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的发展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已经持续若干年的“三农”改革正在给农村金融服务带来显著变化,包括组织系统、产品服务等在内的各要素均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提高。但存在于主客观层面的不利因素仍然使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具有程度不同的各类问题,需要坚持不懈的优化创新以巩固改革成果。这不仅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调整准入机制,也需要多种创新形式与内容综合应用,并保持政策的适度倾斜。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与经济发展的合作共赢。
  【关键词】农村  经济  金融服务  发展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不仅需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也需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这其中,金融服务就成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环节。
  一、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状态
   (一)不断完善的组织系统
   自新世纪初开启信用社改革以来,农村各类基础金融服务组织实现的农户及相关贷款比重已分别超过70%和30%,信用社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著。
   而农业银行立足于县一级支行的“三农事务部”金融改革试点则在2012和2013两年连续扩大。包括稽核、管理与风控各环节的服务都在持续提升独立性和服务性。其改革成果则是县一级支行针对三农服务的业务量与利润占比均实现了从40%到80%的飞跃。
   不仅如此,包括农业开发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更多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大、加快针对三农的改革创新。这些银行借助自身相对发达和完善的网店布局不断扩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升县一级基层金融服务水平,在加强城乡沟通的同时也正在成为金融服务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持续创新的产品服务
   早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人民银行就开始了专门针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服务与产品的试点创新。随着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的加入,试点范围持续扩大,各类产品和服务和创新也日益深入。
   比如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战略需求,金融服务中的抵押担保类产品与服务品种不断丰富、范围持续扩大。诸如集体林权、大型农机具逐渐被纳入抵扣贷款新品种之列;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保加贷、涉农企业的债务直接融资都成为富于区域特色的农村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新品种。
   而当网络与信息技术全面普及和深入应用后,基于平台化操作的互联网金融也日渐成为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的新生力量,无论是众筹、P2P还是移动支付与手机银行都成为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一些互联网科技企业还在金融服务三农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尝试。这都使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实现着可持续发展。
   以京东金融为例。2018年京东金融与世界银行集团下属之一的国际金融公司IFC合作发展专门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贷款业务。IFC为京东金融下属重庆两江新区盛际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提供总额四亿的资金,期限三年,用于专项涉农贷款业务。
  二、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的常见问题
   (一)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支撑力度有所不足
   产业化与现代化化决定了现代农村经济也越来越接近于城市经济的链式结构。这就需要金融服务必须从相对单一的融资领域全面覆盖到包括保险与证券等在内的更大范围。而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农村经济现代化正在加快与信息化的叠加。农村金融服务走向平台化操作、信息化生存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便更加反衬出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在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面前的缺陷和不足。
   (二)系统层级与服务种类仍显匮乏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造成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度依然难以匹敌城市。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比如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数量相对更少、竞争力度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信用、投资环境不尽完善等问题并存。这些缺陷都导致农村金融服务在系统层级与服务种类等各方面相对匮乏。比如江苏省农商行于2018年开始大力调整涉农贷款战略,原因正是苏南丹阳地区接连出现企业互保联保产生逾期贷款、不良贷款的风险。导致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则是传统涉农金融业务中贷款过度集中的问题。传统模式下涉农贷款对于五百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重视不足,对一百万以下的个人用户更是相对忽视,这才造成千万级以上贷款业务过多而积累了风险隐患。
  三、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的优化策略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调整准入机制
   结合各类银行县一级支行在农村改革试点和推广的经验,金融服务需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调整准入机制。尤其是广大欠发达、不发达区域的乡村地区,针对农村经济的金融准入门槛应适当降低。包括新型合作式金融机构或小微金融组织等都应当得到更大力度的扶持。
   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邮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则应当结合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特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尝试更低利率、更长期限的融资产品与服务创新。
   结合“三农”服务的战略方向,在现有农村合作社基础上尝试更大力度的内部资金互助、擴大镇(村)一级银行的覆盖面也应当成为深化农村经济改革与金融服务的有益创新举措。
   (二)多种创新形式与内容综合应用
   已经持续若干年的农村抵押担保类融资手段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且已在一定区域中形成了可复制和可借鉴的成功模式。这说明此类针对农村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形式符合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特点与需求,可以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并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比如在集体林权基础上扩展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等。而除了抵押担保外,包括期货、保险、租赁、信贷等在内的多种金融服务工具都可以被各级机构、组织用于多种创新形式与内容的综合应用,从而实现供应链融资的持续优化。    又如,在资本市场上扩大三农金融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深入推进涉农信贷资產的证券化。管理部门与金融机构还应引导和帮助具备资质与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加快试点大型农业设备、机具的融资租赁等更多金融服务项目等。
   (三)保持政策的适度倾斜
   相对而言,农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这是特殊历史遗留问题的制约,也决定了农村金融服务不能缺少政策指导和帮助。保持政策的适度倾斜将是当前和未来一段很长时间中农村金融深化改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要务。这其中既要包括金融服务领域中资源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倾斜性和针对性;也要涉及到针对三农的贷款在统计与结构各方面机制的持续完善与优化。
   比如2017年山西祁县就涉农贷款的加大扶持走出了一条个性化道路。当年底祁县银监办牵头,祁县联社创新推出农民“返乡就业贷款”业务。
   2018年末,邮储三农金融事务部则专门就涉农贷款增值税制定优惠政策(财税[2018]97号文),其中针对农户、农村企业、农村各级组织的贷款可选简易计税法0.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且可以享受此优惠的涉农贷款项目则涵盖了从法人农业贷款到农户住房贷款在内的共三十八类。
   而本月15日人行颁布了《关于切实做好2019-2020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扶贫再贷款管理,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
   此外,诸如再贷款机制、银担合作机制、农业大灾保险风险分散机制等也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要使政策指导和引领作用在农业金融服务领域得到持续体现和扩大。
  四、结束语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必须着眼全局,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政策规章出台以及多种创新技术的综合运用都需有所涉及。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以改变金融思想意识同样至关重要。惟有多措并举才能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和经济的共同发展。而这也是深化“三农”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雷.完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保障农村经济健康发展[J].吉林农业,2017,(24).
  [2]高明.新常态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
  [3]武卫敬.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
  作者简介:龚勇,男,籍贯浙江上虞,硕士,经济师,主要从事金融、经济学方向的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0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