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在小微企业信贷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走进一个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各行各业对数据信息的搜集与处理有着较为标准化的效率要求,在互联网支持下,通过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的支持,各行各业之间的联动性逐渐增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化。从小微企业信贷需求来看,银行需要将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战略部署环节,探索其能够给小微信贷提供的便捷条件,个商业银行开展各项实践工作提供一个良好数据支持条件。
  【关键词】大数据;小微企业信贷;应用探索
  引言
  小微企业在银行开展信贷相关业务阶段,由于对其基本情况以及贷款用途的分析常常会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撑条件,所以导致小微企业信贷相关业务很难实现批量化、集约化的业务模式,这样就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且融资成本投入较大。而现阶段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管控,能够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申请、应用、管理、业务等多个方面开始,确保各项工作都能秩序性推进,由此给小微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对此笔者将针对现阶段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基本模式,探究大数据对该工作的支持与影响作用,对其中的问题处理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
  一、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在小微信贷模式应用阶段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过于模式化的业务流程形式,导致问题处理效率不佳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主要是沿袭大公司的信贷业务流程,实为一种复刻形式,基本流程要从营销、申报、审批、放款、贷后管理流程设置,这其中多数流程业务都只能通过线上的途径进行,所以流程想要做出转变或达到自动化的要求,显然会比较困难。而在进行营销管理期间,如果該阶段也未能将营销业务流程合理应用,就会导致审批效率不足,放款速度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在对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审批期间,不同的担保方式与担保金额所设置的业务流程也不为灵活,则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抵押、资质等方面的审核就会面临诸多的问题,审批按照50至1000万元的模式进行,在此阶段需要工作人员人工操作完成各阶段数据信息录入。显然这种工作模式很难达成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基本需求。
  (二)商业银行集约化发展力不足,致使其整体运营成本高
  商业银行在运营阶段,由于信贷人员的危机意识不足所以会利用传统的关系营销模式,建立对应的目标客户群体网络,主要是依赖熟人介绍相应的客户,客户将朋友或亲人介绍人信贷业务员,这种营销方式的时间成本以及机会成本浪费较为严重,尽管一对一的工作模式能够帮助商业银行集中控制一系列的风险性问题,但是还是需要有定量的信贷业务员以及业务量的要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建立目标客户群体。
  在进行风控期间,需要专业的审查审批业务人员,全方位审核客户的财务信息、新员工记录、低保担保物资等各项细节性工作内容,这种工作模式下就会出现对人工操作中的主观判断过于依赖的情况,由此信贷业务员常常会与审查审批人员意见相左,最终的审批结果也很难进行统一。
  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审查审批期间,常见的是小微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为规范,且基础性的业务量较大很难做好价值性的信息资源的筛选与应用,由此看来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进行核查,搜集各种信息资源,由此导致商业银行基层工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浪费,也不能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目标工作。
  (三)小微企业担保方式较为单一性,且担保创新性力度不足
  小微企业融资基本上都是通过抵押与第三方担保的途径,现阶段对小微企业的信用度与抵押方式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开展实践工作阶段,首先是小微企业的抵押物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多数银行对抵押物的种类与抵押比率有着明显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审批通过率较高,而对一些以耗损的物品直接限制。后续还会将其抵押率进行标准化、严苛化的计算。还有就是如果是融资性的企业则担保公司所需要收取的费用会比较高,且担保的成本高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担保公司也会要求反担保,这样最终就会形成一种较为繁琐性的联保机制,明确其中的核心企业,并将联保户确定为4或5户企业,这样的工作模式就会导致各个联保户之间的协调沟通面临的困难性相对较高,且互保方式会在经济上行期间,达到较为理想化的信贷效果。但是如果整体的经济下行,则联保危机问题就会加剧,尤其是在地方经济受到冲击,市场经济格局变化或调整之后,整个区域之内申请或担保信贷业务的所有企业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损伤。
  二、大数据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的应用途径探索
  (一)确立大数据技术应用战略目标
