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时代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建立中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综合的专业能力培养场所,为学员进一步学习和深化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和智力培养以及科学文化的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劳动者。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中职教育
  工匠精神的特征是职业性、专业性和人文性,这三大特征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这种精神和素养的学生,而语文教学无疑是融入工匠精神的最佳途径。本文将对新时代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018年九月份,工匠精神被定义为中国自古以来具有的民族精神和发展基础依托,从高度的专业精神、严谨的态度、优秀的创业精神中得到了体现,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基础,反映了无数先辈的智慧和思想。对于中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养,院校语文教师要对政策方针和教材内容读通、读懂、读出自己的感悟,不仅要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还要了解文章中使用的语言技巧等,找出哪些因素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思考,要发现问题,要放弃懒惰和定向的心态。
  一、积极加强合作研究探讨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学习,思维是狭隘的,接触不到新事物和思想。”他补充说,“相观而善之谓摩”,这表明相互观察和互补的学习文化自古有之。“自主”是指运用个人的主动性而不是依赖他人,在当今社会,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个人独立、团结与合作都是时代的需要。教师培训不仅重要,而扎实的基础是前提。教学结构应包括培养工匠精神。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教材合理优化教学目标,制定课程,充分体现工匠在各个阶段的精准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渗透性,这对学习者非常重要。
  二、通过典型例子加深理解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文章内容的中心思想,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更合理地描述三角关系所描述的“专业、耐力和积累”,引导学生朝着学习目标前进。坚持和集中精力的积累显然有助于成功,是帮助学生发展培养自己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通过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精神。与此同时,学习完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写校报,使他们在心中种下一颗“工匠精神”的种子。通过一篇篇的文章,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们受到鼓励,加深他们对“工匠精神”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鉴赏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归根结底,学习的目的体现在对知识的运用上。如果我们不能在实践中运用我们所学,它将使我们的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对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培养更为迫切。加强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与社会的距离,消除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差距,在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如在《人生的境界》一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以强烈的思辨性和哲学色彩理解论证,激发学生对自己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目标。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意义,让学生在课后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实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而且渗透了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深刻理解。总之,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职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教师的考验。
  四、工匠精神和劳动理念的全方位深入
  要把工匠精神和劳动理念深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纳入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完善网络教育、课程教育的培养过程。通过学习和教育实践,让每一个职校生、未来的工匠都明白:“快乐来自奋斗”,“学习的痛苦是暂时的,不学习的痛苦是终身的”,每个愿意做一个有文化有技能的人,都必须能够“忍受暂时的痛苦”。只有怀着快乐的心情努力学习,忍受孤独和痛苦,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和更多的幸福。
  五、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工匠精神
  语文教学的优势之一在于它不仅存在于课堂内容中,而且在课外阅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水平,更接近我们的生活目标。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促进他们精神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特别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重视提高课外阅读的地位,这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书。这些电子书以其简单、有趣、多样化的优势,逐渐取代了笨重的纸质图书。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接触电子书,保证阅读的趣味性和广泛性,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范围。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好书。在编制图书目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人水平的差异,选择适合语文教学目标的图书,但不限于各种名著,这些名著可以作为拓展周边阅读的中心,帮助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名著的深刻内涵。教师挑选的书单必须体现工匠精神,渗透人文情怀。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泛化能力。通过这种阅读,我们还可以集中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坚持耐性和卓越的理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不成熟,文化基础薄弱,自我要求低,没有明确的人生取向和深远的职业理想。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待加强,职业素质尤其是工匠精神更是不足。
  六、结语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建议:“建设一支熟练、创新、知识型队伍,弘扬工作模式和工匠精神。”所谓的“工匠精神”是指在某一特定职业的工作过程中的一种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在社会的体制结构中形成的,是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生产的实际生活中,它意味着对产品的谨慎、精炼,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利益。中职学校要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更多的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祁化智.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J/OL].学周刊,2020(4):12.
  [2]李兵.中职语文课堂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双元制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悟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3):2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1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