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区块链技术在预测恐怖暴力事件方面的潜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瑶

  摘 要:恐怖主义作为全人类的公敌,对人类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国际国内恐怖分子异常猖狂,恐怖主义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严重性已经引起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预防恐怖暴力事件成为了各国政府关切的问题。随着全球科技的日益进步,网络技术日趋发达,区块链技术或许能为维护社会稳定、打击恐怖暴力事件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反恐;预测;区块链技术;
  中图分类号:U698.8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11-0039-04
  1前言
  从全球历史来看,恐怖活动由来已久,最早的恐怖主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统治时期,统治者辛那赫里布为迫使敌人投降,命令士兵利用极端残忍的手段,杀死大批百姓,致使巴比伦城血流成河。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政府主义者推开了现代恐怖主义的大门,世界各大城市不断发生暴恐事件,而自2001年9月11日的“911事件”之后,世界各国才开始真正对恐怖主义引起重视,国际社会反恐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全球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基地”组织的威胁依然存在,ISIS组织的恐怖袭击已在世界各地造成了数以百计的平民伤亡。
  近年来,我国也时常遭受到恐怖主义的侵袭,如2013年的“10.28”天安门金水桥恐怖袭击案、2014年的“5.22”乌鲁木齐恐袭案和昆明“3·01”暴恐案等,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惨痛的伤亡和损失。
  除例如“东突”、“基地”、“ISIS”等恐怖组织外,孤狼式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也在世界各国接连发生,他们比以往我们知晓的恐怖袭击更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灵活性也较之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面对暴力恐怖事件,对外,中国与世界很多国家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反恐合作,正不断加强与他国的反恐合作交流。对内,我国正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突发事件的能力。我们除了要学会如何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如何进行突发事件应对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及时发现暴恐行为,将恐怖暴力事件消除在预谋和准备阶段。
  虽然恐怖袭击者想要谋求的目的不尽相同,但其所实施的行为和过程却极其相似。组织、参与者行动隐秘,实施恐怖暴力袭击前往往不被人所察觉。袭击的目标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突发性,但力求造成最大的伤亡和损失,造成最大的后果和影响。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恐怖袭击的事前预防方面的措施不足。
  以上面提到的北京金水桥暴力恐怖袭击案为例,从恐袭者的人员动态、行动轨迹、所携物品的数量和种类来分析,并不是无迹可寻,若我们能从其中任意一个因素入手发现并进一步调查,定能制止此次恐怖袭击行为的发生,而这些因素,我们往往只能凭借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来辨别,缺少了系统性的分析,全面调查能力略显不足。
  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进步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我们已经能够预测包括天气、地震在内的诸多未来因素。那么,是否有一种技术能预测暴力恐怖袭击以及其他犯罪行为呢?让我们来看看区块链技术是否有可能在该领域得到应用。
  2区块链在反恐工作中的应用优势和可能达到的效果
  2008年,中本聪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概念,在之后的几年中成了比特币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随后的时间里,区块链日趋被众人所熟知,并在2016年以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所谓区块链,就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是一组带有时间戳、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它不属于任何单个实体的计算机集群管理,虽然大家对描述区块链的特点都略有不同,但我们对以下这几个区块链的特点描述是有共识的,即去中心化、去信任、开放性、信息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等。
  目前该技术已经在部分领域得到应用,例如金融行业、物流运输、食品安全溯源和商品正品溯源,同时我们也发现,部分网络公司已经开始运用区块链技术帮助寻找失踪儿童,其成功案例已经占寻人信息的约三分之一。如果说商品可以溯源,那么我们人也同样可以溯源。
