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后勤预算管理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阶段,后勤实体的预算管理体制就稍显滞后。基于相关资料的整理,文章分析了预算管理的作用,指明了当前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对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推进高水平大学的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后勤;预算管理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对我国建成“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划,标志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这就对为高校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的后勤实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预算管理作为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部分,也就必须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一、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一)含义
  预算,就是描述特定期间内财务资源和经营资源运用的详细计划。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务、信息等资源,以期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据此,可将高校后勤预算管理定义为高校后勤实体通过预算对其各项事业(各部门,各中心产业的财务以及非财务资源)计划、组织、协调、领导、创新、控制、决策等安排,以便高效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二)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
  1.促进内部沟通协调,保障后勤发展
  预算管理的合理编制,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资料的共享。基于此,高校后勤实体内部的交流得以促进,从而能够避免预算制定者和执行者行为的盲目性,保障后勤可持续发展。
  2.降低服务经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进行成本控制是高校后勤进行预算管理最突出的一个作用。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高校师生数量呈递增的局面,后勤实体的服务成本也会随之增加。通过预算的编制,后勤领导层可以预先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使其消耗最少的劳动力和资金,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3.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发挥激励功效
  高校后勤实体的稳定发展,需要领导层的远见卓识,也需要员工的积极配合,而一定阶段的绩效考核是必要的。预算管理是一个将工作业绩量化的过程,可以为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参考指标。在此基础上,领导层制定绩效考核制度,通过量化的业绩考察各个部门,对员工预算管理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激发员工的上进心,凸显考核的公正性。
  二、高校后勤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观念淡薄
  大多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只是在名义上拥有独立法人资格,后勤实体的资金主要来源仍依赖于学校的划拨,导致多数高校后勤实体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对于提高资金效益的预算管理更是知之甚少。大部分后勤管理层只是简单的把“预算”当成向申请学校款项的依据,忽视了预算在兼顾效率和质量上的重要作用。此外,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始终强调将服务公益性至于经营效益性之上,导致后勤人员忽视了对于资金的长远规划,降低了预算管理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后勤中“重预算制定,轻监督”等现象,让预算管理的效用大打折扣。
  (二)预算管理体制落后
  改革意味着变动。现阶段,高校后勤预算管理最突出的问题是未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用以专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组织实施和调整。另一方面,有些高校虽成立了预算管理机构,但由于后勤队伍建设受历史影响较大,专业化不高,预算管理机构配置的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或者缺乏,没有对影响后勤健康运行的重要影响因子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并设置相应的预算指标,降低了该机构存在的价值。
  (三)预算相关部门间缺乏沟通
  高校后勤实体专业化的发展,形成了“权责分明,责任到人”的后勤管理体制,虽然有利于人人树立责任意识,但是也加剧了后勤各部门各司其职的现象。高校后勤各预算执行部门上报本部门预算时,大多是以维护本部门最大利益为出发点,预算申请未从大局出发,未考虑后勤实体发展的总体规划和长远目标,造成了后勤物资的占用而不是有效利用,降低了预算计划的准确性。同时,部分高校后勤财务部因缺乏和各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的交流,对相关业务近期变动情况了解的不够清楚,在审核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时,缺乏公正性。
  (四)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高校后勤预算编制方法以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方法为依据。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编制方法较为单一,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法”。增量预算法是依照以前的执行结果的经验,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再结合预算年度业务量水平跟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本年度预算的编制。这种假设掩盖了以前年度不合理支出,使不必要开支合理化,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益。基量预算法的缺点也体现在后勤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充分使用本年度各业务所涉及的相关资料的参考价值,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五)预算执行过程不彻底
  预算执行是顺利完成预算目标的关键。在实际中,部分预算执行部门依旧按照以往的经验运用资金,支出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了“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多数高校后勤的预算执行仅依靠后勤财务部门的监督以及各部门的自律性,缺乏具体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力不足。预算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多数高校后勤忽视了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适时追踪,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察觉、分析、更正,扩大了该问题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此外,后勤财务部对有关数据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数据的增减,削弱了分析的作用。
  (六)预算绩效考核不到位
  首先,预算评价体系的缺乏科学性。部分高校后勤实体的预算考核指标脱离实际情况,未能确切的反映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一步预算目标的编制不能起到有效的借鉴,难以提高后勤预算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预算考核结果利用率低。部分高校后勤实体将预算考核作为预算管理的终点,未将考核结果与相关责任人绩效挂钩,难以发挥激励作用,影响了高校后勤的健康穩定发展。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策略探讨
