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课程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应如何建设,本文从建设该课程的必要性,课程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索、考核评价体系设计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管理会计 课程建设 高职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核算会计作为法定会计,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不断发展完善。随着企业管理不断精细化,会计学的另一分支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国的管理会计起步晚,从理论到实践还在探索中前进。为满足企业需求,适应会计转型升级,高职院校纷纷开设《管理会计》课程。
一、开设《管理会计》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呼应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
管理会计在1922年由美国人奎因斯坦提出,将会计学与管理学融合交叉,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的局限,得到广泛应用,效果显著。我国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也是向管理要效益的过程,对管理会计的实际需求很快就显现出来。2010年9月,财政部印发中长期会计行业人才规划,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未来十年,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管理会计师将是中国最紧缺的会计型人才。2016年6月22日,财政部发布《管理会计基本指引》,首次明确了管理会计的目标、原则、要素、应用工具和方法,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拉开了管理会计建设的大幕。在这股大潮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在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同时,更多融入具有管理会计知识和技能的管理型人才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原来教学体系中加入管理会计课程。
二、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完善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从目前的课程设置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先从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起步,进而学习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在此基础上,在学生大二时加入《管理会计》课程,或者根据学生情况,在大一增加一门《管理会计基础》。在校期间管理会计总课时有60-80课时即可。毕竟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岗位对应于中小企业,很多并没有设置管理会计岗位。但配套开设管理会计实训课程必不可少,让学生在实训中扮演财务经理、销售经理、成本经理等角色,模拟企业真实情况,综合运用管理会计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锤炼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更新完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的教学内容有许多重复。对教学内容重复的部分有两个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取舍,通过舍弃、整合一部分内容,突出管理会计的特色,减少教学资源浪费。如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可以放在成本会计中教学,管理会计不再讲授,而成本预算、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等内容则作为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这样两门课交叉但不重复,节约了课时,突出了重点。二是融合。有些内容如营运资金管理、投融资管理等,既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也是管理会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哪门课程对这些内容进行取舍都不合适。但管理会计课程一般开在财务管理之后,所以我们可以在上课时,对财务管理中已经详细讲授的内容不再重复,将这些知识,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融合入管理会计的课堂。这样既不有损于学生对管理会计知识框架的完整认知,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管理会计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帮助其形成管理会计的思维方式。
四、探索合适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适宜采用基于案例分析的混合教学法,教师制作微课,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提供的便利,学生利用微课,学习从课上延伸至课下,使“老师为主体”翻转为“学生为主体”,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与管理会计相关的案例。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将案例融入到教学过程,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可以发布案例,还可以动员学生主动收集各种企业、公司的案例,可以是身边的,也可以在媒体上搜寻合适案例。学生寻找课程相关案例本身就是一个形成和运用管理会计思维方式的过程。
五、创新《管理会计》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方法与课程性质和内容相关,也是学生努力方向的指挥棒。财务会计主要对已经发生的业务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和标准进行记录整理,对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考核也就是对学生掌握会计准则的准确性的考查。但管理会计不同,管理会计关注的是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为企业创造未来的价值。这种创造性劳动是管理会计人员信息收集、问题分析和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体现,很难单一的通过试卷进行准确评价,因此,管理会计课程需要合适的考核评价体系。
这种考核应该包括對管理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可以通过期末考试实现。还应包括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种能力往往在案例分析中可以观察到,因此我们应在相关实训课程中进行案例分析时观察并评价。此外,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具备主动性,对学生的主动性评价应该在最终考核成绩中予以体现,该评价可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完成,如通过网络等媒体获取经济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等。可见,对《管理会计》的考核,应以过程考核为主,结果考核为辅,教师应灵活的设计考核评价方案。
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还处在推广阶段,《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中如何更好的开设,还需要在实践中依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课程建设不断调整补充,不断完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2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