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透过近年的疫苗安全事件,对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其发展对策。方法:借鉴美日欧等国的发展经验。结果: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现状包括:缺失技术法规,监管存在漏洞;冷链物流技术滞后,无法全过程监管;冷链物流硬件不足和布局不平衡。而美日欧等国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出台技术标准,规范行业发展;通过明确责任,确保标准有效执行;加强引进和开发冷链物流技术,实现全过程监管;通过宏观规划,确保硬件充足和供应网络均衡。结论:笔者认为国外发展经验有助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并提出了对策;此外还提出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发展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捷径。
  [关键词]冷链物流;冷链药品;第三方物流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4.172
  近年来接二连三地发生疫苗安全事件,疫苗安全频频成为社会热点,作为药品安全的短板,如何促进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再次引起行业的关注。疫苗属于冷链药品,由于性质不稳定需要在冷链条件下储运,通常将不符合温度条件的储运过程称为“断链”。“断链”会导致疫苗有效期缩短甚至失效,对于治疗性疫苗来说,失效的后果极可能是致命的。疫苗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断链”情况,文章透过分析现状,借鉴美日欧等国的先进经验,为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对策。
  1我國医药冷链物流现状
  医药冷链物流是医药物流的分支,以冷链技术保持药品处于低温状态。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呈现规模小、竞争力弱、多级供应的经营模式,而自营的批发企业倾向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发运方式,导致配送段多、费用高、效率低、整体发展水平不发达。
  2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至今未发布医药冷链物流相关的技术标准,而2013年颁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GSP”),包含了关于冷链药品的管理的附录,对医药冷链物流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新版GSP是一部适用于药品经营企业认证和日常监督的法规,而不是技术标准,缺乏对行业整体规划。
  冷链物流技术是保证药品始终保持低温的关键要素。在新版GSP实施后,冷链技术在医药的应用水平有所提高,然而与国外先进冷链技术还有较大距离。由于投入费用高昂,仅有少数批发企业应用新的冷链技术;此外,物流技术,尤其是物流信息和硬件的兼容性,妨碍了批发企业间信息共享和协作。[1]
  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是保证药品始终保持低温的实物保证,冷藏车和冷库保有量最能反映医药冷链物流硬件水平,据中冷联盟披露,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约3万辆,冷库容量约6千万立方米,而美国冷藏车保有量约30万辆,日本则有17万辆。[2]此外,我国冷库布局不平衡,东南部保有量大,西北部保有量小;另有资料显示[3],我国冷库63%分布在东南部11个省市,18%分布在中部,西部12个省市合共只有19%;我国近5年数据显示,新建冷库中东南部和西部分别为24%和17%,在建的冷库中东南部和中西部分别为75%和25%,冷库建设速度差距十分明显。
  3美日欧等国的先进经验
  美国冷链协会发布了《冷链质量标准》,涵盖了冷藏药品包装、温度控制、冷链设施配备标准等内容,为美国医药冷链运输的标准认证提供了基础。政府积极打通冷链物流通道,为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运输环境。[2]在高度市场化催化下,美国80%以上药品通过最大的三家批发企业进行配送,美国药品分销网络层次分明,分工明确。[3]值得注意的是,美国FDA要求生产企业承担供应链的管理责任,由生产企业选择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商、采取适宜的包装措施确保冷链药品不会在出厂后的储运过程中劣化。
  日本药品批发企业数量较多、规模较小,但具有服务半径短、配送可控性较强的特点。[3]此外,针对日本医院医生和药房药剂师在选择药品和生产企业有较大的选择权,生产企业通过雇用医药代表对医院和药房提供精准化的配送服务,保证了冷链药品储运安全。此外,日本物联网技术应用率高,拥有最先进的条码技术与温度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监控医药冷链物流服务质量[2]。
  欧洲以德国为代表,联邦政府首先统筹交通干线和运输枢纽,再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连接,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进行布局。各州、市政府统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企业自主经营和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共同组成物流节点各层次的布局。通过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节点及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不同运输方式的高效转运和有序衔接[4]。
  4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标准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出台医药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可以引导和规范医药冷链物流建设和运作。另外,冷链药品生产企业除了保证产品合格外,还应在包装保护措施、物流方式、追溯流向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医药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应包含冷链技术和物流技术:一方面加强冷链技术的研发和引进,降低企业建造和运作成本;另一方面关注供应链信息和硬件的兼容和对接,诸如实现企业间过程状态和数据的共享,保证供应链信息可获得;企业间冷藏车与冷库实现无缝对接,从硬件上实现“不断的链”。
  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过程缺乏引导、规划和整合,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德国的经验表明,在冷链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政府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地区布局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诸如通过拨出土地布局物流园区;通过政策和税务优惠吸引批发企业进驻园区;通过提供资助或贷款引导企业开发和引进新的冷链物流技术;通过市场准入机制,为医药冷链物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5结论
  医药冷链物流已成为药品安全短板之一,认清我国医药冷链物流的不足,借鉴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扬长避短、发展符合国情的冷链物流模式,并促进行业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医药第三方物流专注于药品物流和配送服务,其设备设施、配送效率、信息化均高于药品批发企业。[5]由于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的发展技术必须要领先于普通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朝着技术专业化发展[6],其有助于改善医药冷链物流发展,包括:实现物流集运化,降低运输成本高,提高配送效率;由于撇开药品经营的枷锁,是技术标准的忠实执行者;为取得更大的市场优势,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和开发,促进冷链物流进步。为此,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是发展我国医药冷链物流捷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曾玉英.中美日医药物流模式对比及启示[J].物流技术,2014(11):23.28.
  [2]邓振华.中外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的差异比较及经验借鉴[J].对外经贸实务,2017(6):89.92.
  [3]袁学国.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
  [4]经蕊.德国医药物流布局及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9(3):64.68.
  [5]郑庆华.产业共生视觉的医药冷链物流研究新思路[J].管理观察,2015(27).
  [6]郑玉香,沈迟爱.我国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发展探析[J].市场周刊,2019(1):16.17.
  [基金项目]2017年度沈阳药科大学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研究”;2018年度沈阳药科大学中青年教师事业发展计划。
  [作者简介]刘昭昆(1980—),男,广东广州人,沈阳药科大学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事管理;张璐雅(1981—),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通讯作者:黄哲(1978—),女,辽宁沈阳人,沈阳药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运作管理、决策理论与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659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