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唐云龙 吴莹莹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在面临人工智能技术的冲击时,需要抓住机遇,改革以往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迎难而上,大胆的从教师师资、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去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进行方法和内容上的改革。就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对策,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群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计算机;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8.080
  0 引言
  最近幾年,伴随着5G、互联网、虚拟现实等高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也慢慢的进入大众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设计类、计算机类的工作领域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想要完全依靠人工智能去取代人的工作地位,目前还是不可能的,即使如此,作为新时代的计算机专业群的大学生,在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时,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新的技术浪潮必然会带来新的技术改革,作为承担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高职院校,理所当然的需要顺应技术变化,对计算机类课程进行大胆的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技术的变化。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开设的计算机专业群课程中,很多课程教学还停留在前五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没有及时的引入新的技术元素,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在计算机基础类的课程中稍微提一下概念,而且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方向去提的,这显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技术发展现状。不管高职院校学生学的是什么计算机类的专业,都需要有足够和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种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掌握一些新技术的基本概念,或常规软件的操作,更重要的是具备融合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只有养成这种能力,以后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工具。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之一: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这两方面目前有很多成熟的工具和方法,这些工具和方法对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在工作中需要用到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的,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和工具应用是大有裨益的。
  1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软件同质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软件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就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举例来说,一般情况下,该专业在三年的时间里,需要系统的学习图像处理类软件、视频制作类软件、特效制作类软件、三维建模类软件等,但是现状是由于采购受到学校经费和其他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一些相关课程中使用的软件,如影视剪辑类软件,几乎都是以Premiere为主,其余的如final cut pro、vegas等用的很少,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就业以后,需要根据就业公司的需要重新再去学习一些新的类似软件。第二个因素就是学校采购软件大部分都是教育版,教育版的软件与实际的企业版在界面、菜单、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会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只学会了一种软件的操作,这一种软件中,只熟悉该软件教育版的界面和菜单,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面对社会上各个企业因规模、类型不同以及多种多样的软件版本,学生需要极强的适应能力去应对这种学习和工作中的偏差。
  1.2 教学内容滞后、枯燥
  以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来说,目前,图形处理内软件,最新版本已经到了Photoshop CC2019版,但是很多院校还是用的Photoshop CS5在教授学生,视频剪辑类软件也是一样,有一些院校仍然使用Premiere较早版本在授课,更有甚者,还在使用绘声绘影类软件去教授影视专业的学生,三维建模类软件这种情况更严重,在当前的市场上,U3D、C4D、Rhino 3D等建模软件越来越多,建模也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但是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是只教授3ds Max、Maya,这些知识教学软件上的滞后,教学内容上,同样也存在着滞后且枯燥的问题,大部分的老师都是按部就班的。只重视软件的基本操作,忽视软件的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内容会导致学生只是学到一个软件的皮毛,无法完整掌握整个软件的全部内容,更是无法深入理解软件的深层次应用,从而使得教学实际与企业需要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背离。
  1.3 教学方法落后
  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软件的菜单设置和操作,高职院校的教师会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先使用授课软件控制学生屏幕,并投放教师机屏幕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再让学生模仿演示步骤再进行逐步的操。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为辅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问题,如果该教师对软件非常熟练,操作比较快,尤其在计算机类软件上,会有大量的快捷键使用,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稍微分心,就会遗漏几个关键操作步骤,从而会导致后面的操作就进行不下去了,无法完成课堂实践环节;再加上,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而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不一致,教师通常要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这会导致先做好的学生在等老师讲解,老师在等大部分学生做完后才能继续讲解的现象。
  2 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2.1 加强师资建设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面对上述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种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第一要素,永远都是在课堂第一线的教师。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教师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首先使教师具备足够的人工智能素养,使教师具备应用人工智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的思维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同时要引导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花更多精力和课外时间去参与人工智能的课题讨论,去运用人工智能的工具和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上,要多引入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多学科融合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2.2 课程建设要立足人工智能+的思路
  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改革与建设要立足人工智能+的思路,根据计算机专业群下的不同专业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比如,针对大数据、云计算等对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有较高要求的专业专门开设数据挖掘的课程,在教师系统指导下,学生应该掌握一种数据挖掘工具,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去选择难度大一点如Gene Xpro或WEKA ,或者是简单一点的 MATLAB 数据挖掘工具。
  2.3 將人工智能引入课堂辅助教学
  人工智能在教育、培训行业的应用一直是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探索、研究的一个方向,而作为计算机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更有必要将人工智能与课堂辅助教学相联系,教师灵活运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助教师更好的管理课堂,并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实施,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看到人工智能在各方面的应用,从而起到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2.4 成立人工智能学习小组和学生社团
  针对一些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人工智能,可以采取成立人工智能学习小组和学生社团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的学习。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应用都很有前景,所以需要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学习,从而发现人工智能更多的应用,这些非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在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可能不够扎实,所以采取在课余时间通过培训、讲座、网络在线课程等方式进行学习,再通过人工智能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将这些有共同爱好和学习兴趣的学生联系在一起,指导教师加以指导,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3 结语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7月,在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17年10月,人工智能进入十九大报告,同年12月,国家《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国家有关人工智能宏观政策的频繁发布标志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而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例如教学软件同质化、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需要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借助人工智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从教师、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学生等各个方面去有效的解决问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掌握足够的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充分的人工智能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洋,陈维维.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及其教育应用[J/OL].软件导刊:1-5[2019-11-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671.TP.20191122.1643.102.html.
  [2]张燚.人工智能时代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探讨[J].职业技术,2019,18(12):27-30.
  [3]言雅娟.人工智能下职业教育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9(46):255+257.
  [4]黄艳鸿,周有娣,朱汉阳.人工智能在高职院校企业实践培训中的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21):207-208.
  [5]张志祯,张玲玲,徐雪迎,等.人工智能的教学角色隐喻分析——以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领域高影响力项目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9,(11):24-37+57+93.
  [6]黄敏.“新工科”背景下电子专业本科人工智能教育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74-75.
  [7]张娓娓.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1):235-236.
  [8]刘德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变革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1):106-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2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