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问题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康艳红

   摘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颁布,有效的推动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2018年该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又扩充至所有企业,极大的激励了我国企业的创新热情。其中在中小型企业中尤为突出。但在政策的现实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政策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政策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对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实际执行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创新
   2018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扩大了其加计扣除范围,简化了纳税的申报流程,有效地带动了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但在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企业建立对策方案进行内部管控,确保新政策的顺利实施。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解读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并进行了数次修订。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将高新技术企业界定为持续地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目前,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市级,在市级认定标准中,每个城市有所不同,企业具体在实际操作中按照哪一标准认定,需要参阅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近些年我国颁布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高科技企业。因此本文主要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的政策。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变迁与政策解读
   为了激励企业的研发创新热情,在过去近二十年中,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研发费用的优惠政策性文件,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在程序和扣除比例上也做了优化和调整。因此有必要梳理相关优惠政策条例,在此基础之上,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1.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变迁分析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方面的政策变化,从整体大方向分析,一方面,在2015年119号文件规定研发费用若未形成无形资产的计入当期损益的,在依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按本年度实际发生额的50%,从本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依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2018年99号文件进一步加大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实施的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产生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由50%调整至75%,即企业若是产生100万元研发支出,则企业所得税前可扣除175万元。另一方面,在适用范围上也有重大变化,从原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仅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范畴,到2018年新政策拓展至所有企业,大大增加了政策的覆盖范围。
   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解读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税负,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需要在政策变化的细节上进行深入解读,以便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在涉税上的风险。
   (1)变更委托研发费用扣除方式
   2018年新规首先在委托研发费用扣除主体上有了明确规定。若企业委托外部机构或个人开展研发活动,所发生费用只可由委托方加计扣除,其扣除金额为受托方实际发生额的80%,受托方不得进行加计扣除。对于委托方为企业的情况下,若为关联企业则需提供相关有效证明,若为非关联企业则无需提供。当受托方为个人时,个人需要出具发票或其他有效凭证。从修订后的规定可以看出,变更后的委托研发费用扣除主体更合理,避免了受托方和委托方重复加计扣除,有效地降低了涉税风险。
   (2)简化税务审核程序,新增追溯准则
   新规简化了税务审核程序,企业在申报年度企业所得税时无需再同时提供研究计划书、项目立项决议、费用分配说明、集中研发费用决算等文件,仅作为留存备案,当税务局核查时再完整提供。此外,新规定针对符合条件而没有扣除的研发费用,其发生时间为2016年1月1日之后的,可享受3年的追溯期,企业可在规定的有效追溯时间内向税务机关进行加计扣除的申报。可见,新规通过简化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程序与增加追溯期,使高新技术企业更加便捷的进行税收减免,不再因为程序的复杂和繁琐而放弃享受优惠的权利。
   (3)研发费用及人员涉及范围更广
   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对新产品及新工艺的范围进行了修订,新规调整为“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去掉了“专门用于”的条件设定。同时新规中将“专职研发人员”改为“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从而拓宽了研发人员的范围。从修订后的条款可以看出,研发费用及人员范围扩大能够使企业在招聘时选择的覆盖面更广,且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对研发人员进行管理,同时使企业的设备在用于研发的基础之外,可合理的用于其他生产环节,使设备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
   (4)拓寬了研发活动适用范围
   新政策在活动范围上规定了行业反面清单及活动反面清单,凡是不属于反面清单所列条目的均适用于新政策。由于每个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所采用的认定标准不同,具体反面清单的详情需要参照当地认定标准内容。和以往的规定相比,扩大了适用范围,使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有机会享受到加计扣除优惠政策。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规已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逐步扩展至所有企业,但政策刚运行不久,而高新技术企业已在该政策方面实施一段时间,为了让其他企业更好地落实这一政策,少走弯路,因此本文将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政策执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的项目归集混乱
