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体系构建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构建养老服务机构的信用体系迫在眉睫,以推动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体系
  一、养老服务机构信用机制构建的紧迫性
  (一)老龄化形势严峻
  从2011年开始,中国老年人口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将总共增加2.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62%,平均每年净增746万。权威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比上一年度提高0.6%。预计本世纪中叶,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5亿,将占总人口35%左右。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现阶段乃至21世纪的重要国情。2015年起,河北人口老龄化程度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到2017年底,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32万,占总人口17%;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15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达140多万。
  (二)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2018年河北省积极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全省新增社会办养老机构106家、床位1.32万张,养老机构总数达到1474家、床位总数达到18.4万张。2018年末全省各类提供住宿的收留抚养类机构1172个,床位17.2万张。其中,农村养老服务机构565个,床位7.9万张。各类社区服务机构36188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507个,社区服务站2088个。
  河北省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面临社会化不足、供需不均衡等问题,公立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与私立养老机构床位空余的现象并存。不少地方政府把公立养老机构的发展当作“政绩工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修建“星级”公立养老机构,大量不符合财政供养条件的人员入住公立养老机构,违背公立养老机构“托底”的定位原则,造成公共财政负担重、公共资源配置低效。同时,对私立养老机构扶持政策不足、落实不到位,大批私立养老机构经费不足、资金投入持续力低,硬件设施配套条件差,与公立机构相比竞争力不足、服务质量差、入住率低,生存艰难。两方面的窘境形成养老机构表面供给过剩和老年人有效需求不能被满足的整体困境。
  (三)养老服务产业的道德要求倒逼养老机构信用机制构建
  养老产业作为社会上的一种特殊服务行业,由于其在向老年群体提供服务过程中不能有任何不道德行为,因此市场对其诚实守信方面的要求更高。我国养老产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地涌现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受传统家庭养老护理观念的影响,群众对机构养老的接受度不高;另一方面,公立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不足,而私立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存在价格偏高、水平较差、服务道德缺失等现象而让有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望而却步。因此,养老机构信用机制的构建,不仅有助于養老机构获得老年人与其子女的信任,而且可帮助养老服务对象理性选择养老机构,促进机构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二、养老服务机构失信现象的影响因素
  外部因素。一方面,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讲信用、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一直是我国一项突出问题,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造成我国市场经济中信用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的信用机制构建不完善——守信行为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为构成足够惩戒力度的失信惩戒机制。另一方面,在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公立、私立养老机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长期存在。由于养老机构的前期投入大、收效慢的特点,私立养老服务机构的资本投入和建设在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的情况下,始终缺乏张力。再一方面,由于养老服务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服务较差、甚至不道德行为的频频爆出,公众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应有服务和实际服务水平的认知差距过大,造成社会公众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表示担忧、甚至极度不信任。
  内部因素。一方面,经营管理不善。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运营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而专业管理人员的短缺和部分经营者的经验缺乏导致部分私立养老服务机构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人员素质不高。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老人,其中包括失能老人,这就要求配备专业的医疗护理人员、心理辅导人员、营养健康人员等专业的从业人员,而这也是大多数养老服务机构所欠缺的,导致整体的服务水平不高,不能达到消费者的期望、甚至给一些老人带来伤害。再有,护理对象的特殊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是老人,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失能老人,更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护理、心理咨询、营养保健等知识背景,但大多数的从业人员是不具备的。
  三、河北省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体系构建
  (一)社会公众层面
  公众养老信任的培育。在机构养老发展方面我国属于“未备先老”,起步晚、底子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机构养老的长足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在此阶段,需要社会公众的理解、支持和监督,随着国家多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公立、私立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公众养老理念的转变。我国“养儿防老”的理念由来已久,家庭养老也一直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无暇照顾老人”的尴尬境地,机构养老势必成为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替代。转变养老理念,将机构养老纳入可接受的养老方式之内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家庭和谐、老人安享晚年的需要。
  (二)养老机构层面
  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服务质量是养老服务机构生存的根本,也是获得社会公众认可的关键。首先,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医疗卫生条件、老年人活动设施、老年人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从硬件上提高服务水准;其次,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养。医疗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咨询、营养保健、老年教育教学等人员应尽量完备,让入住的老人得到全方位的照顾。第三,要加强机构的内部管理。机构的战略规划和日常业务都要做到有章可循,责任落实到岗、流程环环相扣。
  (三)国家社会层面
  首先,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出台和落实。我国的机构养老服务起步较晚,提供的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数量都不高。特别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更加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弥补养老机构投入大、产出慢的从业弊端。
  其次,养老服务机构守信奖励机制。对于发展较好、社会认可度高的养老服务机构,要通过机制给与一定的肯定、奖励,树立榜样模范作用、提高社会美誉度、增强公众对养老服务机构的信任。
  第三,养老服务机构失信行为惩戒。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的粗放式发展,无论是机构运行、还是从业人员进出等都十分不完善,出现许多服务水平差、对老人造成伤害甚至虐待老人等不良现象,只有奖惩并重,才能使养老服务机构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燕.我国私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现实思考——以美国经验为鉴[J].邢台学院学报,2016(4):54-58.
  [2]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1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