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特色小镇的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亓秀华

  摘要: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历程中,开发区得到了飞速发展,为国内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区域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很多地区政府治理主要模式之一,该种模式尽管创造一定效益,与此同时,使得土地供应越来越紧缺,公共服务受到严重影响,面对该种情形,相关人员应该不断创新,提出该种模式的变化策略,这样既可以使特色小镇优势以及价值得到展现,还能有效保护国土面积,进而带动该地区经济不断增长。
  关键词:特色小镇;区域开发模式;新变化
  我国开发区主要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已成为规模比较大的体系,不仅开发区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在各个地区得到了有效实施,但伴随不断发展,该种模式也面临一定困境,不能对资源有效整合,使产业输出存在较大困难,在某些方面限制了特色小镇发展,因此,工作人员要创新区域开发模式,让小镇价值可以充分展现的同时,更好的向市场、社会推广,促进该地区能够稳定发展。
  一、特色小镇基本内涵
  对于传统小镇而言,特色小镇有着基本内涵,其主要依托某特色产业,有着较为清晰的定位,并体现一定特色文化,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体现为:其一,形态精美。特色小镇通常是在一些生态环境良好、有着美丽风景中的小城镇来建设,因此,形态精美是其重要特点,在对小镇进行建设时,注重质量,避免对小镇面积进行盲目扩张,给小镇造成一定破坏,使其原有的特色,有效规避了传统小镇存在的缺陷。在建设前期,工作人员会以小镇实际情况为基础,对生态特色进行考虑,并确定建筑风格,提升特色小镇审美价值。另外,特色小镇是依托在某地区,当地文化会给特色小镇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在建设时,工作人员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挖掘,使其在小镇建设中得到展现,使小镇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色,促进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文化。其二,产业具特、强、精特点。产业是推动特色小镇得以长远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如果没有较强的产业,不仅会使小镇缺乏特色,还会缺少文化内涵,无法吸引更多人。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以产业为基础,合理规划产业,对相关产业进行集聚,打造出有特色的产业,并把其做大做强,这样既可以使小镇发展有着较大的承载力,还能使小镇在区域竞争中有较大优势,促使特色小镇产业能够更加精湛,使产业愈加强大。
  二、特色小镇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
  (一)满足公共服务诉求
  开发区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依托,通过政府扶持来建设,对于政府有着较强的依赖,其中公共政策不能对人们诉求进行全面反映,不仅容易忽视一些群体权益,还会给地方财政收益带来不利影响。而特色小镇可以解决这一弊端,其对不同群体需求进行考虑,如企业、游客以及当地居民,从不同层次来制定相应的模式,一方面把公共服务需求得以有机融合,使其可以相互补强,另一方面能够完善公共服务,避免使某一群体利益受到损害。从这一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不仅全面落实供给侧改革,提高实践水平,还给当地居民带来较大效益,使得居民生活得以改善。另外,特色小镇战略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产物,对于社会建设有着积极意义,在向当地居民分享经济的同时,使产业成长速度逐渐加快,促使效益增长更加显著。并且特色小镇更加注重社会民众利益,让其可以更好的感知,使其真正受益,实现以人为本理念,并把其与产业有机融合。
  (二)有效理顺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
  特色小镇不仅局限于行政层级管制,也并非脱离政府,其与市场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处理好两者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提高政府职能,为小镇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实时了解市场情况,掌握市场动态,起到纽带功能。区域开发模式主要是通过管委会、公司这一组织进行架构,让政府可以整合各方面内容,对经济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在这一阶段,政府起到领导作用,由政府对市场以及企业进行引领,市场只起到跟随作用,市场机制没有完全发挥。而特色小镇集合多种资源,使各部门相互配合,政府资源成为小镇重要载体,而市场起到推动作用,使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达到协同发展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不再对一些重大工程进行直接参与,而是把重点放在公共服务方面,不仅可以对政府权力进行区隔,还能避免出现权力滥用风险。
  (三)形成问责机制
  公共权力在运行期间,问责是非常必要的一环,其促使政府绩效可以稳定提升,从以前的区域开发工程来看,其包含众多多元要素,使得责任链条较为模糊,给当地发展造成一定制约。并且目前决策权问责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手段,因此,特色小镇在建设时,主要采取创建制,根据相关规定要求,在创建之前,特色小镇要按照一整套流程来操作,如果某一流程没有达到要求,不仅会对其进行追回,还会出现倒扣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特色小镇对问责机制执行起到积极意义,一方面使工作人员有清晰的治理目标,使治理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能够对创建工作进行科学评判,看其是否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浙江省在2015年开始推行特色小镇,不仅使政府治理模式实现转型,还提升了治理效果。当地政府对特色小镇给予高度认可以及支持,通过政府考核方式对相关人员起到激励作用,使其积极参与到小镇建设中,在使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使社会得以和谐发展。
  三、特色小镇发展的展望
  (一)以区位特点为立足点
  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必要以自身区位特点为出发点,对自身文化进行深入挖掘,避免照搬其他小镇模式,突出特色小镇自身特色。我国各地区分布较广,各区位特点相差比较大,使得发展重点有着较大差异,例如,东部地区分布情况较为密集,人口数量较大,经济水平较高,会在某种程度上领先于中西部。所以,在未来发展阶段,必须对区位特点进行明确,有效控制小镇规模,使小镇存量得以稳定提升,尽可能规避大规模拆建,从而对土地资源以及环境进行保护。而中部地区在发展时,要坚持市场导向,充分考虑产业方向,确保方向准确性,这样既可以让小镇在发展时产生一定推动力,还能彰显出小镇特色。对于西部地区而言,要对自身资源进行明确,打造出有特色的农业小镇,并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一方面能够使小镇更好的传播,避免受到地域因素限制,另一方面可以对当地经济起到带动作用。
  (二)加强对特色产业的培育
  产业对于特色小镇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小镇必须构建有特色的产业,首先,在对产业进行选择时,工作人员要全面考虑市场需求,坚持创新理念,确保产业有着较强的独特性,这样既可以使产业有较强规模,还便于对产业管理。并且政府要对新兴产业进行扶持,使传统产业得以有效改造,在信息时代,工作人员要把互联网有机融合,强化营销手段,使产业推广途径得以有效拓宽,从而使产业链可以延长。其次,工作人员要做好产业规划,明确空间分布情况,对各阶段发展目标进行确定,使前期工作更为充分,为后期产业实施打下基础。最后,当产业不断壮大发展时,政府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进行鼓励,提高特色产业自身特点,这样既可以使其成为主导产业,让小镇特色得以有效发挥,还能构建相应的品牌,聚集更多优秀人才,提高竞争力。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工作人员都应该打造特色产业,对其进行有效培育,在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可以朝着集群化发展。
  四、结语
  特色小镇是某一地区文化、地域特色的重要展现,所以,应该使区域开发模式发生新变化,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让更多小镇居民参与进来,使小镇可以更好建设,使其成为当地的重要风向标。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特色小镇“全域化”生态治理:政治语境、系统建构与政策路徑——基于苏浙案例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8(02).
  [2]李文辉,郭丽娟.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特色小镇理论解释框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
  [3]张思蒙,李宪宝.我国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区域影响因素[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08).
  [4]汪千郡.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规划策略探讨——以青神苏镇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
  [5]宋家宁,叶剑平.依托金融资本特色小镇整体运营模式研究[J].住宅产业,2016(09).
  [6]周鲁耀,周功满.从开发区到特色小镇: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