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也一直处于稳健增长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资产管理难度。国有资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管理方面问题,导致国有资产利用率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因此,在本课题中,将重点围绕国有资产管理现存问题展开深入且细致的研究与分析,期望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加强  行政  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一、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因为我国各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数量众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其正常开展工作,各项管理职能得以全面、有效发挥的根本保障。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是实现国有资产大规模增长的首要前提,也是完善现有管理体系、实现资产最大化使用的有力手段。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在编财务人员短缺,基础财務能力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正式的在编财务人员短缺,大部分由临聘人员负责财务工作,财务管理能力薄弱,流动性较大,资产管理能力有限。另外,财务部门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相关负责人未树立明确的效益理念,资产管理意识也相对比较薄弱,大多数财务人员觉得国有资产的主要功能是保障日常经营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属于能够被忽略不计的免费资产,由此引发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衔接不当、管理能力欠缺且管理流程繁琐重复等问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仅关注固定资产购置,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常规监管与维护,既缩短了固定资产的生存周期,又极大的减少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
  (二)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国有资产内控体制过于陈旧,国有资产核算环节的各种不规范行为严重影响了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使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在外在监督上,外在审计机构、财政机构以及主管部门三者的职能范畴划定不够合理,严重削弱了外在监督的质量,外在审计机构大多将审计重点放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全年收支数据上,并未建立起适用于国有资产的定期审计机制。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主要反映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严重忽略了一把手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由于未采取有效手段及方法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导致内控体系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尴尬境地。
  (三)资产的会计核算不规范
  无偿调用、销毁、捐赠和报废等资产处理行为交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彼此的互动和交流不畅使会计核算受阻,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废的申请流程复杂,逐层推诿,整个过程常常需耗费数年甚至很长时间都无法解决,部分资产在账面中登记了价值,但事实上早已受损或遗失、丧失了利用价值。固定资产监管机构和使用机构没有和财务部门积极协商资产处理的流程和规范,导致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两者的衔接不当。人员短缺且任务繁重严重阻碍了年终固定资产盘点工作的开展,因此,长时间内均未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面盘点和核对。
  (四)资产管理的应用软件低端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崛起,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心也慢慢开始转移。因此,过去的资产管理工具早已无法保障当下的资产管理需求,软件现有的部分功能慢慢落后,难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目前的资产管理工作新增了资产盘点、产权登记、制作资产决算报表等多种资产数据整合项目,过去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慢慢被废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加大了国有资产的管理难度。
  (五)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不充分
  一是单位对资产预算管理这一手段的认识不足、运用不够,在部门预算中不能结合资产存量情况审核把关,未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超标配置、重复购置的问题频频出现,资产存量大大超过单位职数配置,长期大量闲置,更过分的是一些资产还没有使用就已完全失效,可见,资源配置职能严重缺失。二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够刚性,资产管理往往只依赖于资产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没有很好的融入单位内控建设,互相监督、相互制约、涵盖各环节的业务流程机制不健全,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单位内部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三是决算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衔接不畅,两个信息系统统计的口径、科目的设置不一致,在资产报表编制过程中比对较为困难,给具体经办人员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不适应新时期资产管理的形势和要求。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培育财务人员队伍,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编制有限,缺少正式的在编财务人员,招录了一些临时聘用人员,因为专业水平不高,财务管理意识欠缺,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对此,要重视财务管理团队建设,定期开展系统性的学习与培训,对聘用的临聘财务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建立奖罚机制。此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大力支持内部财务人员开展国有资产的考察调研工作,提高管理理念,展开更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源头上强化财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与调整。不但需要扭转过去国有资产管理“看重资金而轻视实物”的观念,从根本上加大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有效的规避风险,同时,需要尽快构建起全面的国有资产监管内控系统,有效的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质量。
  (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流程
  其一,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采购的规范和章程,设置包含申请、审核、验收、入库、核对、使用、折旧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作业流程并全面落实,清晰的界定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使用机构和财政机构的职责,力求衔接合理且彼此约束。其二,明确国有资产处理流程,提升国有资产处理的公正度和公开度,对各项收益进行全面监管,防止出现滥用职权或中饱私囊的行为。其三,构建国有资产使用机制,不断健全和优化国有资产清查盘点体系,定期清点核对国有资产,及时披露国有资产的清点结果。   (三)加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时常在各种工作会议和有关公告中突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和价值,根据资产监管的相关规定协调各个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结合资产管理现状,设计有针对性的绩效考评方案,尤其是年终的资产清点机制,必须融入人机结合等各种清点手段,由财务部门组织,在国资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化解人员短缺、任务繁重且时间有限等障碍,确保资产核查工作顺利开展,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报表质量,以达到最基本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要求。
  (四)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合理的利用各种前沿的互联网工具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和优化的重点。受制于陈旧的管理机制,过去的资产管理工具早已难以充分满足当下资产管理的客观需求。所以,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化解上述难题。一方面,改良和更新现有的管理工具,丰富软件功能,依托数据平台构建资产分类管理体系,细化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将责任落实到到具体部门甚至是相关人员,以切实发挥主体责任。
  (五)打好组合拳,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和资产管理相结合
  加强预算约束,重视资产配置管理职能的全面发挥与实施,并将此职能纳入预算管理体系,通过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及最大化使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内控建设,全过程优化再造,在岗位设置、权责分配等诸多方面全面践行分离原则,以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互相独立、互相监管,加快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衔接进程,切实发挥各部门的监管职能作用,在多部门的联合监督下,积极构建并定期完善内部工作机制,以达到预期管理效能。
  (六)做好领导层的离任交接工作,贯彻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成本效益原则
  首先,针对主要领导变动频繁的情况,要严格落实离任领导资产交接责任,认真核实交接过程中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损失浪费的不明确项。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全面的比较和研究某一阶段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指标达成度、较以往的改善程度以及各个部门或各个地方的收支数据,对比分析难以衡量效益的多个同种因素,全面考察国有资产使用绩效任务的达成情况,并对所得的结论进行定期的回顾和梳理,将国有资产管理绩效任务的达成度作为对应负责人岗位绩效考评的指标之一,同时,为后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以及财政预算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七)让数据发声,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工,还将有效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是适应新时代资产管理工作要求的重要抓手。单位应按照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第一时间将信息数据录入到管理系统,推行实时、动态管理,并定期将生成的资产统计报表反馈给上级部门领导。应进一步推进资产信息系统和决算系统、债务系统等之间的融合和匹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互相印证,以从源头上保证数据的可靠性与精准性。与此同时,全面发挥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作用,构建相配套的国有资产数据库,发挥动态管理优势,做好统计、监测、分析工作,提高分析、预测和预警能力,让信息“开口”,让数据“说话”,为行政事业单位做好各项工作及时提供全面、真实、有效的资产数据支撑。
  四、結语
  众所周知,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落实公共服务职能的根本前提。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上仍暴露出很多缺陷与不足。相信在有关部门及各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笔者坚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快速改进与完善,必然会助力我国的经济更高质量、更顺利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云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7,(08).
   [2]李东升,刘俊峰,董理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8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