  首先我们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中的身份认证功能,该技术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将证件信息加密后保存在用户本地,把证件信息,例如指纹等信息保存到区块链,并允许银行、政府部门等机构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背书,确保真实性。我们需要在未来的时间里,将我国公民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写入区块链,而写入的信息应更加全面和完善,确保高度的可辨识性、唯一性、稳定性和不可复制性,这其中可以包含指纹、掌纹、面部、虹膜、视网膜等生物识别信息,通过政府部门的验证,然后再写入身份证信息里。
  目前部分城市的公安部门在人流密集场所采用了手持式身份证阅读器对来往的人员进行身份核验,并通过这项工作成功抓获了不少在逃人员。但我们知道,很多恐怖分子或计划实施暴力袭击的人员都是第一次实施破坏行动,他们身份清白,甚至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仅通过日常的抽查,很难发现这类人员的暴恐行动,这就要求检查人员对被查对象进行“溯源”核查。
  区块链的溯源功能目前已经被部分电商企业所重视,他们利用该技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检查,保障每个食品在每个经销商和消费者手中都能查询到产品在流程环节上每个环节的信息,确保食品不会在流程的过程中产生安全问题。以肉类食品为例,只要扫描包装二维码,就能查看到这块肉的生长出产、检疫屠宰、加工运输等全部节点的所有信息,甚至可以具体到畜类的生长过程、肉制品的入库时间、保存的温度等细节。
  而对人员的追溯,将会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涉及到有关我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行动轨迹。恐怖分子在实施暴恐行动前,其作为社会的一员,同样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条件保证自身得以生存,需要与外界取得联系购买或收集所需物品和作案工具,需要和同伙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如今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时代,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利用区块链的溯源功能,将其所有节点串联起来进行系统分析,计算存在暴恐行为的风险度。   我们再以“10.28”金水桥恐袭事件为例,从案件披露的细节来看,暴恐分子利用车辆和车内所盛装的汽油进行了恐怖袭击行为,那么恐怖分子收集的汽油从何处而来?如果是抽取所使用车辆内汽油至油桶内,再到不同的加油站进行多次加油,就能得到足够数量的汽油储备。这项隐蔽的作案预备行为,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相关部门不容易发现其异常动态,但如果我们利用区块链技术,实时统计分析各加油站对每辆车的加油信息,那么相关部门就能轻易地发现这个恐怖分子自认为隐匿的行為,就能第一时间对这辆车实施跟踪和检查。继而再分析该车辆的所有人以及各高速收费站的收费信息,就能进一步发现这辆车从哪里来,将两者信息合二为一、统筹分析,恐袭的预谋就可以一目了然。
  反恐部门可以以任何一个可疑点为突破口,调取可疑对象的行动轨迹,但这项工作在当前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调查取证,往往错过了最佳处置时间或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之后发现可疑点因特殊原因而不存在较大风险,而区块链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对一个可疑点的分析,或许只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将所有信息按时间进行排序,再利用系统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
  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包括购物出行、网络社交、生产作业、医疗教育等均有详细的记录,所需要做的是将这些分布在各个区域内的信息收集起来,以人员为单位,将所有相关信息盖上时间戳,公开记录在区块链的“公共账本”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后续参与的活动,不断增添新的信息。
  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和信息不可篡改的特性,将记录保存在人员有参与的单位、商场、教育机构、医院、公共交通部门、政府机构内,一旦某个点增加了新的信息,那么所有的原本存有该信息的“记账本”都会同步更新,而这些信息又只能增写,不能删除和修改,即使将某一信息删除或修改也无济于事,因为大多数的账本上未得到修改,区块链会将其默认为无效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区块链信息的可靠性。在这个区块信息里,我们可以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工作轨迹、受教育程度、所购买的商品种类、就医记录、犯罪记录甚至是当前的经济状况,从这些信息里分析此人所存在的犯罪风险等级、预谋犯罪的类型和作案手段。
  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绝不单单是政府某个机构或部门的职责,公民的参与在预防犯罪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是制止各类犯罪的关键因素,我们可以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发动全社会记录身边的一切可疑情况。将这些零碎的信息拼凑得到较为详细的犯罪实施前细节信息,可供反恐职能部门印证犯罪嫌疑人的可疑行为。一旦某条信息被认为是有用的、在制止暴恐行为和其他犯罪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政府职能部门也可以通过虚拟货币对该信息创建者进行奖励,从而激励社会成员踊跃参与到反恐工作当中去。