   由于部分企业缺乏设置辅助项目核算的意识并且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二级和三级科目混乱,把二级科目错当成项目名称进行归集;在三级科目上,又对明细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从而造成会计科目混乱的情况。此外,当有新项目出现时又要对其科目重新进行规整设置,这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加重了后期项目的归集难度。
   (二)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缺陷
   一些高科技企业对财务部门关注较少,对财务管理理解片面,仅停留在财务部门统筹兼顾的阶段。尤其在设立项目和预算编制阶段,未通知财务部门参与,造成研发费用计提的准确性不高,预算不够精确,期间划分随意,研发费用计提的实际和规范费用科目存在差异。另外,领导对政策的解读上存在理解偏差,自身观念意识不够,认为所有研发活动均可享受加计扣除政策,但实际是只有在规定范围内的研发活动才可享受,因而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系统弥补缺陷,加强对财务部门的重视。
   (三)研发费用核算范围分配不规范
   在财务核算过程中,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理解程度不够。核算流程与核算范围均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将直接消耗材料、辅料等研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此操作可一次性加计扣除,当期享受全部优惠税收政策,但该操作严重降低了企业核算的真實性。其种种不规范的执行加计扣除政策,使高新技术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使决策者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判断造成误导,同时核算范围的混乱易给企业引来不必要的涉税风险。
   (四)研发费用分摊和归集缺乏规范性的计量标准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为了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成本,通常存在多个研发项目小组使用同一台设备、同一个研发人员、同一个专利技术的情况,这时就产生了共同费用分摊的问题,分配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研发费用的归集与加计扣除实务的准确性。此外,企业还经常存在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兼顾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由此发生的相关费用必须在研发费用与非研发费用之间进行合理的分摊,根据相关政策规定,没有分摊的部分不允许加计扣除,这将增加企业的纳税负担。因此如果企业缺乏规范性的费用归集标准和分摊方法,将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后果。
   三、应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问题的建议
   鉴于高新技术企业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的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对策对其规避和解决,从而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操作与执行。
   (一)严格把控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
   企业需要从完善财务核算工作入手。首先,对会计政策的理解要融会于心。在通晓的基础上,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并以不同的项目和年度进行分类汇总,使基础数据和资料更具可靠性。其次,加强对新研发项目的立项备案工作管理,包括项目名称和研发人员及内容,经费预算及期限。最后,财务部门应加强对日常经营活动中相关资料和凭证的管理,尤其在生产和研发方面要进行准确区分。在辅助核算上合理的编制领料单及审批单,为研发费用归集提供有力的依据保障。
   (二)提升财务部门参与度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公司各主管领导应对项目状况和加计扣除政策深入分析,积极组织企业各相关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意见探讨,其中有必要听取财务部门的建议,对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理解和应用,合理建立财务管理系统,并结合财务部门提出的方案,对研发计划的实施进行全面性分析,对项目的进展进行定期的考核,一旦出现问题,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合理地调整。
   (三)合理确定多个研发项目费用计量分摊标准
   高新技术企业应根据投入的成本和预期的效益进行分析,投入成本分摊的越少,则对科研项目效益的评价和项目组成绩效自然也更有利。对于多个研发项目共同分摊的标准,有必要加强管理,尤其要提高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和意识。根据研发人员在多个项目中所起的作用和角色不同,其待遇应根据在不同项目中实际工时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摊,且每个研发人员的工时表也需存档备查。此外,当研发周期较短或研发人员如果在担任研发工作的同时还在其他岗位有任职,应按月编制工时分配表进行汇总,按实际情况记录该研发人员实际研发工作的工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费用归集。高新技术企业在共同费用分摊问题中还应加强对辅助核算的管理,将人员和机器工时等编制成分配表,提高研发费用计量的准确性,为后续无形资产摊销和加计扣除提供有力的保障,降低税务风险。
   (四)利用信息化管理提高核算效率与质量
   企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财务软件等信息化手段进行会计核算管理,提高研发费用的计量与分摊效率和质量。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关联性分析,分析研发项目进度、资金和费用的使用及归集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合理规避风险,使财务人员在管理效率与核算的准确性上都有所提升。
   四、结语
   我国通过政策的扶持在科技创新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上做出了诸多努力,虽已有些许成效。但其政策在财务核算和管理方面仍存在缺陷,且高新技术企业领导者在对政策的理解上不够透彻,这就需要企业联系政策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努力确保政策的实施并为企业创造切实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凤.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安徽大学,2018.
   [2]魏晓兰,郭建.关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最新政策解读及实际应用分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3]田园,李伟.企业运用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相关建议[J].冶金财会,2018(11).
   [4]郭碧华.浅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我国的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8(36).
   [5]赵紫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研究[J].财会学习,2018(21).
   (作者单位:辽宁虹京实业有限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697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