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推动株洲文明城市创建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株洲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和目前依然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使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持续发展,以便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方法与经验。
  【关键词】文明城市;创建;更深层次
  人文与美景交融,勾勒出一幅和谐宜居的美好图景——这是许多人对株洲的印象。2015年株洲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株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株洲收获的远不是一块牌子,唤起的是11262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活力,凝聚的是400余万株洲人的信心。曾被列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株洲,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文明城市。
  一、创建文明城市以来取得的成效
  创建文明城市四年以来,株洲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人更精神。在创文工作的推动下,株洲的市容市貌、公共服务、产业结构、文化氛围等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市容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株洲市城市管理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目标,基础设施迅速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街道整洁有序,整条路看不到污泥水垢、成堆垃圾,偶尔出现的烟头纸屑很快会被保洁员清走。无论是老城,还是新城区,浓荫掩映着干净的休闲坐椅,花花草草遍布城市每个角落,临街建筑原来的防盗窗都被拆除,安装了隐形防盗窗。对老旧小区进行修整,增设健身器材和粉刷房屋外墙。治理便道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拆除违章建筑,规范农贸市场。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株洲市突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空前力度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大力培养培育发展新动能,奋力迈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鉴定步伐。在这几年的治理建设下,现在的清水塘早已不是曾经烟囱林立,污水横流的老工业区,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清水塘城市公园,对污染土壤进行综合治理后新建公园水利工程和景观工程等。
  建成了湘江风光带,全长11.3公里,投资6.9亿,将被打造成“东方莱茵河”。湘江风光带充分利用了自身良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将临江而立的山、港湾、寺庙等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景点。湘江风光带以湘江为纽带,沿江岸布线,集防洪、道路、旅游、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围绕株洲“现代工业文明”这个魂,营造现代城市的活力空间。
  (二)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积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针对“如厕难”的问题,在城区新建、改造公厕600余座,创新“厕所+幸福”驿站模式,突出“街两旁、江两岸、桥底下、公园里、市场中”5个重点区域和八大便民服务功能,建设了一批具有株洲特色的“建宁驿站”,处处彰显着城市的温度,赢得了广大市民的赞誉,成为株洲文明形象和精细化管理的窗口。
  倡导绿色交通出行,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株洲市积极推行低碳节能的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此举措让市民低碳、环保、便捷出行,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倡导全民阅读,市图书馆积极推动24小时智能书屋和分馆建设。我市目前已建设几十座24小时智能书屋,十余个分馆,让市民们享受“文化大餐”。智能书屋建设选址灵活,容量大,可以放置4000余册图书,可实施远程视频监控、解决故障、调节温度等,市民读书方便,自然就会多读书。
  (三)制造业优势越显突出
  株洲市印发了《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加快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将我市率先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发挥中车株机和中车株洲所的龙头牵引作用,大力提升本地产业链配套能力,加快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依托北汽株洲、时代电动、中车株机等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扩大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商用车产能,突破纯电动商用车技术瓶颈,积极发展混合动力乘用车、商用车,加快布局智能网联汽车,提高本地配套能力。依托株洲中小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发制造全国领先地位,大力推进军民融合,以中国航发动研所和中国航发南方集团为龙头,联合中航通发、南方宇航等企业,着力攻克飞发一体化设计与验证、高负荷、高效率、长寿命压气机、涡轮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飞机着陆系统、航空传动系统等零部件,积极构建中小航空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利用新型能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等新材料,布局发展关联度高、拉动效应显著的产品和产业化项目,加强国际新材料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打造全球知名的以先進硬质合金为主导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基地,有效支撑株洲市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等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株洲动力谷是株洲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制造强市,实现产业报国的重要抓手,“3+5+2”产业体系发展蹄疾步稳,全产业,全地域、全生态的“中国动力谷”正日渐挺起株洲发展的脊梁骨。
  (四)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株洲坚持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坚持以文化人,彰显城市人文精神。株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让人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城市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我市确定了以恐龙化石、炎帝陵、茶陵石头古城、土地革命文物群、陶瓷大遗址、书院文物、工业文化遗产等七大品牌为特色的文物资源体系。百万炎黄子孙赴炎陵寻根谒祖,炎帝陵祭典香火未断。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走出国门,享誉世界。炎陵客家山歌、醴陵星子灯、白井剪纸走进校园,株洲的非遗传承与保护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发展。
  市区主要街道路口,设有公民道德宣传栏。公交车站站台上的玻璃窗内,定期更新公益广告内容。这些公益广告,既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宣传“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还有宣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经典语录和格言。
  大力弘扬崇德之风,志愿活动有序开展,定期举办诗歌文化周等文化活动,开展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系列评选活动。   二、株洲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模迅速扩张,配套设施与管理不尽齐全
  1.车库车位不配套
  一是小区车辆停放规划建设和功能配套不尽合理。老旧居民区车库车位少,部分车辆只能停放在家门口、路边,给本就不宽余的街道造成拥堵,二是前期的城市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公共停车场的布局,城区公共停车场所供应不足,造成车辆乱停放现象。
  2.城市管理的薄弱
  交通秩序整治存在问题,机动车辆乱停放、随意上人行道,出租车违规停车载客,摩托车、三轮车在主干道、人行道上任意停靠行驶,非机动车和少数行人不按道行进、不遵守交规,闯红灯、横穿马路等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农贸市场较为脏乱,缺乏专人管理,背街小巷,流动摊贩随意在马路边摆摊设点。“牛皮鲜”小广告仍然可见,尤其是老旧小区楼墙上、门上贴满小广告。城市公共设施破坏较多,公用设施、市政设施遭到破坏时有发生。
  3.老旧小区社会化管理阻力较大
  由于建设年代久,房屋及设施设备失修失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物业管理条件。政府虽然对一些老旧小区进行了整治改造,居住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产权关系的多元化,收费问题的复杂化,居民缺乏对有偿服务的认同等因素,导致老旧小区难以推向市场进行社会化管理。