  为了使区块链内信息的更加可靠性和完整性,确保能及时对暴恐行为提出预警,我们还需要采取实时的监控措施,来进一步分析可能存在的恐袭风险。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公共和私人领域已经安装了上亿个监控摄像头,而在未来几年时间里,监控摄像头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在一年的时间里,这项举措已经帮助各地公安部门抓捕了数以千计的犯罪嫌疑人,破获了数千件各类案件,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分子。为了更好地预测暴恐行为,我们需要将监控网络人脸识别技术与区块链内的人员生物识别信息相结合,全面记录人员的运动轨迹,一方面能进一步核验区块链内记录的该人员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不会出现类似如前面一小时此人在哈尔滨商场购物,而这一刻出现在海南岛沙滩上的非正常信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犯罪嫌疑人不符合逻辑的运动线路中查找犯罪线索,例如犯罪嫌疑人驾驶不同车辆在不同加油站内短时间多次加油等犯罪前兆,并第一时间锁定犯罪嫌疑人。
  总之,要想预测恐怖暴力活动,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各种功能,解决各个区块链中链与链之间的通讯问题,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从而让职能部门能快速精准的介入调查,有效遏制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
  3区块链技术在航运业的反恐应用场景
  水上运输来历已久,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就制造出了舟楫,商代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帆船运输。航运业可谓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条涵盖各种现代化服务的国际性产业链,大型集装箱运输船的不断出现,将现代航运业的运输能力发挥到了极致。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持续增加,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五个港口群体,150余个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过了2亿TEU。然而,全球数以千万计的集装箱货柜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其中,利用集装箱船舶运输,有组织的实施偷渡就是出现在现代航运业中非常典型的不法行为,中国也针对集装箱偷渡活动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和打击行动。
  虽然当前全球尚未出现严重的利用集装箱对港口和船舶实施恐怖袭击的案例,但确是全球各国一直以来较为担心的一个话题,虽然各种集装箱检测技术层出不穷,但依旧无法保证不发生类似事件。
  按照以往的经验,我们要确保一个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就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对所有单据凭证进行审核,检查部门需要用专业仪器进行检测,其效率低下,且无法满足当今如此庞大的航运业反恐需求,即使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了风险隐患,往往也为时已晚。
  而区块链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集装箱运输产业,通过集装箱装卸业务的公链设计,对每个集装箱的行动轨迹进行记录和监控。在集装箱运输作业过程中,所有集装箱必将经过各国港口码头、航运公司、监管部门、业务部门、服务单位、买方卖方的层层把控和检测。
  如此,我们就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对所有集装箱进行溯源。从集装箱由全球各航运经营人编码注册起始形成一个创世区块,直至该集装箱报废为止,将该集装箱所有节点串联成链以交易单的形式存储记录。当卖方提取空箱时,其货物装卸、单据记录、运输路线、合规检测将由各个环节的部门企业以及随箱检测跟踪设备按照时间节点进行记录,盖上时间戳,形成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充分发挥区块链去信任、开放性、信息不可篡改、信息可追溯的特性,让该集装箱所有信息一目了然,极大提高了集装箱数据的可靠性,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   途经港口和目的地港口可以根据区块链记录的数据,第一时间发现存在风险的集装箱,对数据缺失的集装箱重点开展核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将集装箱恐怖袭击消灭在萌芽状态。这需要全球各国采取统一的标准,搭建完善的组织框架,编制适用于各参与国的法律条文,利用区块链技术,共同努力来构建适用现代航运业的反恐防范体系。
  4区块链技术在反恐工作中推广的难点
  虽然从理论上讲,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到社会各行业领域,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区块链技术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要想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还是存在一系列难题与挑战。
  4.1与当前我国法律的兼容问题
