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综合实践活动中审美与科学的互渗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美术形式的本体科学性与审美主体对象的客体科学性界定审美与科学的互渗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机制在于它的自然性与自觉性的建构知识与经验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是基于其机制的功能构建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包容性与多元性:主题的开放性、目标的范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料性、内容的广泛性、方法的多样与立体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互渗 异质同构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审美与科学互渗的界定及意义
  在儿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与科学渗透,内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儿童美术本体内容的科学互渗。
  1.儿童美术活动中的工具媒介认识。起初儿童是用笔乱画,从这种无规律的乱画中逐渐认识自己手中的工具能改变现实, 发现这种线条与现实的联系,这种发现引起儿童的思考与观察,通过观察,对事物的认识渐趋细致,从观察中又促进手与脑的更高的协调与控制能力,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儿童各种因素得以自动的调节,认识了绘画中的工具,初步了解了各种工具、材料的名称、粗浅的知识以及所表现的涂鸦与实物对象的对应关系。
  2.儿童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身体的认识。儿童的美术活动始于感觉与环境的首次接触和幼儿对这些感觉经验作出的反应。触摸、感受、看、抚弄、听、嗅都是儿童早期绘画的基本背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起初是用笔乱画,在得到一种成就的体验后,发现了自身的一种新变化,即动作中体验了运动中力量的作用,在这种作用的体验下儿童才逐渐地注意自己的身体,这时的儿童能运用动作的作用感知自身的身体部位的关联,开始协调感知和动作间的活动,初步认识自己的各种生理特征。
  (二)审美客体对象内容的科学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审美属性必然关联到客体对象的存在, 当儿童从涂鸦期走向真正意义的绘画时其所画的图画已包含实际对象关联的意义。有了表达事物的意图, 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自己的 涂鸦动作连结在一起,并把自己画出的线、圈等意义化,或象征化,这时的儿童已进入真正意义的绘画,从幼儿走进实际意义绘画的那天起儿童开始实现绘画的实践过程, 实质上是主体意志欲求客体化的过程,也就是主体凭藉其劳动器官或借助物质工具将其意志欲求价值目的客观化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审美与科学知识的相互渗透使儿童在活动中、在游戏娱乐过程中培养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同时在一种自然形态中,在没有任何压迫中与外界环境达成同构、对应的科学知识自然建构。一方面,艺术审美连着情感是心灵的活动,而心灵是没有时空限制的, 它可以自由驰骋,可以把眼前和未来、有限和无限、理智和情感、物质和精神加以协调沟通。能开拓和丰富心灵,鼓舞幼儿对美的创造激情和意志力,进入生存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美术活动的审美教育中所培养的对外部世界的整体反映能力是造就完满人格的基础。从儿童智慧的发展的顺序来看,是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 再到抽象逻辑思维,这一顺序说明儿童的大脑发育是右脑先于左脑。 因此儿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与科学互渗对儿童今后更高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审美与科学互渗的策略
  在讨论综合活动中审美的科学渗透时,首先要讨论活动的形式与方法的问题,形式是第一层面,关键是能否吸引儿童,能否使儿童接受及提起儿童的兴趣; 第二层面是看似两种不同性质内容整合的相融性。审美活动为活动主体行为时科学如何融合于活动中,使主体形式始终保持与贯穿于活动中,正如 前面所说:“儿童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审美与科学互渗透的机制在于它的自然与潜移默化性”。综合实践活动中审美与科学互渗透教育的策略是指教师和 管理人员为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而计划设计的教学方法。这种教育策略要遵循儿童综合实践活动中审美与科学互渗教育的机制及其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符合教育目标适合教育对象的特点。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审美形式的外化沟通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审美的理念始终贯穿于其 中。而儿童综合实践活动的审美形式一般采用绘画手工与欣赏的活动形式。所谓“外化沟通”是指在儿童审美活动中运用的美术形式要与儿童的认知发展相对应,是在相互沟通的关系上的对话,是在审美愉悦的从同化到顺应的过程中建构新的体验。专业的美术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其范围包括: 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艺术工作者或艺术家。儿童无论有多大的艺术潜力,仍然不具备接受系统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基础, 还只能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把专业的艺术教育外化到儿童实际生活经验的体验中去。传统的学科重在终端的实现,注重课堂教学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无论教师运用多少教学手段(包括运用多媒体,参观等等手段进行传授) ,其最终仍是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载体结构是为了既满足学生活动课中的游戏娱乐需要,又满足学生认知的本能、好奇心和锻炼意志的需求。所包含的内容知识并不是学生活动的最后结果,而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更高层次的观念过程和意志锻炼过程,使他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世界。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策略。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策略包括目标、内容、方式方法的综合。 目标的综合: 綜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的建立, 基于 以下一些原则: 它应是一种范性目标,结果不可预料,打破传统学科的目标在课前的与学生学习经验脱节的范式, 反对模式式的预定,重过程。它体现为人们对人、事的基本态度。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目标更具广泛性、普遍性与积极性。
  (1)对社会的关系: 关心国家前途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接纳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认可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有辨别与批判的能力。
  (2)对自然的关系: 具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3)对待他人: 意识到每个人不是单一的自我,每个人与其他人都有联系, 对人与人的关系,强调人的平等、伦理的平等(不是以地位、金钱评价)。培养人与人的关系是对话关系,对话不强加于对方,而是平等的相互改造,不是话语霸权。
  参考文献:
  [1]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1
  [2]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
  [3]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2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