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走出去”企业属地化财税管理和财税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体系的推行让我国更多的企业“走出去”,而为了提高企业的财税管理水平,当前已经逐步落实属地化财税管理工作。基于对于这一工作管理思想内涵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这一工作思路下的财税管理方法,并建成新的财税管理工作体系,提升了新型管理工作和体系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走出去”企业;属地化管理;财税管理;财税体系
一、“走出去”企业属地化财税管理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财税管理问题
财税管理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企业方面缺乏对于投资国的税收政策分析深度不足,或者我国的企业在投资和境外建设子公司时,在国内的财税管理制度长期影响下形成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导致在新的税收环境下财税管理思想未能出现变革,严重时甚至出现了违法性质的管理体系。其次是国内税收体系的建设不合理,当前并未建成针对“走出去”企业的专用扶持系统,导致大量的企业发展和运行过程中,未能建成针对当地税收环境的专用制度。最后是税收征管流程的缺陷,目前的主体性要求是,境外收益与境内收益汇总纳税,但是实际的纳税工作流程之间缺乏连接效果,最终让实际的财税管理工作质量较差。
(二)管理问题解决
1.法律法规建设
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变革工作目的是,要求当前“走出去”企业能够完成对于税收体系的合理规划工作,同时对当地的税务环境进行全面的建设和分析,防止企业在运行和发展中遭受损失。对于企业的自身财税系统工作体系创新来说,新的工作时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所有的工作部门和管理系统中,都要做好对于投资环境的硬性升级和软件建设工作。对于硬件设备的升级过程,要求建成信息化系统的专用工作系统,让其能够把所有的数据以及生产活动都被纳入到这一体系的管辖框架之内。软件系统的建设包括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吸收、和当地政府部门的交接工作制度,要求所有的工作任务都要处于专人管理状态。
2.管理系统健全
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完成对于企业自身的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是根据归属地的综合税收环境综合性升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要求能够同时分析国内的税收环境和所属地税收环境之间的差别,以综合性分析这两个税收环境如何区别和对接,而对于国内的管理体系健全,要求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系统,让培养单位为各类“走出去”企业提供帮助。
二、“走出去”企业属地化财税管理体系的建设
(一)人才体系建设
人才体系的建设是各类“走出去”企业需要建设的一个重要管理系统,建设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建设专业的工作系统,完成对于各类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工作。对于财税管理体系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来说,首先可以从当地雇佣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这类人员由于对归属地的税收管理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当前的跨国集团来说,已经开始逐渐采用这一工作方法帮助企业在更短时间内适应归属地的环境,对于这类聘用的人员来说,不可让其接触到公司国内部门的财务系统,防止这两个财务体系在对接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矛盾。
比如在某跨国企业的发展中,境外子公司从当地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让该子公司根据归属地的税务制度调整财务系统的运行方式,这一专业人员向国内派遣的财务管理人员授课,让其深度了解归属地的税负产生、调查和处罚制度,后续企业的业务重点是在该国的其余地区建立分公司,为节约成本,可以把原有子公司经过培训的财务工作者调回国内,让其为将要外调的财务管理人员授课,授课重点是该国家的税务管理工作方法。
(二)管理制度完善
管理系统的完善工作要从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求、变革思路以及管理制度的人性化等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国家文化体系的不同、个人思想的差异等内容,完成针对不同子公司的财务系统重建和完善工作。另外财务系管理系统要求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完善度,无论是对于境外子公司还是我国境内内的公司中,财务管理系统职工都要完全按照企业制定的管理方面规章制度,在归属地区域按照当地制定的税收管理环境完成各项工作,并充分履行职责,唯有如此才可确保企业制定的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建设伊始的目的。为提高企业管理制度和归属地税务制度的对接,企业管理要说明财务工作人员尊重归属地的税收制度。比如在企业制度的第一章第一节说明:境外分部人员要遵守该国法律,包括《纳税法》、《劳务法》等。
(三)法律法规分析
法律法规的分析和归纳,要根据当地的《刑法》《宪法》《税收法》等诸如此类的法律,让企业全面制定和优化财务管理体系,并让企业方面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收益。比如我国在营业税改增值税这一大背景下,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避税措施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而对于其它归属地的税收环境来说也含有一定的优惠制度,要求企业方面的税收管理人员要完成法律法规的全面探讨和分析任务,以通过优化税收提交时间段,分析税收的实际产生项目和产生形式等,通过对于所有这些内容的全面性总结和研究,让企业方面可以在不同的归属地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战略中心偏移
战略重心的偏移要求企业方面了解境内和境外的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生产资料以及人员配置形式,让企业的战略中心合理转移,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营收总量。比如某企业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当前世界贸易水平的了解,认为该企业产品在境外某国家当前处于一定程度上的空白,则之后把企业中的主要部分生产资料调集给境外子公司,比如某企业的生产商品是机械设备,考虑到钢材等生产资料可以借助当地的工业体系获取,则转移的生产资料主要是企业拥有专利权的技术资料、技术的开发人员、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人员等,从而让境外子公司能够使用新型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以积极抢占市场。
三、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中“走出去”企业在归属地税收环境下,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对所属地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不足、专业人才的储备量较低等,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收管理成效。解决方法包括人才体系的建设、做好工作制度的规划、加强不同地区法律法规了解深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让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參考文献:
[1]郭敏,李晓峰,程健.“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与应对措施[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6).
[2]乔静涵.“一带一路”背景下“走出去”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J].河北企业,201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49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