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碚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城融合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做到产城一体化,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土地的城镇化,没有“产”和“城”的融合,就会再度形成“空城”、“睡城”,城市发展就会失去动力。文章基于产城融合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北碚产城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区域实际和特点,提出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着力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产城融合 建议
产城融合是在中国社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主要相对于产城分离而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战略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发展潜力在于新型城镇化。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必须做到产城一体化,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土地的城镇化,没有“产”和“城”的融合,就会再度形成“空城”、“睡城”。因此,只有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走活新型城镇化这盘棋。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北碚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产城融合发展”道路则摆上了重要议程。研究成果以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北碚产城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重庆直辖后,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北碚区的城镇化已进入了较好的发展阶段。产城融合其战略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如果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建设再好,也只能是“空城”,产业如果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大气,也就是“空转”。然而,北碚区产城融合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引领上缺乏衔接,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脱节
(1)规划引领上缺乏衔接。通过调研资料显示,北碚区在规划引导方面:城市总体规划(总规)、控制性详细规划(详规)与园区规划是作为独立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规划导向、规划对象和规划要求等方面存有不同之处,缺乏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协调城市功能区、居民社区、产业园区规划等不同空间的相关规划方面衔接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难以形成有机联系的规划体系,甚至某些规划在具体要求中,出现冲突和矛盾。
(2)产业规划与城市建设相脱节。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过于强调工业的集聚和土地利用的统一,工业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是独立编制的,在规划产业园区时,过分强调产业集聚效应,侧重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缺乏城市依托,在规划城镇时,又侧重于“土地的城市化”,对于缺乏产业和人口的支撑,从而会导致居民生活与工作相距较远,一定程度上这种产城脱节的现象较为凸显。
(二)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园区过度经济导向
(1)产业发展不协调。通过产业生态学来看,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基础产业协调发展,资源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有机共存,方能使全城市社区充满生机、和谐有序。目前,北碚主导产业、主导企业不突出。从产业来看,北碚工业发展确定了六大支柱产业,但是没有哪个产业能够承担主导产业;从企业来看,2012年北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仅1家,而在我国发达地区的苏州、深圳、南京、杭州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企业超过10家,主导产业缺位,企业规模小,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兴技术产业比重过小,与“重庆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建成‘中国硅谷’”不相匹配,难以承接主导产业辐射,难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因此,一定程度上,难以支撑城市的发展。
(2)产业园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由于过分的强调园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使得园区生活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城市功能滞后于生产功能,缺乏对居住、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考虑,只注重了生产需求,忽略了生活需求,成为单一的生产型经济园区,甚至出现招商引资利益绑架园区规划的现象,使得园区被不同企业或产业项目的条块分割,致使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不力,产城融合发展空间有限
(1)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根据工业化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如《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课题组认为,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工业化水平,既可以反应工业化进程,又可克服工业化偏差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国际比较分析。为此,选用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来衡量北碚工业化水平,用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来衡量北碚区城镇化水平。2018年北碚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分别为83.58%和89.20%,两者相差5.62个百分点,从而呈现出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于工業化发展水平。
(2)土地快于人口城镇化,产城融合发展空间有限。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2005-2018年年间北碚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67.00%,而与之相对应的城镇人口增长增加了32.95%,两者相差34.05个百分点,呈现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受耕地保护政策制约,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用地指标较为紧张,限制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拓展。此外,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建设用地大幅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土地资源“瓶颈”制约。
(四)服务业占比依然偏低,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
总体而言,北碚服务业增加值总量不高,2013年北碚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30.9%,此规模要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同时,与世界发达城市相比差距甚大。北碚除金融、信息服务外,服务业整体对内开放程度比较低,国际化水平较低,其综合能力较弱。
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2018年北碚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1%;与特色园区的平台载体作用还不相配,还难以体现空间集聚、要素集聚、配套完善的发展要求。
二、推进北碚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产城融合是一项城市发展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人口、经济、社会、生活、生态、文化等诸多方面,需要实现产业和城市“双向融合”,推动城市持续发展。
(一)突出地域特色,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1)城市发展要有产业为支撑,才能防止“空心化”;产业发展要以城市为依托,才能防止“孤岛化”。二者必须统筹规划,协调联动,才能产生互动效应,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城镇化不同步所造成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只有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辨证关系,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动机”引领城镇化水平提升、以新型城镇化为“增长极”支撑工业优化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和“双加速”发展。
