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浪潮涌动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启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初步具备了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条件。当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其国际合作办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也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合作办学工作开展研究,以期对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有一定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国际合作办学  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演进,各类资源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通和配置,教育资源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我国许多高職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开启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以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不足,阻碍了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优化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水平。
  一、什么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服务产业。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的供给无论是在质还是在量的方面都已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为此,我国高职院校自2001年起开始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此后,对该专业建设的研究工作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满足物流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掌握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理论,具备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等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物流经营管理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及商业企业的物流部门、码头、港口、货运代理公司、运输公司、物流咨询公司、政府职能部门等从事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管理等工作。
   近几年,我国对国际化物流人才和高端物流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对传统物流人才的需求却在减少。为了适应国家战略和国内市场的变化,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日益迫切。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教育部对外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7月,我国共有308个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停办,这标志着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高职学校或者说高职学校的专业是否有必要和能力做好国际合作工作,引起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尽管如此,我们探索的脚步没有停留。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其专业特点,国际上对物流国际人才需求较大,不少学校正在进行国际合作办学的探索和尝试。根据笔者的调查,截至目前,探索出成绩的不多,特别是做的特别好的,还真的是没有。究其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学生的计划和精准安排。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合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由于中外文化和教育制度差异,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和安排不同,导致国际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上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合作项目的层次偏低。在教育国际化这股弄潮儿下,很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本地区教委或本校国际处或者国际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盲目追求国际合作的数量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外方院校并没有想象中慷慨,他们严格把控优质教学资源的出口以保持自身竞争力。这点在欧美院校特别典型。欧美院校不愿意帮助我们一起成才,担心我们的学习能力会对他们的生源带来负面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能够引进的便是浅层次的国际合作项目,这使得非学历教育的合作项目越来越泛滥。虽然该模式有利于提升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化程度,为学生和教师的“走出去”搭建平台。但由于它仅仅是非学历教育,限制了引进优质国外课程资源的条件,难以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与外方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短期的访问和观摩团,不能真正的在课程体系上有所突破。
  (2)学历生合作项目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当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合作以短期访问为主,但是还有有部分学校开展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学历生合作项目。不过,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历生国际合作的课程设置还是以本国老师能够驾驭为导向。由于师资的语言问题,很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项目课程都是相对简单和普世性的,不能很好的解决当下国际物流行业对国际物流的需求。我们的师资现状决定了我们当下设置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是低水平的。
  (二)教师与学生缺乏国际合作的积极性
  很多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之所以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是源于管理层的“政绩工程”建设,与教育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反而脱离了关系。因此,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管理层积极主动、干劲十足,具有强烈的国际合作需求,专业教师和学生却热情不高、需求不足。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教师的需求不及管理层需求的2/3,学生的需求仅为管理层需求的1/2。毋庸置疑,合理运用国际合作办学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我国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一方面源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对国际合作办学意义的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在于学生面临高昂的学费对国际交流望而却步。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面临教师和学生对国际合作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而这使得国际合作办学的质量难以提高并产生恶性循环,未能带来期望的效果。
  (三)国际合作办学缺乏制度的支撑
  迄今为止,大量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办学依然处于无明确规划、无专门机构、无专业队伍、无专门预算的“四无”阶段,国际合作办学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撑。具体而言,国际学生的管理细则和预算没有专门单列。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没有单独立项和单独的经费支持。   (四)高职物流专业国际合作办学发展目标不明确
  国家《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支持高等教育机构、商会、协会和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学科建设,完善商贸物流理论体系。着力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市场急需的商贸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操作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应是培养国际化高技能物流管理人才。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迫于形势,被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对专业的人才需求缺乏充分的调研,导致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对教学过程缺乏科学的诊断和评价,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五)物流国际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物流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就需要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中物流专业的教师所学专业大多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对物流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系统、不全面,没有从事过相应的一線物流工作。国际化教学能力方面,以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为例,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 100%,但是从海外引进的高端专业教师人数为零,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也不高;在对外交流上,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整体较弱,教师与国外高校的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较少,较难满足专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三、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合作办学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合作项目层次偏低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丢失了办学初衷。对此,笔者建议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开展国际办学工作时抛开杂念,相关工作围绕“培育优秀的人才”这一目标开展。基于这一目标,首要工作即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国际办学合作项目。
  (二)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国际合作和交流项目的积极性
  首先,树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对国际合作办学的认识。其次,开展座谈会,借此令专业教师理解和接受国际合作办学对于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意义。然后,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建立相关部门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绿色通道。
  (三)构建国际合作管理框架,提供良好的教学管理服务
  无论是我国高职院校的“走出去”,还是外方院校的“走进来”,均需要相关部门提供教学管理服务和后勤服务的支持。因此,笔者建议各高职院校成立合作办学的实体服务单位,如国际教育学院和国际交流学院,具体负责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服务,为国际合作办学的工作人员和学生搭建好工作和学习的平台,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以备后患。
  参考文献:
  [1]李淑艳.适应自贸区跨境物流业需求的高职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物流科技,2017.
  [2]刘星余.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
  [3]张异.智慧物流背景下重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对接产业分析[J].智富时代,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27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