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而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教师应创设学习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效果就会很好。
  【关键词】教学,兴趣,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而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教师应创设学习情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效果就会很好。所以,作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这种“要我学”的状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乐于学习。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重建魅力课堂
  “教材不过是例子”,如果教師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顾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年龄特征,照本宣科,以“本”为“本”,肯定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可能早已预习了教材上的内容。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和重组的地方,教师要把教材看作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根据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情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文本的、静态的、僵化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展示人类文化的精彩与魅力。
  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缓解学习的压力
  如果学生学习完全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的诱惑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和产生学习效果,其后果不仅是学习质量和效益的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学生积极、主动人生态度的形成,这就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是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个性张扬。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有些焦虑不安,担心自己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担心自己是否理解所学的内容,担心同学会嘲笑自己的错误,担心老师会批评,对自己印象不好,因而不敢大胆表达和表现。所以,教师就要帮助学生在课堂里感到轻松自在并充满信心,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允许学生出错,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十分担心,“探究活动”会拖延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教学中要避免出现的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于是自己滔滔不绝,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宰”,倾其所有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更没有思维想象的时间,无法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使教育蜕变为“驯兽式”的单向活动,把主体的成长过程等同于“园丁”培育“花朵”、“工程师”设计“产品”的过程,没有给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留下多少余地,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错位,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能动、自觉地规化自身的学习,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还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教学过程不是灌满一个个小桶,而是点燃一把火炬”。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会学是学会的飞跃、升华,学会不一定会学,会学不愁学会。
  四、教学活动要灵活多样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的欲望,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老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教学活动形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事例和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无论什么时候,融入学生发觉有趣的内容或愉快的活动,都是很有帮助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有许多。比如,学完了《穷人》一课,我和学生们一起编故事,把对桑娜一家的美好祝愿通过故事表达出来,学了《将相和》,我给学生们排课本剧,通过演出,使学生们更加深入的体会廉颇,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同心协力保卫赵国的崇高品质。这样一来,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知识,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份收获,学习的兴趣怎能不浓呢?
  五、寻找学科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训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立志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新课程每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可能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的优势,掌握各学科学习的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深层次学习兴趣。
  六、巧用情感评价,使学生充满自信
  教师要用真诚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经常性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期待和归因,使学生与老师一样,对学习满怀热情,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积极的、有强烈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关心自己的学习,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并把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1)通过情感评价,诱发学生学习策略的元认知意识。教师让学生客观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学会自己有计划地组织和安排学习内容,能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或检测理解情况,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保持适当的心理状态
  (2)运用情感评价,可以将批评转化为鼓励,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寓批评与表扬中,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给学生以内疚的内心体验,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达到批评的最佳境界
  总之,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长期的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3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