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分化现象及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资产证券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体现在多个方面,市场上的创新产品日益增多,基础资料类型也逐渐丰富,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局面,这些现象都表明了我国资产证券市场从稚嫩逐渐趋于成熟。但是,我们也需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资产证券市场在取得良好的发展背景下,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市场发展分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资产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分化
  
  资产证券业务,是指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并且在结构化方式下进行信用增生,以此为基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业务活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本质是一种融资行为,具体表现为将持有基础资产的特殊目的载体以基础资产未来稳定、可预期现金流向市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原始权益人与基础之间风险互相传导,这种业务意味着更高的信用以及更低的风险。“破产隔离”与“信用增级”是资产证券化最鲜明的特点,这也让资产证券化市场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我国资产证券市场发展分化情况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且逐渐从高速化发展转变为质量与速度并重的发展趋势。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资产证券市场也在快速的成长。但是总体发展趋势下,资产证券市场内部有了较为严重的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发展趋势较强而企业资产证券市场发展相对疲软,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在稳步发展的情况下,企业资产证券市场发展缓慢,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分化苗头。此外,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内部也进一步表现出了分化现象,以房贷、车贷以及信用卡类为住的基础资产作为市场发展的主流,与之相比,传统的信贷资产证券市场基础资产所占市场比重在快速下滑。而这种越来越明显的分化现象不利于我国资产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一旦受到经济动荡的冲击,资产证券市场很容易由于内部分化严重而走向崩溃。因此,在资产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平衡各个基础资产的发展速度,以保障资产证券市场的稳定性。
  二、我国资产证券市场出现分化的原因
  (一)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易受主体信用束缚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结构设计以及市场的监管下,很好的实现了“真实出售”以及“破产隔离”。在监管要求之下,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更多体现的是自身的信用,信贷类原始权益人也就不会对证券提供外部的增信。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形式上虽然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企业类原始权益人往往会对资产支持证券提供外部增信,这样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往往表现出双重信用。这也就表示企业主体信用对产品有较大的束缚作用,一旦企业主体信用受损,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就较难获得市场认可。好资产在优秀主体缺失下,就很难实现证券化。这种现象就导致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具有较高的难度,多会集中于主体评级较高的企业下,从而限制了产品发行群体范围。此外,主体信用对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束缚,也会到导致产品表现出较强的债券化倾向,从而受到资产负债表的制约,很难有较大的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
  (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处于分散性劣势
  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笔数多,有着广泛的分散性,这就导致资产的信用风险不会集中,较为分散的风险使得产品稳定性较好。此类产品,多会受到市场投资人的认可与信赖,从而将资产投入其中,促进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较为稳定的良性循环,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可以逐步扩容,稳定发展。在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初期,其基础资产集中于公贷款,结构简单透明,风险把控能力强,从而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获得了充足的发展。资产支持证券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导致贷款类证券化产品风险有着较高的风险分散型劣势,当一家企业贷款违约会对整个产品产生冲击。并且对于基础资产笔数有限、分散度小以及没有主体信用增信的情况下,市场并不会接纳与包容,其由于竞争力的缺失很快便会被淘汰。对于这一现象,投资者便会展现出相当谨慎的态度,这就导致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内部分化。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与企业贷款类证券化产品较为相似,基础资产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分散度,这就表明其有着较高的风险性,也就不会具有足够的资产信用。机关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种类丰富,但是普遍缺乏分散性,资产风险集中,且风险难以量化,这就表明对于资产的风险防控很难实现。此外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不对称也使得产品市场认可度较低。
  (三)企业类原始权益人的资产服务能力和水平欠缺
