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思雨 何丽娟 申亚菲 韦新源 王魁彪

  摘 要:刺绣是哈萨克族重要的传统文化,源于千百年的草原游牧生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哈萨克刺绣文化面临着严峻的冲击,暴露出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分析了刺绣文化当下面临的问题,同时讨论了未来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哈萨克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3.046
  1 阿克塞县哈萨克刺绣工艺发展现状
  阿克塞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向南翻越阿尔金山即为青藏高原,向西北前进便是罗布泊,东接肃北,北临敦煌,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里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阿肯阿依特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哈萨克毡房、刺绣等7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哈萨克传说、婚俗等 35 项被列入市级名录。哈萨克族刺绣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经久不息的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民族和地区交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刺绣风格。
  刺绣工艺归根结底源于哈萨克族游牧的生活,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刺绣工艺起着决定性作用。刺绣的图案一般取自于大自然,规整对称,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哈萨克民族日常审美观中,植物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勇气,牛、羊、马等动物与哈萨克民族有着天然的联系,有着特殊的情感,它们在哈萨克族人民心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及以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为主要元素的图案,这体现了哈萨克民族人民的性格特征,一方面像狂风暴雨一样勇猛不羁;另一方面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也是勇敢、坚强、自信的特征体现。刺绣花纹在细节的处理方面十分精致,讲究古朴的线条和严谨的笔法,组合方式也十分多变,体现出对美的追求。在哈萨克毡房里面,到处都可以看到精美的刺绣图纹。起初,哈萨克的姑娘从很小就跟随长辈学习刺绣工艺,长大以后,会在家把骏马、花草等图案绣在服饰、布幔、床幄、窗帘上面,作为日后出嫁的嫁妆,这也成了哈萨克族的一个传统。
  据了解,在不久之前的刺绣比赛中,阿克塞县哈萨克刺绣拔得头筹,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除此之外,各类文化博览会也是哈萨克刺绣的主要展示平台。目前,哈萨克刺绣正在投入机器量产的过程之中,成立了民族品牌,正一步步走向产业化。
  2 阿克塞县哈萨克刺绣长期发展面临问题
  虽然刺绣工艺代代传承,生生不息,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脚步空前加快,不少传统工艺都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刺绣同样面临着困境。
  2.1 传承人数量少
  在当地走访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一些传承人,但是数量十分有限。从传承人口中我们得知,近年来,刺绣传承人的数量急剧减少,且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几乎没有年轻人。年龄的断层使得掌握刺绣工艺的群体仍然是老一辈,难以注入新鲜血液。
  2.2 年轻一代兴趣减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更多将目光放眼于在城市,外出工作的越来越多。审美观念不断改变,对于当地年轻人来说,新生流行文化远比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我们在当地发放了约五百份问卷调查人们对非遗的态度,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年轻人是受访群众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出于内心的一种责任感,他们表示愿意去了解非遗,当我们提问到需要在这方面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他们则显得不太情愿。这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着极大关系,他们自幼就在城镇中定居,从未在游牧的环境中实际生活过,即使让他们从事相关的传承工作,也只是局限于皮毛,无法深入到核心。更何况刺绣工艺耗费时间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定力与专业技术,想要学习好绝非易事。阿克塞县人口本就不多,年轻人更多倾向于进入机关单位,稳定安逸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少会有人产生创业的念头。前文提到,从前,刺绣是哈萨克姑娘自幼就学习的一项技能,而现在,很少有哈萨克姑娘从小学习刺绣,会刺绣的和主动愿意学的也越来越少。且多数刺绣图案较为夸张,不太适宜装饰在日常着装上。人们身着民族服装的机会与场合少,刺绣也就慢慢不那么受人瞩目。不过,我们同样也应该看到,传统的习俗与文化并不是完完全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例如传统婚礼,刺绣仍然得到广泛的展示,部分习俗不断变革、简化,但一直未脱离其本源。
  2.3 经济效益低下导致传承动力不足
  在与传承人的沟通过程中,许多传承人都表示,仅仅依靠传承非遗的相关活动的收入,难以维持日常生活基本开销,甚至常常会入不敷出。经济效益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将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转化成经济效益,必将经历一段阵痛期。在刺绣工艺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做支撑,耗时久,工艺复杂,甚至有可能导致最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经济利益十分薄弱,传承人后发动力不足,也间接性使刺绣工艺濒危。
  2.4 媒体宣传力度低
  刺绣的传播主要还是口耳相传,传统媒体报道宣传的力度远远不够。当地媒体的记录有很强的时效性,且地区局限性较大,跳出甘肃省,甚至跳出酒泉市,刺绣的知名度就會大大降低,其他省市地区的人们很难详细全面地了解到哈萨克刺绣工艺。近几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猛,阿克塞当地的公众号也层出不穷,但以当地文化为主要推送内容的,却寥寥无几,相关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在仅有的文章中,平均浏览量只有300,始终没有广泛暴露在大众视野中。虽然网络可接触度高,但是未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2.5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近几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但是仍然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文化馆文化局等相关部门紧缺的是非遗保护方面的人才。保护刺绣等非遗的观念差不多已经树立,但是由谁保护,该如何保护等问题仍无法解答。所谓保护,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短期内投入了资金,但是要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所以就会导致资金的投入不知是否能带来相应的效益。无论是从经济方面还是社会方面来说,都是非遗保护的盲点。   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触发了一系列的问题。从游牧到定居,从毡房到楼房,从草原到城市,一步步向牧区推进的城市化与现代化给生活带去了方便与快捷,同样也冲击着传统文化。这一进程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止,这就要求传统文化应适当改革创新,与都市文明相适应,避免自己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
