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税收营商环境问题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8年是税收具有挑战和变化的一年,税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响应号召,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实施简政放权,在税收政策、税收服务和税收征管乃至减税降费方面都取得许多新成果,使得纳税人在办税流程和具体操作中,成本降低手续简化,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同时提高了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以往的经济学等学说原理和观点都受到了不小挑战,税收征管模式以及税收营商环境也将随之而不断演化。
  关键词:税收;营商环境;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2-0089-03
  一、税收营商环境概况
  税收环境是指影响或决定税收制度产生、运行及其成效的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根据分类税收环境是有广义税收环境和狭义税收环境分别的。广义的税收环境包括政治法制环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国际环境等内容。税收环境与政治体制、经济运行、历史、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而狭义的税收环境主要包括体制环境、法制环境、道德环境、经济环境等内容。税收营商环境优良,可以衡量和评估出一个税收部门是否具有良好发展环境。在理论上,充分有效的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可以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税收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随着税务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推行,税务部门上下同欲、勠力同心,先期已经实现了事合、人合、心合、力合,大幅度地提升了税务部门办税效率,为纳税人提供了越来越优质的“一站式”服务,进而也进一步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税务机构改革方案的进行。通过分析目前税收营商环境现状及行业内外对税收营商环境问题的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税务部门员工改革认识度不高
  1.税务部门员工大局意识欠缺
  时隔24年,国地税从分家到合并,目前税务机构改革已完成新机构的正式成立以及挂牌等一系列工作。此次改革重点涉及原国地税等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合作共同完成,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存在部分税务人员全局意识不到位等现象,导致两家机构无法做到真正的统一与合并,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出现的偏差,没有一定的大局观,主观能动性较差,认为合并是两家单位的事情与自己没有一点关系,这种错误的观念一旦出现,极易引起相关的负面影响与作用。在改革期间,由于人员结构不适应,极易出现相应的工作分配的不均衡不平衡、以及一些相关责任的落实不到位的情况产生,继而导致了部分税务干部从心理上产生了负面情绪,以至于影响的自身大局观的形成。
  2.税务部门员工创新能力不足
  较好的税收征管营商环境不仅要求大环境的强化与改善,同时从根本上也同样要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两项要求下,努力进取,把改革的重要性能够深刻认识了解并且付之自己的行动,提升自己创新能力,在自己范围内最大限度的为改革献言献策。
  (二)税务改革深度不够
  1.税务改革重点不够清晰
  改革重点不够清晰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改革事项不够明确,导致责任分工也随之不明确,影响了整体的征管工作效率。同时,部分地区也没有很好的结合本地特点,相应的制定除共性以外的个性改革计划和方向目标。没有充分联系实际工作,拟定出一份合理、有效的具体改革方案。
  2.改革内容不够深入
  部分地区税务机关对于这次改革没有具体做出相应的分析研究,只是根据上级下达指令而做,对改革的意义和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税务工作者缺乏学习与研究的热情,对改革认识有些模糊,了解不够深入。没有认真钻研如何能够更有效地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与此次改革结合起来。税务工作者没有及时掌握更新地信息和政策,影响自身的综合能力与业务素养,影响了改革的高效性。
  3.风险防控不够扎实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学等相关理论都受到了不少挑战,税收征管模式、税收营商环境也都在不断演化更新。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税收风险。改革初期,税务部门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要求,加快简政放权,但与之相配套的风险防控措施还未有效跟进,比如前台的“放”和后台的“控”衔接不足,客观上给后续的税收管理带来较大风险。
  (三)税收长效管理保障不足
  1.长效机制保障不足
  在税务机构改革工作中,虽然多数单位明确了组织机构,也制定了相应的责任分工,如果没有必要的责任监督和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合并的实施效果将较难衡量与考核。两支队伍在机构改革与合并之前,工作侧重点不同,税种不同,工作的实际任务也有所不同。整体工作呈现出来的是差异化,因此,要真正实现人和、事合、心合、力合,仍然需要做好大量的协调沟通与配合。
  2.纳税服务举措创新不足
  税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坚持以“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延时和預约服务”等相关的工作内容,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大大地提升了服务质量。但由于各地税务部门服务设备相对独立,在合并初期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整合与合并,同时,相匹配的纳税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线上和线下办税服务创新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完整的方案,导致纳税服务思想认识与深度不够。
  3.税务领军人才供给不足
  随着税务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的工作量、工作阻碍、困难性和复杂性也随之而来,据了解,合并后的新机构税务部门干部平均年龄整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受机构编制限制等因素,精通现代新型办公技能的综合复合型人才是极度缺乏的,优质基层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整体人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新机构在设备的投入、软件的开发、经费拨付和领军人才培训上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支撑。   三、税收营商环境问题解决的措施
  (一)努力提高税务人员改革认识度
  若想提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的认识度,首先要提高其思想认识与责任意识。良好的税收征管营商环境要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深刻认识改革的重要性,付之自己的行动,提升自己创新能力和大局意识。此次改革重点涉及原国地税两个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因此这就需要税务人员具有良好的全局意识,做到真真正正的统一与合并,端正思想观念,形成一定的大局观,培养良好的主观能动性,把改革工作真正做到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同时也建议在改革期间,优化国地税干部职工人员结构,均衡制定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明确相关责任并且落实到位,争取让每位干部职工都有积极态度。培养两家机构人员全面掌握相关税务知识与技能,能够尽快适应新岗位新工作需要,全力以赴,迎接新挑战,不断稳步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二)加强税务改革深度
