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
  以工业企业为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灵活,但在采购、人力资源、营业收入等方面,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存货管理方面更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有限,通常依靠企业主个人出资,没有大企业资金雄厚,仓库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其次,中小企业工资薪酬偏低,难以像大公司那样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基层仓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最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不完善,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通常没有单独的审计部门。
  1.2 存货管理的目标
  对于企业而言,持有必要的原材料和在产品是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便于组织均衡生产,以降低产品成本;持有必要的产成品是为了保证销售的需要;留有各种存货保险储备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而给企业造成损失。但是,持有过多的存货要占用企业较多的资金,增加资金占用成本,并且储存存货将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等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以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2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中小企业只重视市场开发,而忽视存货管理,或者存货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不当,导致存货管理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存货采购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目前,部分中小企业往往凭经验对原材料品种、采购时间、供应商等进行抉择。或者为了取得批量采购的价格优惠,而盲目大批量采购,造成存货储量不合理、资金占用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的发生,影响生产经营。
  其次,由于资金有限,不能实行采购比价、招标制度等,往往进货只是在有限的几个供应商里选择,势必会造成采购成本偏高、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等问题,给企业造成资金浪费。
  2.2 存货保管方面的问题
  首先,执行存货入库验收程序不仅可以防止企业遭受经济损失,而且可以起到监督供货单位和承运商的作用,也可指导存货的保管和使用。但是由于人员偏少,中小企业在存货验收阶段很难做到严格把关,进而容易造成存货账实不符。
  中小企业的原辅材料等存货入库时,往往是采购人员说了算。仓库在存货正式入库前,不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手续,对其进行数量和外观质量、内在质量的检查,以验证它是否符合订货合同规定,是否符合生产要求,使大量不合格、不能使用的原辅材料积压在仓库中,造成极大资源浪费,存货储存成本居高不下。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库存商品等存货的入库也有很大差距。由于质检员人数少、检验设备落后等原因,中小企业对生产入库的存货不能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检验,造成大量不合格品入库。这些不合格品销售到市场后,因为质量问题退货,重新退回到仓库中,造成存货积压。
  其次,与大量的存货积压形成对比的是,中小企业的仓库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中小企业规模小,仓库面积较小,只能存放一些较重要的存货,其他的如不良品、报废品等存货,往往不能分种类、规格等摆放,不同种类堆放在一起,容易出现混淆,很难保证账实相符。
  2.3 存货发出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企业在存货没有入库的情况下先发出。采购入库或车间生产入库的产品都需要进行检验,验收阶段未完成,因车间或客户急需等原因,先行发出。容易造成车间或客户多领或多收,如果发生了质量问题,还会产生纠纷。
  其次,由于中小企业人数偏少,配备的仓管人员少,工作量相对大,车间领料人员或销售业务员经常自行搬运存货,多发、错发现象时有发生。
  3 完善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措施   中小企业要想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必须重视存货管理。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
  3.1 优化仓库使用空间
  中小企业仓库面积较小,可以配备大型货架,使用液压车等升降设备,分层摆放存货。同种类型、同种规格的存货摆放在一起,为存货在仓库中尋找最佳储存空间,合理优化使用仓库空间。
  3.2 规范存货采购制度
  首先,仓库保管员认真核实库存的原辅材料等存货的现有数量,根据生产计划向采购部门发出请购单,列明需要采购的存货数量、规格型号等信息。
  其次,采购部门收到请购单后,必须核实供应商信息,采取同种质量比价格等方式选择供应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
  最后,存货采购申请、审批、执行各部门相互分离,有效监督,设立专门审计部门有效监管。
  3.3 规范存货出入库管理制度
  第一,合理配备仓管人员,提高仓管人员素质。配备一批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的仓管人员,并对仓管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职责培训,提高对他们的监管力度。
  第二,存货出入库严格执行签字审批,依据签批完整的单据,现场验收、发出。原辅材料、库存商品等由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出具报告,仓库保管员清点数量,查验存货的检验报告、规格型号等办理入库;领料人员必须持主管领导签字的领料单,仓库保管员查验签批手续合格后方可领取。
  第三,各类材料的发出,原则上采用先进先出法。同种规格型号的存货先入库的先发出,后入库的后发出。
  第四,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销售旺季时,仓库保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严禁车间领用人员和销售业务员到仓库自行发货。企业管理部门可设立加班制度,奖励仓库保管员加班工作。
  第五,对存货进行库龄分析管理。存货的库龄越长,说明周转得越慢,占用的资金越多。库龄超过6个月的,可以定为呆滞料。对于呆滞料中的原材料可以退回原供应商或者以旧换新。库存商品可以重新返工,生成另一种新产品。对于不能重新退回或返工的存货,可以变卖的方式将损失降至最低。
  第六,建立存货清查盘点制度。仓库保管员要每月清点仓库中存货的种类和数量,确保仓库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存货信息的准确无误,服务好生产和销售。财务部要对仓库的盘点工作进行复盘。可以采取抽盘的方式,抽取仓库部分存货进行盘点,并出具盘点报告。在存货清查盘点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差错,要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提出预防和改进措施,以免以后出现类似情况。出现盘盈或者盘亏的存货,经主管领导签字审批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如有存货老化、变质或损坏等,已不能生产或销售,应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人,经主管领导签字审批后,及时进行报废等账务处理。
  3.4 存货管理信息化
  首先,对存货实行条码管理。目前仓库作业和库存控制作业已多样化、复杂化,靠人工去处理既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还容易出现错误。采用条码管理,并结合信息处理技术,可确保库存量的准确性。运用品号条码、数量条码、装箱条码、单据条码等多种条码类型,以条码为媒介,进行业务单据录入以及信息追踪,确保将差错率降至零,并有利于对存货数据的高速采集及大量采集的效率。
  其次,利用ERP等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存货信息化管理。ERP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采购、仓库、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可从请购、采购到进货全方位进行管控,从多角度分析和评价供应商资质,缩减采购成本,降低采购风险。可管理多工厂、多仓库的存货数量与存货成本,充分掌握物料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库存状况,能够提供库存ABC、周转率及呆滞等库存报表,以评价存货管理的绩效。
  4 结 论
  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有利地位,必须注重存货的科学管理,针对当下存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信息化技术等手段,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竞争力,更好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晓鹭.大数据时代ERP环境下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研究[J].中国市场, 2018(19):195-196.
  [2]汪阿侃,陈双生. 浅析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9):173-1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408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