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今互联网发展迅猛,云端技术、资源共享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企业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改变,创新管理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从传统管理向新型管理的转变。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做出变革,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做出合理规划。文章立足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如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顺应新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问题展开思考,提出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考
   互联网时代,通讯网络迅速发展,云端技术和资源共享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在此时代背景下,企业有必要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上做出改变,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线上管理和对云端技术的高效应用。因为,在如今这一现实情况下,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若想实现生存并得到发展,必须具备大量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具备与互联网相融合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技术。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若能抓住时机,做出改变,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就会成为企业发展和转型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显露出来。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迅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指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创新。所谓的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人才强才能带动产业强。但在互联网时代要求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关乎企业未来。在互联网时代下,需要改变的不仅是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也要做出改变,进行优化、创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招聘宣传方式落后
   在互聯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招聘平台建立的完善程度,将影响企业招聘效果,关乎企业引进人才能力。而如今的企业招聘,为降低成本,通过小广告、传单、短信、网页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招聘,虽一时降低了成本,但可信度和吸引力也随之下降。那么,科学合理的运用互联网,建立一个安全可靠、信誉度高、便捷有效的人才招聘平台,如利用智联招聘、脉脉、Boss直聘、前程无忧等平台和相关APP软件,实现招聘宣传的便捷化、专业化、安全化,才是长远之计,才会实现企业与应聘者的双赢,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新时代下的升级。
   (二)员工培训效率较低
   据调查,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采用专家专题讲座的脱岗培训方式和日常工作指导的在岗培训方式,该培养方式受时间、地点限制,参与培训的员工数量也受限制,若培训人数过多,会使培训效果下降,培训针对性也较弱。培训人数过少,不利于缩减培训成本,培训效率也相对较低。
   (三)绩效管理线上方式尚未得到普遍开发和推广
   如今,大多数企业仍普遍采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但在如今互联网时代下,云端技术的普遍应用,都为企业实现线上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条件和可能,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能更有效,更科学合理的进行绩效管理,体现评估的自动化、动态化、透明化。有利于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率,较之以往的传统方法来说,使人、财、物方面的成本得到缩减。
   二、互联网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新机遇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
   (一)时空限制被突破,可构建新型人才招募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招聘的时空限制,以往企业都是通过报纸、电视广告、传单、短信等形式进行员工招聘。但如今企业招聘普遍倾向于通过网络渠道这种人才招募模式,利于求职者随时随地浏览企业招聘信息,并根据自身现实情况进行选择,省时省力、高效便捷。对于企业来说也可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求或人才缺口需要,通过浏览筛选求职者信息和简历,随时随地的,用较之以往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成本,选拔录用到更合适的人才。这种线上招聘的方式,既提高了求职者的求职效率,又缩减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
   (二)利用互联网平台,更便于获取和共享数据信息
   如今云端技术的普遍应用,为实现人才数据信息共享提供可能,互联网平台下,人才信息的获取成本下降,能够更加高效和精准的获取到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人才与用人岗位的匹配度。同时,互联网云端技术的发展,也为储备人才的收集和动态掌握,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互联网发展也带来了灵活就业和人才共享的发展新模式,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全时雇佣”关系,增加了就业渠道与就业岗位,增强了就业方式的灵活性,实现了人才信息的共享化、动态化。
   (三)可实现人力资源线上线下管理的结合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云端技术的普遍应用,客观上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更有效、更科学的进行企业人才的招聘、绩效和薪酬的管理,以及采用线上课程的企业培训方式,实现新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化、透明化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效率、缩减管理成本这一目标的未来动力来源。线上线下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将成为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考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存的问题和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的分析,可以更好的帮助现代企业厘清应如何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抓住网络环境带来的便利,向新型管理模式转变是必然趋势。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在如下方面实现新的转变。
   (一)基于互联网的组织文化建设
   在互联网发展的冲击下,要通过培训,提升管理者的互联网思维能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存活的灵魂。因此,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开放、共享,适合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企业文化,重新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价值评价和价值标准。最终实现企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新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型,向动态化、平台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转变。    (二)基于互联网的组织结构变革
   要实现组织结构扁平化。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通讯技术的进步,这对企业来说是实现企业结构向扁平化转变,减少沟通层级限制的一大机遇,扁平化企业结构可使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互联网时代,利用网络会议APP、微信、微博、QQ等通讯平台,可极大地节省企业用于信息传达和沟通上的成本,节约时间成本。在这种扁平化的结构中,会缩小领导与下属之间的距离感,有利于上下级沟通。由此可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动态及时地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三)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绩效管理新模式
   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位于核心地位,一个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将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同时也会增加员工积极性,对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也有积极意义。新的时代下,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要随着组织结构,工作模式,人才特点等方面的变化做出新的转变。在绩效计划阶段,企业可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全员参与讨论,明确适合各岗位的具体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并根据公司整体目标进行选择和调整。在绩效实施阶段,可通过互联网对绩效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分析。实时动态的管理方式,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绩效考核标准,实现绩效考核科学合理提供可能。在績效考核阶段,可运用互联网储存公司员工的指标数据,使数据储存更长久、数据管理更便捷。在绩效反馈阶段,可通过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绩效反馈的常态化、高效化、公开化。
   (四)基于互联网的薪酬与福利管理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样,获取速度也大大提升。较之以往,员工更换企业的成本降低,员工流动率也普遍提高,易造成企业人才流失。面对这一现实情况,企业只有制定一个更合理,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人才的相对稳定。在留住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薪酬福利管理制度要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公平兼顾效率。根据岗位的难易程度,所担责任大小,以及员工取得的工作成绩,为企业做出的贡献大小,来确定应付员工薪酬。在这一过程中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整个企业员工工作数据记录的公开化,坚持动态更新。
   (五)基于互联网的员工培训及实现方式
   员工培训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投资。目前大多数企业仍主要采用专家专题讲座等集中培训和日常工作指导的在岗培训方式。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课兴起,传统的培训方式已逐渐显露出其弊端。企业应适当运用网络,使培训更加灵活、高效,节约集中培训的时间和费用,取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和更好的效果。运用网络培训方式,员工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现实情况进行选择,增强员工学习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减少培训阻力。
   四、结语
   互联网时代,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企业能否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做出调整和改变,实现人才资源共享、线上管理和对云端技术的高效应用,将直接决定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就显得迫在眉睫。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若能抓住时机,及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模块做出改变。那么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就会成为企业发展和转型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温双瑞.我国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7(04).
   [2]李兴国.“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考[J].论道,2017(01).
   [3]孟续铎.“人力资源服务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与模式[J].热点透视,2017(01).
   [4]张慧.“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J].经管空间,2017(01).
   *本文为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开放实验室项目“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热点问题研究”(cx201801011)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0246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92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