  1.清晰明了化税务改革重点
  改革重点需要清晰,主要是应该明确具体的改革事项和目标,同时也要将责任分工随之明确,不能影响整体征管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税务机构应该结合本地特点,制定配套方案和目标。结合并联系实际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工作流程与实施方案。2018年,税务部门连续第五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制定优化营商环境10项硬举措,精准解决办税“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同时,还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26条措施,大幅度地实现了税收创新。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創新方式和优化流程,值得借鉴和学习。
  2.对改革内容深入了解
  各地区税务机关应对机构改革做出具体分析研究,深入了解此次改革的意义和内容。机构负责人也应该在改革期间积极调动税务工作者学习与研究的热情,使之对改革认识有进一步认识和提升。多组织有关的培训与学习,让相关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对税收政策方面宣传应到位,落实到实处,让税务干部能及时掌握最新政策,提高改革效率。中国的税制改革,应明确路径,且要以纳税人的切实需求为基准点。从电子税务局的创设成立建成、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再到一系列新征管措施的优化改善,也都为各大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带来了好消息,尤其是在近年来出台的“减税降费”新政策后,为许多企业带来的更多的利好。这也是本地区税务部门值得借鉴和参考学习的榜样。同时,参与到此次改革的税务干部们也应该认真参与调研中来,深入基层征管服务一线和纳税人、缴费人中间,既要身入基层,又要心入基层,切实走到群众中去,走到纳税人心里,以便更加深入查找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干部素质方面,真正的做到自查自检,并且要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业务和文化素养的整体提升;从事纳税服务工作的税务干部要加强检查,尤其是要重点查找自己从服务意识、服务手段、服务措施和服务效能是否提供的优质有效的服务;干部职工在工作质效方面,也需要高标准严格要求,看看机构内提出的各项措施细不细致、职工的创新能力够不够高、以及作风到底落没落实等;同时,也在税费管理方面,主要检查一下,管理的体制基础牢固不牢固以及程序流程走的是否规范。从根本上从系统上检查出,相关的保障到不到位,继而分门别类的深入分析,系统地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研究建立长效机制,避免问题反复多次出现影响效率。
  3.积极做好风险防控
  首先将思想进行良好的统一与整合,加强税务干部应对税收风险的意识。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对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讲座和业务学习与培训,这可以使基层税务干部提高自己的专业化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能力。转变税收征管观念的同时也要统一认识,将税收风险的管理与应对工作当成当下最主要的工作并作为长期持续的工作来主抓,充满信心及热情,应对人员合理分配相关风险任务。开展税源系列的专业管理,一定是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与此同时,为了确保风险管理工作顺畅有效运行也要提前做好风险应对工作,因此,需要尽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的资源,保证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工作成效。
  巩固提高应对风险能力及其素质教育。第一,要将大幅度提升相关干部职工人员综合能力作为提升核心环节来抓,没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很难做好风险应对工作的。因此,为做好此项工作,不仅要加强掌握税收风险应对方法和技巧、掌握相关的业务技能,更要让风险应对负责人员掌握各种相匹配的纳税提醒、纳税评估等各种工作流程及方法。第二,要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提高计算机的运用与操作、税法知识理论、涉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等内容,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增强税务干部的业务能力与权威性,给风险应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保障。第三,对税收风险管理的业务操作流程开展多次有针对性的综合培训,让风险处理应对人员弄清楚弄懂所有疑点风险点的数据来源、过程及原因,使应对人员更好地掌握应对案件的前因后果。第四,及时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育出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税务干部,同时让他们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可以发展作为基层应对风险案件的初审人员,从审核的第一道工序——初审,作为提升处理质量的突破口。
  全面加强完善税收风险处理应对机制。一是建立统一有效的税收风险应对标准及操作流程指南,保证风险应对工作进入标准化阶段,同时也能使基层风险应对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极大的增强。为多种多样的风险等级的应对审理案件采取一些差异化评定,也为应对措施及手段提供适当和必要性的指引。二是健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将风险应对流程进行规范化与制度化,做到事前防范事中管理,事后复审,以及对应对结果的监督评价,健全完备体系的相关建设。
  (三)提升站位,明确定位
  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的上海市税务部门采取的新模式新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提出推行要素申报,将“防伪税控系统”与“金三系统”这两大系统内的数据进行良好有效的整合与集成,这将实现申报数据的自动归类和填写;通过加快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实现系统间的功能整合、数据互通,极大程度上减轻了税务机构和纳税人这双方的压力与负担:广州市税务部门就有一个很好的“点子”:推行实施一般纳税人“一键申报”这一新功能,这个功能可以使企业纳税人自动生成每个月的纳税申报表,虽然是简单的功能升级但是也会使申报的准备时间从20分钟降低至5分钟甚至是更短。除此之外,各首批先行的试点单位还陆续创新研究,推出“自主有税申报”、新办企业“套餐式”服务、“掌上缴税”等新型举措,真正为实现纳税人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做出贡献。这些经验和优秀事例都值得各级税务部门借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做出更加合理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景华,刘 畅.全球化视角下中国企业纳税营商环境的优化[J].经济学家,2018(2).
  [2] 姜 敏.国税工作面临“双剧增”新情况的应对[J].税收征纳,2017(5).
  [3] 田金莹,孙美奇.大数据时代下构建现代税收征管体系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国商论,2017(19).
  [4] 邱 普.怡亚通的供应链+互联网商业生态[J].中国储运,2018(11).
  [5] 徐菁遥.关于企业纳税筹划方法的相关探讨[J].纳税,2018(19).
  [责任编辑:王 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79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