  3 阿克塞县哈萨克刺绣未来发展方向及相关建议
  3.1 保持传承人高度的积极性
  传承人是刺绣工艺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输出者,召集传承人们定期就刺绣工艺与图样进行深入交流,吸收一些流行元素进行改良,使刺绣工艺既能传承传统,又能迎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还应当给予传承人适当的经济支持,设置奖励机制,根据传承人的贡献多少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有偿聘请非遗传承人向群众教授刺绣技法,以提高传承人的积极性。
  3.2 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培训活动
  仅依靠传承人自发的召集是远远不够的,当地文化局也组织开展了刺绣培训班,但还是应当找专业的人,将刺绣工艺系统地传授给当地居民。幼儿园可以将刺绣图样融入幼儿剪纸之中,请哈萨克繡娘亲自为孩子们展示刺绣,这将极大丰富儿童剪纸的内容,不仅锻炼孩子们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会提高孩子们的艺术审美水平,从小就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将刺绣等传统技艺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不失为良策,我们走访的几天恰好遇到学校教孩子们简单的刺绣。当地中小学可以在每年放假开始的时候统一组织学习民族文化,为期一周,根据年龄不同教授不同的内容。此外,受儿童剪纸的启发,非遗中心也应当制作具有代表性图案的绘本,孩子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填涂,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娱乐的过程中学习。从社会方面来说,一些待业者和其他空余时间较多的人,他们时间充裕,非遗中心可以此为契机,对他们进行系统地培训,鼓励他们自己缝制一些刺绣工艺品,在旅游旺季到来的时候向游客兜售,或者借助互联网,开设网店零售,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也间接促进了就业。
  3.3 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
  既然要宣传刺绣,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就要有专业人才专门经营,通过城市宣传片、平台推送等方式提高知名度,将传统工艺记录下来。前文提到,虽然阿克塞有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介绍当地文化资源,但是内容十分有限,关注度也并不很高,所以要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提高相关内容的质量和数量。一些新兴的短视频软件如抖音、快手也是很好的传播平台,它们的受众大多以年轻人为主体,且关注度高,操作门槛较低,运行难度小。可以寻找专业的网络运营团队,成立官方账号,实地拍摄,截取刺绣工艺部分或者将刺绣成品整理成短视频进行发布,向知名博主投稿并进行合作,充分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3.4 加快刺绣的产业化进程
  市场经济不断发育,传统的手工缝制费时费力,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落后,且难以满足日益扩张的市场需求,更多的人倾向于购入机器,成立刺绣合作社,以机器代替人工,既提高效率,又节省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使刺绣带来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提高刺绣的商业价值,首先使其商品化,与专业的设计团队合作,让开发的产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突出的民族元素,同时又能够迎合大众的审美,为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奠基。其次,将这些商品以一种集中统一的方式面向市场,如成立刺绣装饰博物馆,展示阿克塞生活的方方面面,展览之余售卖相关刺绣产品,形成有序的商业模式。接下来,当地财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合作社的发展,根据生产销售流程对社员进行细致分工,定期进行培训,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对产业化经营加以引导。例如新疆木垒哈萨克民族刺绣文化产业园,沿用了哈萨克特有的文化符号,形成了刺绣及其衍生品、旅游、餐饮等的刺绣一条街,带动就业又增加收入。又如新疆哈密传统工艺工作站,其特色在于支持企业和高校与地方合作,发挥企业专于技术、高校精于科研的优势,构建出一个全面的产业品牌发展体系。在引入资本进行充分融资的同时,又不使刺绣产业被市场彻底商业化,有效规避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与不确定性。
  哈萨克刺绣是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老的文化遗产,更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随着游牧的消失,生活方式的转变,确实有很多东西在淡化,甚至被忽略,这是一个令人堪忧的现象。但是我们应当对民族文化保持充分的自信,传统刺绣受到的冲击越大,就越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树立危机意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利用其自身优势,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以获得新时期全球化大背景下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秋旭.哈萨克刺绣工艺变迁初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8(2):9799.
  [2]赵斌,托合塔尔·塔吾肯.合作社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以新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刺绣专业合作社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6,(1):1723.
  [3]阿克塞县人民政府.挖掘优势打造特色民族文化品牌[N].酒泉日报,2016524(3).
  [4]诺金.论哈萨克民族刺绣产业的发展与创新[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7,(3):611.
  [5]蔡玉萍.民族刺绣图案为幼儿美工添新彩[J].教育革新,2017,(9):61.
  [6]刘萍.哈萨克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的建立[J].山西档案,2018,(1):7173.
  [7]崔静.中国传统文化哈萨克刺绣构图理念及针法探析[J].新西部,2018,(5):2526.
  [8]解伟洋.由传统工艺到文化产业[J].艺术教育,2019,(4):2682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1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