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黑龙江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其中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深刻阐明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目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已成为农村建设中的主要任务,全国各地都开始在农村进行乡风文明建設,以至如何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05-0042-02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实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乡风文明包含人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是对农村社会精神风貌的整体概括。乡风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最核心的力量。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数占全省总人口的一半;同时,黑龙江省有着丰富的乡村资源,但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从而影响黑龙江省的发展。相对于全国乡风文明建设情况来说,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仍落后,亟须研究适合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
  (一)农民思想观念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不断进步,但农民的文化活动却没有进步,农民多数存在小农意识、安于现状等思想观念,大多数空余时间无事可做,精神空虚,道德观念缺失,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封建落后的观念仍蔓延,各种封建迷信思想沉渣泛起。
  黑龙江省农村地区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封建迷信活动,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等依然盛行,对农村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甚至农民当家庭不顺或者家庭成员出现疾病时,仍将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上,进行求神问佛、占卦问卜、预测凶吉。这些封建迷信活动都对乡风文明建设不利,且不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阻碍了农村的发展,影响到了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归根究底主要是因为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偏低,影响对事物的自主理解与判断,表1为2016—2018年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家庭教育程度。
  由表1可知,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多数集中在初中水平,文化水平低,影响了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容易对一些事物歪曲理解、难以无法接受,进而影响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
  (二)忽视了传统美德的传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很注重礼节,彩礼、聘金更是我国传统婚姻里的一个重要环节。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项传统也慢慢与时代相互融合。然而一些农村地区攀比之风盛行,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婚丧嫁娶及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陋习并没有彻底扭转,从婚丧嫁娶到升学、入伍、开业等,动不动就办酒宴,人情来往变成了金钱来往,严重扭曲了人际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2018年,根据黑龙江省妇联家庭和儿童工作部所做的农村家庭婚嫁彩礼状况调研报告指出,结婚的家庭中,给付彩礼的占95.9%,8.9%的家庭要向亲朋好友借钱甚至去向高利贷借钱来支付彩礼;在婚后11.2%的家庭资金困难,没有了生产经费,以至5%的家庭出租了自家田地,失去主要生活来源。从2008—2018年,农村居民收入由4 856元增长为13 804元,居民收入增长约2.8倍,彩礼平均数额增长速度略高于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额彩礼容易导致因婚致贫,更与崇尚节俭文明的社会新风尚背道而驰,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短板。
  婚嫁的彩礼事情只是农村地区不良风气的一个代表,还有许多地方歪风盛行。这些不仅给农民的生活和精神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助长了农村地区形成不好的氛围,传统美德的缺失,大家都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互爱互助的风气淡化,邻里之间关系紧张,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秩序,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
  (三)乡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薄弱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涉及到全体农民共有的生存空间,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基础,是农村经济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因此应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虽然近几年黑龙江省农村大力发展基础公共设施,但与城市相比还是落后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都是导致基础公共设施建设薄弱的原因。有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村庄没有公共厕所,个别地方还存在人畜混居、禽畜放养、垃圾乱丢现象,恶化了农村的环境。由于资金有限,黑龙江省部分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比较落后,像柏油马路、卫生间等公共设施简陋而且数量有限。以黑龙江省甘南县农村为例,农村道路有许多泥泞的土路,不方便人们行走,另外,公共卫生间少,条件差,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损坏。
  虽然有的农村有文化基础设施,但是农民使用率不高,文化基础设施没有被充分的使用,一些图书馆、体育馆形同虚设,没有办法来开展文化活动,没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贫困乡村的大部分农民缺少体闲场所,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困。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丰富农民的文化活动,才能促进乡风文明,从而有效的助力乡村振兴。
  二、推进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主要对策
  (一)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农民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素养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黑龙江省由于地理位置情况,冬日气候寒冷,农民常常聚集在一起闲聊,而农村居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对事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容易被误导;还存在许多封建迷信的想法,做事老派,往往靠经验,不讲科学。因而,政府要引导农民积极致力于乡风文明建设,对农民的思想加以正确的引导,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从封闭保守转变开明讲科学,让农民思想跟上时代的进步,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陋习,形成科学、文明的思想观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多种渠道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以通过一些辅导讲座、报告会等形式,采取农民易接受、理解的方式,对农民进行集中的思想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加大对广大农民的教育力度,培养其较高文化素质、文明修养。只有农民从根本上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做到真正的乡风文明。   (二)鼓励农民弘扬传统美德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受益人。乡风文明建设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关于社会的大事。农村往往对乡风文明建设认识不够,因而参与程度并不高。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参与度。要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摒弃恶习,让农民认识到改掉恶习也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让农民深入了解乡风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好处。同时,政府也应当鼓励农民的参与,吸收一些农民的想法,这样乡风文明建设更能让农民接受,同时也满足农民的真正需求。要培养农民主人翁的意思,让农民认识到村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居住地,更是精神上的栖息地,只有将自己作为乡村的建造者,才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文明不是约束,而是发自内心的产物,文明是可以培养的,乡风文明建设正是让文明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实现,例如,摒弃彩礼的习惯、开展弘扬美德的讲座,举办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文化活动,都是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培养积极的乡村氛围,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带动农民的参与了。
  (三)因地制宜完善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是培育文明乡风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是乡风文明建设与发展的物质载体,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重点是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内容。黑龙江省各个乡村地区发展情况各不相同,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不同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要有不同的规划,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程度来进行乡风文明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住环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当地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翻修,加大对这一部分的人力、财力投入。构建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同时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给予关注,对民间文艺社团的支持,引导农民群众自发组建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文艺活动。规划发展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体育健身运动设施等。只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才可以推进农村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发展可以促进乡风文明发展,乡风文明的发展壮大又将会反过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乡风文明建设在我国的地位日益突出,乡风文明建设已成为乡村振興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无疑将乡风文明建设推到了农村发展的战略地位,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体现,同时,乡风文明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乡村文明和乡村振兴是统一的,只要将二者有效地相结合,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才可以深化乡村振兴的内涵,增强乡村振兴的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才会稳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芳文.简办红白喜事 助推乡风文明[J].农家参谋,2018,(18):267.
  [2]  徐学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及其路径[J].中州学刊,2018,(9):71-76.
  [3]  刘盛.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重要意义、现实难点与关键举措[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5):629-634.
  [4]  陈龙,方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略[J].邓小平研究,2018,(5):132-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47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