  现阶段企业单位所面临的外部竞争逐渐激烈,其实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也是如此,只有建立满足自身发展要求的目标,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价值提升,才能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提升。由此看来商业银行在大数据技术应用阶段,需要将应用委员会成员挑选并安排稳妥。并制定对应的大数据实施计划与阶段性步骤与基本策略,由此大数据技术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阶段,能够从控制成本投入环节开始,给商业银行做好风控提供一定的依据条件,由此小微企业贷款相关业务也能获得创新实践的机会。
  (二)做好内部与外部的数据信息整合应用
  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阶段,常见的是对小微企业的内部外部数据信息量获取不够全面,由此会导致信贷业务延迟的问题。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工作来看,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海量的数据信息经过累积之后,所涉及到的用户基础信息往往是来自多个方面的,其中财务信息包括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情况。在了解本行的结算情况之后,通过对本行的个人资产情况进行评估,并将交易数据获取,显然这些数据信息常常会因为企业的业务项目不同,而在不同的信息平台中备份。且各个平台的不同部门对这部分的数据信息管理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显然管理指导工作人员,很难做好各种繁杂信息数据的整合,并了解现阶段的整体运营状况。
  而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将内部各个平台的数据信息进行搜集处理,避免信息处于一种独立或被忽视的状态。而现阶段能够获得外部数据信息处理,通常是需要法院将这些有关于企业信用、账款质押、担保信息进行判定,这样就会出现限制小微企业发展进步的情况。所以商业银行在运营阶段,需要做好内部与外部多项数据信息整合与应用,全面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负债情况、产品生产等等。此外银行还需要根据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   移动网络、社交网络等诸多平台,将客户的市场舆情数据明确。银行通过这种途径够将企业的销售情况以及市场竞争力明确起来,确保放贷之后企业有能力做好偿还,贷后管理质量也能进一步提升。
  (三)做好数据库建设工作,提升数据处理效果
  商业银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战略目标明确之后,在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应用、存储期间,数据库建设需要将大数据战略基础条件明确起来。数据库建设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运营管理阶段所需要的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通过对数据库体系的完善建设,能够确保对价值性数据信息资源的搜集与应用,数据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当一些无关于信贷业务或其他银行目标业务的数据资源出现之后,大数据技术能做好对这部分信息内容的精准性判断,经过综合性的加工与处理,将价值性的信息高效的分享到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尤其是信贷相关的业务部门。
  (四)加强风险决策管理指导工作
  商业银行需要研究并应用一种较为标准化的产品,从现阶段所能够接触的主要客户群体开始,了解其信用情况并做好贷款流程引导,这期间基本上要按照一个模式化的操作途径,实现对商业银行的科学化管理。将信贷产品应用的最主要目标,就会更好的维护商业银行的经济利益,从而对以往较为落后的信贷模式进行取缔,无论是客户融资需求还是银行的风险管控都能按照目标进行。所商业银行在这种信贷产品开发阶段,首先要了解自身的风控能力,对小微企业所申请的信贷业务进行评估,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引导,能够将审查、审批工作的统一化、标准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辅助技术手段应用的业务人员,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在此期间审查审批人员,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各种系统自动化的测评,不断提升自身的审查审批效率。还有就是商業银行需要建立一个风险管控机制,通过对贷后的资金运用情况进行监控,将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转变,由此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工作量,预警机制应用更加具备针对性与有效性,能够获得理想化的风险管控以及决策指导效果。
  三、结束语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数量逐渐增多,如果行业银行未能做出对小微企业的全面性评估与分析,很容易会出现自身的经济利益损伤情况。由此看来小微企业需要将自身的战略目标明确起来,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各种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资源搜集与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发展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伟,宋西圣.以“大数据”思维强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J].金融发展研究,2014(4).
  [2]周大林.基于大数据征信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研究[D].2017.
  [3]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审部.大数据背景下城商行信息化审计实践——信息化审计技术在小微企业贷款审计中的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7(6):4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1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