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谢楠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给事业单位带来了众多的挑战和机遇。文章首先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如:绩效考核意识较为薄弱、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并提出了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为提升事业单位的竞争力、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长久发展提供了保障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措施
   事业单位依托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事业产品,是其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服务系统。同时,事业单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科技型、服务型、技术型等。这些类型的事业单位对于提升国家的竞争力、科技文化知识、社会公共服务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绩效管理是事业管理重要的环节。而如何实施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管理,是事业单位当前面临的难题,例如我国仍有部分事业单位在构建绩效考核体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绩效评价体系已成为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一)提升了服务质量
   现阶段,事业单位具有双重的职能。一是具有公共服务职能;二是具有行政职能。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规模和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公众的需求。其主要是因为,政府相关部门缺少对公共服务领域以及市场关系的整合,这就使得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服务水平出现较大的差异。如:城乡公共教育服务、卫生医疗服务等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和工作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了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二)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群众的满意
   近几年,公益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许多的非营利组织纷纷建立,为科学技术领域、教育领域、文化领域、卫生领域等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其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许多的便捷性,从而获得了社会群众的满意。例如:国家实施的生态补偿策略,事业单位根据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给予不同的补偿标准。可见,其不仅具备公平性、公正性,还为事业单位不断规范自身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激发了事业单位的活力
   为了能够满足当下的时代发展趋势,事业单位将公益分为两类。即公益1类、公益2类。事业单位通过确定自身的职能,使得事业单位的自主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但是由于部分事业的监管机制、绩效的管理机制等不够完善,使得自身的职能与市场的行为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如,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商业化、具有竞争意识的市场化。同时,有些事业单位人员素质较差,使得整体的服务水平下降,如:出现乱收费、不履行服务规范的行为出现。这些不良的行为完全违背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因此,加强绩效管理,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方面,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激发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事业单位人员能够参与公益事业中,其不仅有效的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运行,还有效的提升了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公共资源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及利用。
   二、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未能充分认识绩效考核
   由于事业单位对于构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意识较为薄弱,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缺少了对绩效管理的战略部署。同时,一些单位仍采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这就使得人员管理过程中出现人员结构复杂、人员职责不明的现状,使得事业单位无法从根本上对全体人员进行统筹管理。另外,受传统思想的认识,事业单位对于绩效考核的定位还比较模糊,使得绩效考核过于形式化。
   (二)评价指标过分追求量化
   事业单位具有公益性等特征,其在进行各项公益活动中所需的资金则由国家财政部门给予批准,以提供资金支持。可见,事业单位的财政具有鲜明的政策性。其不仅涉及的方面较多,其财务的类型也较为复杂。更特别的是事业单位的经费拨款具有无偿性等特征。这就使得事业单位与企业无论是在性质上还是职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首先,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标准主要以社会效益为原则,评价的方式更加注重定性指标。例如:学校、图书馆、医院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部门都被称之为事业单位。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冲击,使得部分事业单位脱离了事业单位的公益性,更加重视自身的利益。甚至还有部分事业单位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而做出损害社会公众的行为。其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经济指标评價,而忽略社会效益和公众效益。
   (三)保障机制落后
   目前,有些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的奖惩制度、健全的审计机制,增加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同时,由于奖惩机制的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标准相对较低,其只要在服务阶段没有出现“重大事故”,则不会影响最终的绩效考核。这就使得一些事业单位的人员养成了“事不关己”的态度;另外,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自评或者上级部门进行抽选的方式进行评价,这就使得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出现不良的工作作风。
   三、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构建措施
   (一)优化岗位设置,加强制度建设
   专业绩效考核人员是保障绩效考核顺利推行的人力保障。首先,这就需要事业单位通过聘任的方式,通过“按需设岗,竞争上岗”的原则,选拔出优秀的专业绩效考核人员。其次,还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将岗位的管理纳入到人事管理的层面,防止出现由于职位不明,而发生职务上下跳动的问题。最后,将招聘的条件和收入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中,通过绩效考核增强自身的职责,从而有效地激发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社会效益指标体系构建
   首先,将公共服务的标准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对当地具体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设定评价指标。例如:以陕西的水行政部门为例为全面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现状,该部门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使区域、生态、经济等有机的结合,在根据社会调查,满足受访群众的要求,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由于事业单位的类型、性质不同,运作过程中的业务活动具有很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绩效考核评价时,需要结合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最后,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是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除了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评价之外,还需要对公共的服务情况、公众的回应程度等进行评价。
   (三)落实保障机制,推动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
   第一、对事业单位的人员设立保障机制。事业单位的科室较多、业务也比较繁忙。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部门管理职能,将各部门的人员进行统筹协作,通过专门的绩效考核人员与财务人员的合作,有效地推动绩效考核的顺利实施。例如:北京市某一事业单位建立的“领导参与、专人负责、部门合作”的绩效考核准则。第二、奖励奖惩机制。根据不同员工所做出的贡献通过评价指标对员工实施“奖惩”。即设置“服务之星”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这种制度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绩效考核的执行能力,提高了績效考核的重要性。第三、引入绩效评价审计机制,从而让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具公正性和公平性。
   四、总结
   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有效地提高了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监督和评价,促进了各部门之间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纳入事业单位的发展战略中,通过不断调整绩效考核的方式,提升绩效考核的执行能力,从而使事业单位赢得公众的满意和认可,为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向冰.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究[J].时代金融,2017(27).
   [2]黎珊颖.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8).
   [3]高宏明,张籽姸.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探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01).
   (作者单位:渭南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46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