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今年美国主导的单边主义,贸易摩擦升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国外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被动减少,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显现,对一国甚至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带来危害。商业银行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为此,必须要规范行业信息调查和行业研究,开展行业信贷风险、信贷资产质量的整体评价和行业信贷风险预警研究,对产业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 系统性金融风险 风险防控机制 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于经济周期的衰退性波动或重大风险突发事件而导致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恶化、经营运行失效而形成的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一种由外生性引发而内生性风险管理机制和风险管控手段缺失而形成的风险。
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产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次贷危机,使美国大量的金融企业破产倒闭,让欧美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对全球经济金融的危害性巨大。今年美国主导的单边主义,贸易摩擦升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系统性金融风险逐渐显现。
一、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传导性。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进出口增长速度、国外市场对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当世界经济特别是当我国主要贸易国和金融资产投资国出现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时,外生于这些经济体的经济金融危机必然会传导给我国的金融企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经济质量,进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冲击,形成系统性风险,我国的金融企业难以独善其身。另一方面,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又是经济的映象。从整体看,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取决于我国实体经济的质量和银行每一个客户的经营效益与财务状况。当国内的实体经济发展处于衰退期,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出现危机时,也必然会传导给商业银行,并使之形成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也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2)渐进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成最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主要是与宏观经济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的,如宏观经济走势、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出口贸易的变化、政策法规的变化、自然资源状况的变化、贷款客户经营状况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但是,这些因素的变化一般需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渐进变化的过程,是个案风险长期积累的结果,它的形成和产生具有其可循的规律,不具有突发性,它不同于操作风险,不是偶发性的风险。
(3)全局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形成,它所危害的不限于某一个金融企业、某一家商业银行,更不限于某一家银行的某一个分支机构,而是对一国甚至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带来危害。因而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危害性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如何防范系統性金融风险是事关金融体系和所有金融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大问题。就商业银行而言,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商业银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若干措施建议
商业银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风险管控的政策和措施要有超前性、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1)处理好风险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的关系,以风险源头控制型的风险管理为主要手段。源头控制型风险管理是指在风险管理客体的行为过程启动之前,商业银行事先制订出防范、规避风险的对策和措施,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风险,把好风险控制的第一道关口,把关注事情的结果体现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而不是颠倒过来。源头控制型的风险管理是一种“猎狗追猎物”式的管理方法,哪里有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就跟踪到哪里。
末端治理型的风险管理是指在经营业务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和过程形成结果后,根据行为结果对行为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评价分析和管理,并注重对风险责任人的追究和处理。在经营活动中,过分依赖于末端治理型风险管理方式容易忽略对业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造成决策的盲目性。
以源头控制型的风险管理为主,注重实施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方式,有利于弥补末端治理型风险管理方法的固有缺陷,它对于商业银行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以下显著的优越性:一是着眼于风险的源头控制,立足于早防早治,可以降低风险管理成本,使风险管理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有利于促进依法合规经营,促进按章按规办事,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2)建立专职的研究分析机构,开展对宏观经济、金融的研究和行业产业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为各项经营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宏观金融经济信息和行业产业调查研究信息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具有以下三项基本功能:
