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立足课程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兴趣度和关注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中,孕育了灿若星河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部颁发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可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义不容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如何实现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呢?现针对这个问题,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浅谈如下:
一、立足课程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动力。初中语文教材不仅仅承载了丰富的具体知识,同时也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教材的使用不应该只是注重其“工具性”的发挥而忽略其“人文性”。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各篇古诗文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历代精华之作,在凝聚了前人的智慧和才华的同时,不断散发着汉字独有的韵味,其中的美感、意境和思想更是能够让品读者收获众多的体悟。
身为任课教师,在进行古诗文相关篇章的教学时应当注意保留古诗文的美感,以侧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第一要务。例如,通过诗文吟诵,让同学们能够在熟悉了解诗文文本的同时感受诗文的美感,“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充分浸润到诗文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当中。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尚处于初中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经历和人生历练,对于诗的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把握起来存在较大难度。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同学们更加有效、准确地把握住古诗文的核心主旨和内在韵味。长此以往,加以强化训练,就会逐渐提升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實现自发性、自主性学习,更好地感悟语文之美。
二、更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传媒手段
教学改革,理念先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此,这就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过去“满堂灌”、“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内在需求,从学生的审美品位、道德人格、人生追求等出发,进行多方位、立体式指导。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借助现代丰富的传媒手段。现代传媒手段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化的不足,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借助声音、图像、视频等形式将教学内容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同学们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极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先就课文本身所涉及的丰富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可以通过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进行氛围熏染,增强讲解的感染力,从而帮助同学们做好相关知识背景的铺垫。然后,教师可以将《出师表》的名家书法作品事先制作成精美的课件进行放映,并且带领同学们进行集体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充分领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寓教于乐。在借助使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有效进入到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当中,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大大提高,而且丰富的教学手段更有助于将中国古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感悟呈现在学生面前,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时隔千年之后依然能够成为传统价值观念和精神品德的认同者,从而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目的。
三、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样课外活动
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仅仅依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效果的提升应该放眼于课堂内外,如果教师在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能够在课外开发一系列相关拓展活动,在帮助同学们深化课堂教学认知的同时,也能够实现以活动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有效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其一,充分开发利用本土丰富的节日文化。我们的传统节日形式丰富、内容多样、价值深邃,是一个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一系列围绕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例如在端午节前后几周,可以设定为端午文化周。同学们围绕端午文化进行知识拓展,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收集有关端午文化的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格言雅句、历史典故、传统民俗等,最后由教师组织统一进行端午文化的展示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传统节日作为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载体,帮助同学们感悟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
其二,结合兴趣成立传统文化学习团队。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兴趣和不同关注点进行自由结合,成立互帮互助、各有侧重的学习团队。在学习团队内部,团队成员之间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团队集体学习活动,比如,开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分享会,分享近期自己阅读过的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开展观点讨论会,讨论在传统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问题、学习方法和心得感悟等。而在学习团队之间,彼此也可以组织交流活动,切磋心得,增进了解。比如,团队之间可以学习借鉴《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活动形式,进行一系列的展示活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同学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动自发学习,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总之,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汇聚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经典和情感依托。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同时也承担着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王世舜译注.尚书[M].中华书局,2012:23.
作者简介:
王小刚(1976-),男,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镇窝驼学校,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