  一项新兴技术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支持与保障,而法律的监管则需要遵循区块链的逻辑,必要时还需要修改某些现有的法律条款。例如我们先前提到的生物信息采集问题,要想做到对暴恐活动的高概率预测,就首先要完成对全民的生物信息的采集工作,但当前的法律条款也同时规定了公民生物信息不强制提取,这就与我们先前想要达到的目标产生了分歧。
  这其中牵涉到我们公民的个人隐私问题,隐私权一直处在一个法律的灰色地带,我们所处的立场不同,那么对这项权利的见解也就有很大区别。哪些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哪些信息不属于个人隐私,这在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我们是否愿意用部分隐私来换取我们的人身安全和生活便利,这是全社会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4.2国家对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管理方式转变
  区块链技术中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去中心化,就是强调没有中心化的硬件或者管理部门,让任意节点之间能平等的运作,因此会在司法管辖上出现某些漏洞。而我们要保证每个信息的真实可靠,就必须依靠司法的治理,如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让所有节点能遵守法律是一项需要率先解决的问题。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政府机构需要转变观念,权利行使要从原来的自上而下的强制式转为自下而上的协商式,推动行业协会制订的区块链技术标准,认可其法律地位,确保其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区块链去中心化从概念来上讲是要实现无中心机构管理的条件下自治运营,但反恐职能部门要想预测暴恐事件,就必须参与到区块链建设管理工作中去。目前已经有相关的专利技术允许政府作为第三方管理员加入,从而获得区块链数据,同时,该技术还能向区块链网络发布“特殊处理指令”,当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在确定指令为合法发布后,即调用法律预先设定的监管智能合约执行操作。
  4.3网络的安全防范有待加强
  区块链作为一项网络技术,无论它的安全性能有多高,防篡改和保密机制有多完善,始终会面临网络攻击的威胁,如果有人掌握了巨大的计算资源,就可以随意更改区块信息。虽然这项工作听起来觉得并不那么容易,觉得不可能有人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但事实上在网络上至少已经有五种数字货币遭到了51%攻击,而比特大陆公司更是控制了比特币全网70%的算力,何况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将对区块链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和风险。不仅如此,当权利机构介入区块链后,极有可能将部分区块链信息从“工作量证明”转向“权益证明”,区块链更有可能被少数节点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网络防范措施,深入了解区块链的特性,填补已发现的漏洞,主动研发并应用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对任何可能存在的错误做出预判,制定应急处置措施,谨慎发布智能合约。
  4.4硬件设备的投入难点
  因区块链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存在,参与记账的人数越多,造成全网算力的难度也会呈现出指数级的上升,这对区块链硬件设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在硬件制造领域有绝对的优势,但要使硬件提升算力并又降低能耗,做到大范围推广还有待时日。
  此外,要利用公共和私有摄像头为预测暴恐行为服务,就需要全面推广具有生物信息识别功能的智能摄像头。虽然面部识别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但在数据收集上仍有不少技术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包括无线通讯传输、人体动态识别技术以及视频图像的检测技术等,而大量数据的传输和识别,就会造成不少的通信成本,对这一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造成困难。
  5结论
  每一个创新都必须突破挑战,区块链技术这项技术还很年轻,需要探索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公共安全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在当前这个恐怖主义盛行、暴力事件不断的时代里,第一时间得到情报就意味着能先发制敌。反恐反暴力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事后的处置上被动应对,需要充分利用区块链的优势,建立起全民皆兵的防范预警网络,才能有效遏制恐怖主义势力继续蔓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每个公民的人身安全,营造出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顾炜.反恐预警中的情报管理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2]伍旭川,王鵬.区块链技术应用及展望[J] .DOI:10.19409/j.cnki.thf-review.2016.10.007
  [3]沈鑫,裴庆祺,刘雪峰.区块链技术综述[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6,(11):11-20
  [4]骆慧勇.区块链技术原理与应用价值[J].金融纵横,2016(07):33-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9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