  (一)转变后勤预算管理观念
  在当前建设“双一流高校”的背景下,转变后勤预算管理观念,完成管理思想层面的革新是建设一流后勤的前提。首先,后勤管理层要准确定位后勤预算管理存在的价值,并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化过程中,促进高校后勤资源的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的为实施高校总体发展战略提供服务。其次,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后勤管理目标。后勤预算管理根本上是为高校发展服务的,高校后勤实体要结合学校和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总发展战略,并据此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这样,后勤预算管理才能够有章可循。
  (二)建立健全预算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注重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健全经济责任。高校后勤实体应积极推行全员、全额、全程预算管理,建立具有指导性、约束性的管理制度。(1)建立完整的预算管理机构,负责预算的编制、审定、执行、监督、考核。(2)各业务部门要明确一名固定的预算员,负责本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以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延续性;(3)落实经济责任制。后勤实体各管理层次建立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一级管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将各级各部门和个人统一纳入系统进行集中管理,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4)建立预算人员培训制度。高校后勤应该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来提高业务能力,并促使其调整工作方向和思路,顺应“双一流”背景下预算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三)实现预算管理互联网化
  在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建立高校后勤预算管理平台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要手段。实现预算管理互联网化,是以后勤管理综合平台为依托,将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后勤集团预算管理机构与后勤各职能部门进行实时链接,实现预算管理业务的网络化。实现预算管理互联网化主要有以下优势:(1)综合平台的建立可以有效实现后勤实体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对预算管理造成的影响。通过平台,各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实时互通,提高了工作效率。(2)建立预算管理平台,可以增强后勤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度。管理层可以通过平台,实时掌握相关预算项目制定、執行、监督、考核的情况,实现管理层能够对预算工作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增强预算管理的系统性、准确性、及时性。(3)建立综合平台,可以利用平台的数据收集功能,将后勤集团的所有预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并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平台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实现精准化预算管理提供支撑。
  (四)科学选择预算方法
  目前,高校后勤预算主要有业务预算、投资预算、总预算和财务指标预算四个部分。因此在预算方法选择上应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应根据各部门的特点,采用定额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方法编制符合各部门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的科学预算。第二,要充分考虑预算年度的项目要求,实事求是的掌握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全面完整的编制预算。第三,合理设置预算指标。要用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对后勤各部门的预算项目进行逐个分析和计量,从而确定预算指标,编制切实可行预算,才能使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便于业绩监督控制与考评。
  (五)完善预算考评体系
  高校后勤实体管理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缺乏事中控制,致使预算编制和执行相分离,预算执行和目标考核相分离,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预算考评体系。首先,高校后勤要制定详细考核细则,逐步完善预算考核制度。高校后勤具有“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所以考核制度的制定应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考虑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次,要对各部门预算指标完成情况,和完成比例进行严格地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各部门预算方案的完成情况,各项收支的真实性,尤其是重大项目,把实际执行结果和预算指标进行比较,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制订一份详细的预算考核意见书,改进预算方案,确保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最后,落实考核与奖惩制度,考核结果应与各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考核相结合,进行适度的激励和惩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增强预算约束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校后勤部门来说,严把预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预算编制的数据收集到预算的执行,层层监督,步步跟踪分析,对预算结果严格评估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和后勤的预算管理水平,为建设“一流”后勤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萌.高校后勤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12,(3):26-28,35.
  [2]田书义.浅谈后勤集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J].高校后勤研究,2005,(1):45-46.
  [3]田华静.大学治理视野下的高校预算导向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6):127-131.
  [4]刘农,孙平.论企业化进程中高校后勤财务制度建设[J].改革与开放,2009,(6):72-73.
  [5]齐航.新预算法对高校现行预算管理工作的启示[J/OL].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4):29-32.
  [6]吴锦.高校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报,2015,(6):629-632.
  [7]朱虹.浅谈高校后勤的全面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6):89-90.
  [8]吴加顺.高校后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5,(7):105-106.
  [9]周丽敏.浅议高校后勤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2,(5):14-15.
  [10]李炻君.高校后勤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9):191-192.
  [11]曹迪.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经贸实践,2018(1):316-316.
  作者简介:
  张晓瑜(1995-),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