  资产服务机构的运营管理能力与未来现金回收有着很大程度的管理,因此其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证券收益的正常对付都要通过资产服务机构的运营来实现。我国目前由于缺乏成熟的第三方资产管理市场,资产服务机构多是由雨雾操作中的原始权益人来担任。在我国信贷系统中,原始权益人以及资产服务机构往往是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其具有丰富的业务经验以及风险防控机制,可以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和运营。并且,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水平能力越来越高,而且资产量化指标也逐渐丰富,其资产管理能力也随着提升。与之相对比,企业类原始权益人缺乏相关的运营管理理念,只是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传统信贷、债券,这就导致基础资产的管理效果低下,管理质量差。此外,由于缺乏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基础资产很难脱离主体信用独立运转,这进一步限制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
  (四)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研能力不足
  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不成熟,相关机构的技术水平有效,这就导致在評级过程中,会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透明度,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机构缺乏权威性,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值判断以及风险判断,从而对于市场产品望而却步。固定收益买上市场对资产证券化的投研能力和风险识别能力也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欠缺,过分依赖主体信用以及信用评级报告,使得产品定价缺乏足够参考,导致定价却分度过低。专业化的资产支持证券投资人的缺乏,使得产品过分的依赖原始权益人主体信用以及外部增信,这会严重制约企业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此外,由于信用评级机构以及投资人对产品投研能力以及风险识别能力的欠缺,导致市场缺乏该有的活跃度,导致市场内部的交易量与套利机会缺失,从而影响到资产证券市场的发展。   三、我国资产证券市场化市场发展分化的应对策略
  (一)大力支持专业化人群的培育与发展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以及非法人机构资产持有的资产支持证券份额过高,投资主体的好于聚集,会导致风险无法分散,阻碍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并且这种情况会导致商业银行间互持,不利于优质企业资产的证券化发展过程,导致投资效率低下。支持专业化投资机构的发展,会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投研水平以及风险识别能力,从而有效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通过对专业人员的培育,让其拥有较高的投研和风险识别能力,可以对市场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推动市场的活跃性,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大力支持专业化资产服务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我国的资产服务机构基本有原始权益人兼任,这种情况导致资产和主体间缺乏信用隔离,难以有效控制风险。此外,由于原始权益人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意识的匮乏,会阻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发达国家,有着较为成熟的第三方专业资产服务机构,因此其有着较为良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有专业资产服务机构对基础资产进行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对于基础资产的运营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产品自身存在的风险,并且可以帮助产品脱离主体信用束缚,实现独立运营,有效实现基础资产的风险隔离和破产隔离,使相关业务发展更加规范,拓展资产证券市场化发展深度。
  (三)大力支持金融科技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的运用
  与传统的融资业务相比,资产证券化主体多,业务操作复杂,对基础资产需要进行动态管理。这就导致在业务处理过程中会有较大的信息量,如果没有高校的运营管理方式,很容易出现误差,影响到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对于资产证券化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升资产管理效率,从而降低基础资产管理中可能造成的风险。在债券类资产证券化业务领域,应用现代金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基础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從而解决存在的信息不对等问题,有效实现风险防控,引入更多投资者,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平稳发展。
  (四)资产证券化业务不能盲目追求创新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下,会有各种产品的不断投入,其中不乏新型的创新产品,而对于这些新投入的产品应当有准确认识。首先,在健康的市场下,所投入的产品以及展开的相关业务都是以客户需求为前提的,而这些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都有着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不能只是为了吸引眼球脱离了产品的实质需求。此外,尽管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基础资产具有足够的丰富程度,但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基础资产,种类较为有限,也并不是有所的客户都可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如果盲目的追求创新,而脱离了客户需求,会给客户埋下一定隐患,给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斌,葛经纬.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策略探讨[J].征信,2011(5):79-82.
  [2]林华,等.金融新格局:资产证券化的突破与创新[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6-59.
  [3]刘丽娜.信贷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实践及政策思考[J].金融监管研究,2014(3):29-39.
  [4]刘瑞娜.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考察和推进思路探寻[J].征信,2018(8):69-72.
  [5]黄亦炫.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8(10):30-32.
  [6]温胜辉.Fintech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发展趋势浅析[J].债券,2018(5):86-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99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