一是释疑功能。商业银行所进行的各项经营活动,都处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在进行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于这种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尤其是对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既不是完全看不清的“黑色系统”,也不是一目了然的“白色系统”,它是一个有所了解,但又未能完全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逐步加深认识的“灰色世界”。对于未能完全认识的“灰色”部分,需要采取系统的产业调查和行业信贷政策研究方法,通过掌握大量而可靠的产业信息和制订科学可行的行业信贷政策研究,利用信息的智能作用和释疑功能,克服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消除或减少对其现状和未来前景趋势的模糊认识,避免或减少决策的失误,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尤其是对于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需要通过深层次的、系统的调查研究分析,消除信息不对称,制订科学可行的政策和策略,避免或减少对其现状和未来前景趋势的模糊认识,避免或减少决策的失误,防范和控制风险。
二是管理与控制功能。在商业银行统一法人体制下,坚持统一的发展战略,统一的经营管理模式,统一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统一的业务网络和统一的业务决策标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五统一”的要求,只有在对宏观金融经济和行业产业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并充分占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制订并贯彻统一的政策制度才能达到目的。如果没有统一的战略、统一的政策和统一业务决策标准,各个分支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就可能各行其是,其结果必然是形成大量的系统性风险。就商业银行信贷经营决策工作而言,宏观金融经济信息和行业产业调查信息调查研究工作的必要性和作用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投融资体制改革后,企业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决策的自主性与投资决策所需要信息的不对称性融为一体,增加了借款人对贷款银行信贷决策信息的依赖性。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经济人”所具有的天然禀性,在投资决策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经济行为,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第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信息导向功能对信贷资金投向的刚性约束力更大。第四,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加快,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授信决策对信息的信赖性越来越大,依存度越来越强。 三是增值功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教授在《信息经济学》序言中指出:“从来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否认,大多数经济决策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做出的。但是……一旦不确定性的存在,在形式上是可以分析的,信息的经济作用就变得更重要了。人们可以花费人力及财力来改变经济领域(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这种改变恰好是信息的获得。不确定性具有经济成本,因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就是一项收益。”以商业银行的产业行业调查研究工作为例,宏观金融经济信息和行业产业调查研究信息的增值功能表现尤为显著。
相对于授信业务的评估和风险审查而言,宏观金融经济信息和行业产业调查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的、更高层次的、更重要的信贷决策,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它处于风险源头控制阶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它是在贷款实施行为启动之前,在风险苗头出现之前实施风险控制,它需要付出的成本费用,比在事实风险形成后化解与治理事实风险所需要的成本费用代价要低得多。美国J.P摩根银行通过对商业银行大量的贷款风险事例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损失的“三倍定律”,即3/4以上的贷款损失可以通过贷前风险控制和风险的早期发现加以避免,而当贷款出现问题后再采取补救措施,对减少贷款损失的作用只能收到不足1/4的效果,而3/4的损失仍然难以避免。商業银行大量的贷款风险损失实际事例表明,风险管理成本远不止“三倍定律”,而是“十倍定律”、“二十倍定律”。科学合理的宏观金融经济信息和行业产业导向,有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产生,降低风险管理成本,避免风险损失,相应地则体现为银行经营管理的效益。
三、规范行业信息调查分析和行业信贷政策研究工作的内容
(1)开展行业信贷风险、信贷资产质量的整体评价和行业信贷风险预警研究,对产业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升级换代的趋势和产业选择方向的研究分析,研究制订行业信贷政策。
(2)建立重要产品市场供求信息数据库,监测和预测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及增长趋势,为确定对各行业的贷款投入量和贷款审批提供决策支持和决策依据。
(3)对行业产业的区域差异性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使行业信贷政策体现区域差异性,使行业信贷政策与区域信贷政策相统一。
(4)对行业产业结构和效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为评价信贷资产质量、计提风险拨备提供依据。
(5)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展趋势的调查分析,研究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开拓新的金融服务手段,使之与客户对银行的信息咨询服务需求相结合,使行业信贷政策研究与实施重点客户战略、产品战略相结合。
四、建立惩戒功能与激励功能相并重的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落实贷款责任制提供依据。在贷款监控措施乏力、贷款责任不明晰、违规经营屡禁不止、系统性风险频发的情况下,强化风险管理工作的惩戒功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从长远发展趋势看,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工作的功能作用,建立惩戒型风险管理与激励型风险管理并重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结合人事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的改革,通过后评价,对于按章操作、依规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经营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真正体现责权利的完整统一。惩戒型风险管理与激励型风险管理并重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利于处理好风险管理与银行经营、防范风险与业务开拓的关系,使风险管理工作既有利于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又有利于促进银行的稳健经营与发展,防止产生“监管悖论”的现象。
五、坚持正确的考核导向,处理好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无论是确立发展速度,还是确立发展规模,应坚持长远的持续发展目标,不能为了追求近期效益而牺牲长远效益,不能急功近利,近期效益目标要服从长远效益目标。各项经营业绩考核措施、各项激励机制与责任约束机制都要服从于这个基本原则,否则就会刺激短期行为而忽视长远利益。
作者简介:刘玉龙(1968-),男,陕西西安人,昆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资深审查人,主要从事信贷审查审批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3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