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民间金融发展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间金融为民营经济体提供了畅通的融资渠道,解决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现就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民间金融 民营经济 正面/负面效应
  1概述
  民间金融自产生之时就一直处于政府的监管之外,游离于正规金融的边际,对于其了解还是很大的局限性,现阶段民间金融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学术界也加强了对民间金融的深入研究。民间金融是与官方金融的相对而言的。官方金融是属于正式金融体制范围内的,即纳入我国金融监管机关管理的金融活动。因此,民间金融主要是指在我国银行保险系统、证券市场、农村信用社以外的经济主体所从事的融资活动,属于非正规金融范畴(未观测金融)。具体来说,民间金融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从交易活动的主体来看,交易的对手基本上是从正式金融部门得不到融资安排的经济行为人,比如发生相互借贷行为的农民,创业企业获得创业资本。(2)交易对象是不被正式金融所认可的非标准化合同性的金融工具。(3)正式的金融中介具有规范的机构和固定的经营场所,民间金融一般不具备这些特征。(4)民间金融一般处于在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之外。故此,特就民间金融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2民间金融对经济的正面效应
  2.1民间金融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金融体系还是不是很规范的基础之上的,从整个金融体系看,由于制度安排、金融抑制和信贷配给问题,并没有一个具有灵活的、机动,能和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合信贷的金融体系。如果依靠正规金融的资金,我国的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如果只靠正规金融的融资供给的话,那是融资的数量、时间和门槛比较高的,民营企業的融资难度是相当大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经济中饱受信贷配给(信贷约束)之苦,而民间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为的提供有弹性的信贷供给的任务。
  2.2民间金融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对金融的管理主要还是靠信贷计划、利率控制和控制贷款规模等行政手段来进行调控,并不依靠市场化的原则来进行资金的配置。从而导致我国的金融并不能完全的符合经济发展资金的需要,它本身的发展也会偏离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民间金融在资源配置上对经济起的正面作用和正规金融机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当民间金融和国有金融一起作为一个合理的金融二元结构存在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储蓄转化为投资,投资的增加就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的金融投资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并没有构建合理的金融二元结构。民间金融市场能为被排斥在信贷计划外的有合理需求的行业提供资金,使这些行业能够得到足够资金,推动它们的发展。民间金融具有正规金融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信息和担保优势,这使得它们能够在较小的范围内综合地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做出权衡,并凭借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为农村和中小城市保留了一部分必要的发展资金,为金融资源在小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性,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能有效满足各种资金需求,提高了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提高了闲置资金的使用率。
  2.3民间金融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金融发展对国有金融的传统地位发起挑战,民间金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越来越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强大的竞争力展示了民间金融咄咄逼人的架势,正规金融面对新生的对手,也不得不放下老大的架子,对自身进行全面的改革。正规金融近年的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引进科学的管理系统和加强对员工素质的提高,业务随经济的发展具有人性化和多样化,提高了正规金融的市场竞争力。正是由于民间金融的存在,迫使正规金融的发展,而正规金融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金融自身的不断完善,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在无形之间强化了两者的联系,一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共同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民间金融对经济负面效应
  民间金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民间金融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会主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民间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难题。
  3.1民间金融发展不利于国家宏观调控
  民间金融的发展扰乱了宏观调控。国家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调整利率和再贴现率等多种手段使正规金融机构,按照宏观经济的需要调整信贷规模,但却缺少能直接影响民间金融机构活动的政策手段。民间金融活动在其高利率的吸引下,诱发大量资金以现金形式流出银行体系分流了银行存款,加大了资金“体制外循环”往往会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难以实现。
  当宏观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调高利率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民间金融的活跃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同时,民营企业和民众由于民间金融活动的支撑,最终使某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由于民间金融的支撑,最终造成该压缩的没有压下去,而不该压缩的、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的重点投资由于货币紧缩政策反而受到抑制。当宏观经济低迷时,国家为了启动经济采取货币扩张政策时,由于民间金融市场的存在,有限的放松会变成超额限度的扩张,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见,由于民间金融的存在,削弱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与调整。民间金融市场的存在还增大了社会资金流动的不可控性。按照正统经济学的解释,资源会自动流向到投资收益高的部门,从而实现市场均衡。但由于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完全,加上投资者的有限理性,使资金过多地流入某一部门,造成资金使用的无效和经济的活动。
  3.2民间金融发展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金融业本身在得到利益的时候同时也承担着高风险,由于银行资金供应者和资金使用者存着信息不对称,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和个别信贷人员在权力寻租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正规金融往往在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风险。与正规金融不一样风险是由于民间金融运行机制不规范,民间金融机构没有国家信誉作担保,甚至连基本的法律保障和法律规范都没有,民间金融机构为了吸收存款,不得不高息揽款,不得不高息放贷,因而其潜在的风险极大。民间金融倾向于“高息揽款、高息放贷”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容易造成信用危机。一旦民间金融机构倒闭,可能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影响社会安定。其次,民间金融一直游离于政府的管制和监督之外,完全靠民间内部通行的规则和民间的信任,却没有真正的实质性办法来约束,只要有其他的外在因素或者内部出现不守约的因素,会导致民间的资金安全没有保障,严重的有人和机构会利用法律对民间金融的漏洞进行投机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金融风险。
  3.3民间金融发展不利于金融监管统一管理
  政府对民间金融高强度的管制割断了民间金融参与博弈从而形成多种产权构成的金融体系这一演进逻辑,这直接导致后果就是形成了国有金融在金融市场上的寡头垄断格局,并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使政府得以按照自身利益的诉求引导金融资源的流动。然而,只要存在垄断、管制与强制,就一定存在资源配置的扭曲。由于国有金融的垄断格局,我国的金融企业整体效率低下,金融服务化普及程度低和金融服务的效率低下。在这种特殊的国家垄断之下,正常的市场淘汰机制难以建立,国有金融受政府的管理和制约过多,经营模式和管理效率低,不能真正的建立以市场化现代金融企业。同时,由于各方没有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效率性要求,导致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和坏帐损失,大量的信贷资金快速沉淀浪费,资金使用效率极为低下,同时也表现为各商业银行经营活力严重不足、日趋保守,形成我国金融业普遍效率低下的局面。
  我国的金融企业整体效率低下特别是由于民间金融脱离了金融法规的有效监管,其行为有可能产生与金融政策相违背的现象。我国民间金融结构形式各样,规模小且没有统一的布局,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约束,各自来经营。金融监管部门是很难来监管的,这对于统一有序的金融秩序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4结语
  总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民间金融是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所存在的不完善之处金融缺位的积极反应。也就是说民间金融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正规国有金融现阶段出现的空白,从而提高我国金融系统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