  (二)市民文明意识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明城市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整个社会市民的参与积极性和有效性依然不高。人们生活在城市之中,享受着文明城市建成所带来的福利,但很大程度上会把这种福利当做是自己应得的,而少有主动参与文明城市的建设。部分人对于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解还在传统的认识上,对精神文明的内涵了解不够透彻并缺乏科学的认知,甚至把文明定义为城市的卫生或者人的生活习惯。文明的涵义众多,需要從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社会、人文、精神、生态等。有些部门只注重城市的经济和外部精神风貌建设,没有将建设理念落实到实际文明城市建设中。
  (三)主动和服务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某些部门以及领导者对文明城市建设的伟大历史意义认知不够,认为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创建成功,大功告成,于是在接下来的文明城市的建设中出现怠慢的情绪,没有继续深入认真研究、想方设法,推进株洲市文明城市创建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同时株洲城市居民志愿服务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推广,一是对空巢老人和有困难老年人的关爱、帮助不够;二是对参与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对植树造林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或者市民参与此种活动的渠道和机会较少。市企事业单位应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组织各类活动,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精神融合到市民的日常行为活动当中。
  (四)常态化的市民素质教育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市民文明综合素质依然有差距。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只注重职员的工作效率,对于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将精神文明教育和单位企业文化教育相结合。教育也应包含本市区外来人员,他们也是整个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支撑,让城市里所有人都能找到归属感。政府部门没有积极利用好社会群众的综合力量,也没有意识到文明规范应该从娃娃抓起,没有足够重视文明的感染力。在出现不文明现象时,如何对这些现象加以制止和监督,并纳入到年终单位对该同志的考核当中,株洲市还是空白。
  三、文明城市创建的长效机制的建立
  (一)树立“城市意识”,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城市意识”是通过城市景观、建筑风格、市容市貌、精神文化等方面显示城市的特性,株洲创建文明城市及建立长效机制必须树立“城市意识”。
  1.以新时代思想为统领,完善领导体制和机制,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用“城市意识”指导文明城市建设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应景之作,是一个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全过程,是阶段性目标和长期性目标的统一,涉及到全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文明城市建设的整个过程,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审视创建思路、创建规划和创建部署,指导创建的每一步行动。
  2.以规划为引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在不影响公共秩序的情况下,尽量在老旧小区和市区公共场所增设停车位,以满足需要。二是规范交通管理,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城区的主要交通道路都应采取隔离办法,使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严格分离,对分离后的非机动车行道严禁机动车停放。由公安交警在城区各中小学门口在上学、放学时间安排专人专岗,维护交通秩序,对违规乱停放车辆、闯红灯等现象,不仅要依法依规处罚,还要曝光。三是规范流动摊贩市场。在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划定红线,设置经营区,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道路、空间、场地条件,以不扰民、不影响交通、不影响环境卫生为前提,让流动摊贩入场经营。四是规范广告管理。按照户外广告“规范有序、整洁统一”的要求,加大整治力度,对城区户外广告进行规范出新。对街头巷尾的“牛皮癣”、小广告要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以流动对流动,你刷我盖,你贴我撕,将“牛皮癣”赶出城区。五是对市政设施要制度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及时维修和维护主干道、人行道、路侧面、窨井盖。六是规范物业市场,必须从体制上理顺,同时还需完善物业监管体系。一方面需对物业企业监管,另一方面对恶意拒交物管费的业主实施有效的处理办法,保障物业企业的正常运转。对于尚未建立物管的老旧小区,由街道办牵头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各居委会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老旧小区物业的具体工作,以解决居民无物管的难题。
  3.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城市管理部门的经费要确保足额并拨付到位。要增加对环卫的投入,增添机械设备,减少人力,提高环卫工人待遇,使环卫工作有人干,进得来,留得住。保持执法队伍的相对稳定,执法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城市管理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逐步解决执法队员的身份问题,提高其待遇,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抓好城管执法队伍的作风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执法水平。   (二)树立“公民意识”,营造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
  市民素质是文明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软环境、软实力的根本所在。创建文明城市须提升市民素质,树立“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人在社会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1.建立健全长效的舆论宣传、教育机制。坚持宣传教育和文明城市建设并重原则,通过电台、电视台、株洲日报、官网等媒体,作长期的宣传引导。广泛开展文明社区(小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文明摊位、文明市民等系列评选活动,推动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开展。开设市民道德讲座,倡导市民基本道德规范,建立文明道德教育基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善于发现总结、宣传、推广全市社会各界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促进全市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2.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的氛围。充分发挥学校品德教育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网吧、音像文化市场管理,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3.建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管理机制。成立株洲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小组,负责全市志愿者服务。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路口认领认管交通劝导;成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弱势群体等,对志愿者活动要有记录、有总结、有表彰。
  4.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巩固创建成果需要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应实行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对一切影响或破坏文明城市创建的行为、网络舆论等要严抓严管。对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破坏绿化、损坏公物、言语粗俗、寻畔滋事、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不但要予以经济处罚,还要曝光,做到量之以法,适之以嚴,加强监督力度,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饶会林.城市文化与文明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央文明办.创建文明城市100例,学习出版社,2011.
  [3]鲍宗豪.文明城市:一种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城市化新模式.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3.
  [4]赵丽.关于建立健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学理论,2013,31.
  [5]刘金祥.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机制之完善.中国名城,2014,2.
  [6]尹郑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市场论坛,2015,1.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株洲市社科联课题《推动株洲文明城市创建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策研究》(课题编号ZZSK19065)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0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