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属高校法学学科特色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艳平
摘 要:以西安财经大学法学学科为例,从提高学科建设认识、根据时代发展拓宽学科研究方向、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深化科研工作改革和加大学术交流力度五个方面提出省属高校法学学科特色建设路径,为法学学科特色建设提供一种尝试。
关键词:省属高校;法学学科;特色建设;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2.081
1 法学学科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矛盾纠纷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强烈需求,法学教育目前已成为“显学”和“热学”,各类院校纷纷举办各种层次的法学教育,长期发展导致了法学教育的同质化、法学科研的同质化、学科布局的同质化等问题,法学学科的特色建设极为重要。法学学科特色建设具有学校法学专业发展弯道超车、满足法治人才需求、发展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等价值。不论是从全国范围法学学科设置还是陕西省法学学科设置,作为省属高校的法学学科必须突出特色发展才能长远发展。
2 法学学科特色建设现有路径分析
西安财经大学于1979年设立法学专业,1980年开始法律专科招生,1997年开始招收经济法本科专业,2006年经济法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2007年法学本科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11年法学学科获批省级重点学科,2012年成立法学院。2018年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获批。近年来,法学学科在省内外的地位和影响不断扩大与提高,积极为陕西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为推进陕西省的法制建设、特别是经济法制建设做出了贡献。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以服务社会为己和以社会实践为抓手”为特色的建设道路。
2.1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三种社会职能之一。法学学科为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以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为宗旨,充分发挥法学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坚持互利互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面向陕西省各行政事业单位、公检法实务部门、各类企业和各社会团体等开展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当好智囊核参谋,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1.1 科学研究立足地方经济发展
法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和研究地方重大课题,组建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有一定应用性研究专长的学科队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类研发、策划、咨询和培训等服务。法学院目前立项的省部级以上课题,大部分都是为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法学学科先后承担了多项与地方相关的项目,在知识产权战略规划、高新企业技术保护、土地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地方债务化解等多方面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发展规划提供咨询意见,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已被采纳或获得奖励。
2.1.2 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和咨询服务
法学学科多位老师兼任省市法学会、研究团体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多所学校兼职教授,省市政协委员,律师,仲裁员,省市法院检察院专家委员,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为推进陕西省的法制建设、特别是经济法制建设做出贡献。
2.1.3 积极开展普法工作
法学院师生在每年3.15和12.4法制宣传日到来时,都会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绘制展板、制作视频、文艺汇演、宣讲会、官方微信平台等,全方位宣国家宪法、环保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活动,提醒广大社区群众,增强防范意识、法律意識,从而促进了社区和谐,以及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支持、参与。同时,法学院用专业能力助力地方精准扶贫,法学院“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法治宣传分队赴商南县,针对当地农民工开展法治宣传。在服务社会的过程,广大师生从群众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积极探索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以社会实践为抓手
2.2.1 重视社会调研,注重实证研究
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将科学研究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之上是法学院一贯秉承的治学精神和学术作风。法学院经常组织师生进行社会调研,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法学院精心安排,利用暑假,先后组织骨干教师10多人次赴旬邑、高陵、华县、蒲城及西安市长安区、雁塔区等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化)建设与农民财产权益保护”专题学术调研,收获颇丰。调研不仅获得大量第一手研究资料,同时对农村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走出校门,面向社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于推动法学院实践教学和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2 与公检法实务部门合作密切
法学院非常重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与公检法等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接联系,签订实习协议,邀请实务专家来校讲学,与实务部门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双千计划,是中国政府在法学高校和法律事务部门之间的互聘制度,该计划从2013年开始施行。法学院近年来先后派出3名教师到实务部门挂职,1名实务部门专家来校挂职工作。实务部门专家实务经验非常丰富,通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积极为师生提供课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经验和知识。为了促进法学研究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理论部门与实务部门相融合,提升我校法学教育的影响力,积极举办各类有实务部门参与的学术研讨会。通过高度务实的研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繁荣我省法学研究,推动陕西法治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3 法学学科特色建设可拓宽发展路径建议
虽然法学学科特色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法学学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学科方向凝练不够,仍有许多青年教师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研究成果较为分散。在研究方向内部仍需进一步细化及优化,尤其是需要结合我院财经类学科专业优势,应尽快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高职称和博士学位教师较少,缺乏高层次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总体学术交流数量太少,且参加会议层级仍需继续提高。 3.1 提高教职工对学科建设的重视水平
目前,部分教师学科意识不浓,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可以鼓励老师积极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学科建设研讨会,扩大学术视野,同时法学院也要积极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强化全体教师的学科建设意识,使人人关心学科建设、人人重视学科建设、人人参与学科建设,做到每位老师都有研究方向,并根据研究方向多出高层次科研成果。只有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科建设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果。
3.2 根据时代发展拓宽学科研究方向
依法治国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国家的鲜明特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在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快速转变的背景下,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新问题不断涌现。迫切需要从立法、执法层面树立新的社会规范制度。应当培育和发展新兴学科,尤其是能够回应社会现实问题的法学学科,如网络法学、社会法学、教育法学、体育法学、金融法学、财税法学、传媒法学等。法学学科发展除了稳定现有学科优势外,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凸显出来的新问题开展新兴领域的研究探索。
3.3 加強学科队伍建设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优化学科梯队的学历结构。另外是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博士等一批学术骨干,重点引进重点学科规划方向的博士;加大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的引进工作,完善教师的职称结构。
3.4 保持现有特色突出发展
继续以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充分努力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切实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地方立法咨询工作,到省内外法律实务部门挂职等,争取产出为地方、行业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服务的科研产品,提升学科影响力。
3.5 加大学术交流力度
加大与国内知名院校、各类学术机构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力度,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或研讨会,同时,积极组织校内和学科内部的小范围学术交流讨论,提高学科成员的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云霖,徐德刚,黄伟,等.审核评估视野中的法学学科特色建设之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2022.
[2]蔡立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7,(5):1621.
[3]马怀德.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4):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1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