(2)全面实现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规划等三规合一,按照“节约资源、集约发展”和“ 园区承载大项目、乡镇打造创业基地”的原则,新增工业大项目向园区集中。依托园区基地战略平台和核心载体,加快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的现代产业集群。
(二)着力促进产业转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速工业互联网、5G等绿色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布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3D打印等新兴产业。推动以仪器仪表、汽车为基础的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成工业互联网应用展示平台,推进重庆云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联创电子(三期)等19个重点工业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组建商圈管理服务机构,开工建设梨园村等16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有序实施嘉陵风情步行街升级改造和重点区域商业业态优化,扩大服务供给,改善消费环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精准聚焦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科创研发等产业方向,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落户重大项目10个以上。加快服务贸易产业园建设,完成服务外包示范区离岸服务外包额1.2亿美元。
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打好“五张牌”,唱响“四季歌”,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推进恒大国际温泉旅游健康小镇等项目建设,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试营业,完成北温泉景区设施改造,启动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办好蜡梅文化节等品牌文旅节会活动,提升北碚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知名度。
(三)着力强化规建管一体化,推动宜居城区建设。
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整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形成北碚区全域空间“一张底图”,科学引导和有序调控城市开发建设。完成蔡家半岛片区等重要地段和重要地块城市设计。完成静观、天府等镇总体规划和第三批村规划编制。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以解决交通拥堵为重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入实施交通建设“三年会战”“缓堵保畅”行动,加快二横线西段、轨道交通六号线支线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轨道交通7号线、渝武高速金开大道至三溪口立交段拓宽改造工程,建成快速路一横线西段。加密建设次支路网,开工建设城市道路40公里,建成20公里。推动“P+R”等公共停车场(楼)建设。
以“绣花”功夫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实施街净巷洁、灯明景靓、治乱拆违三项工程,建成城市公园6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3个,实施天生路沿线绿化景观提质工程,新增绿地50万平方米。有序更新市政设施,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加强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四)着力深化缙云山整治成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北碚
加快推进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巩固前期整治成果,实现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清零。统筹推进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各项规划编制和落地,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启动生态移民搬迁、生态赎买等政策措施,探索建立群众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理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缙云山景区森林资源保护和旅游秩序管理,引导农家乐规范发展、提档升级。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態产业化,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开展生态红线勘界定标工作,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完成“三线一单”编制。推进海绵城市、节能城市建设,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推进节约自然资源行动,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开展主城“四山”保护提升和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着力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做好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开展“清水绿岸”治理提升,完成梁滩河流域(二期)综合治理和马鞍溪下游综合整治,巩固城区湖库和黑臭水体整治成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完成9处土地土壤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加强声环境管理。集中整治“散乱污”企业,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完成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试点工作。
(五)着力推进“四城”同创,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美誉度。
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以“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利民”为根本要求,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目标,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区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北碚城市形象,为2020年力争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区的目标奠定基础。
全力推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贯彻“两山论”,坚定“两化路”,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6大领域全面实施35项指标达标建设,确保2019年全区创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主要指标实现达标,力争在2020年将我区建设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并获得命名。
深入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大地植绿、心中播绿”为重点,加快推进森林生态、产业、文化和支撑保障建设。2019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3%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稳定在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力争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持续推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提升全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聚焦食品安全领域突出问题,强化餐饮行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建设食品安全示范商圈,推进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和熟食品店改造,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出准入机制,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营造良好社会共治氛围,力争2019年各项创建工作指标基本达标。
参考文献:
[1]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1-3.
[2]吴红蕾.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产城融合发展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9,38(09):77-81.
[3]段进军. 进一步明确定位 深化产城融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10(7).
[4]邹德玲,丛海彬.中国产城融合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9,39(6):66-7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克武,男,汉族,安徽省枞阳县人,中共重庆市北碚区委党校职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59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