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昊

  摘 要:当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革,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提档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缺点日益显露。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表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以生态文明战略为指导思想,在深入调查松江区泖港镇多户典型家庭农场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导致其生产经营面临实际困难的诸项客观因素,并结合各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总结出的优势经验,提出促进松江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和经营思路。
  关键词:家庭农场;三产融合;生态文明;综合性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118-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化肥,种子,农药价格持续攀升,小农户从事农业生产获得收益不断降低,大量农民放弃土地,转而进城务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上海市郊的松江区从2007年开始探索发展家庭农场,至今已有十一个年头。土地交给谁来种?农民怎样通过从事农业生产增收致富?松江给出了答案。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上海之根”的美称。明清时期松江府是全国粮棉生产重地,当地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独树一帜。松江家庭农场取得的成绩不再赘述,本研究主要针对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通过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家庭农场在不同发展阶段归纳出来的优势经验,并结合生态有机农业发展的潮流趋势,试图为松江探索出一条具有一定革命性的三产融合发展的新道路。
  一、松江家庭农场发展的短板
  1.产业结构单一,效益增长乏力。截至2018年末,松江家庭农场发展至966户,其中稻作面积占比达全区农田95.7%,户均经营143.4亩,全区家庭农场水稻平均亩产585.5公斤,户均年净收入约为12万元。照此计算,家庭农场人均月收入仅有5 000元。务农收入高于务工收入是松江家庭农场发展的源动力,然而从数据测算来看,户月均1万元的纯收入对应经营近10公顷的土地来说,其投入产出比仍然较低。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而造成土地、资金和劳动力要素被按照城市市场重新定价,导致产业化农业所能增加的收益极其有限,在此背景下,生产类型越单一、规模越大、其面临的風险也越大[1]。例如,受非洲猪瘟影响,今年松江家庭农场的养猪大户普遍表示损失惨重。另外,受国际粮价天花板价与收购价倒挂的制约,家庭农场单纯经营粮食种植,其规模又因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制约,不可能向西方大农场那样靠成百上千公顷的规模收益来降低单位成本。在家庭农场经营初期,适度的规模尚可获得较为可观收益,随着外部要素价格的攀升,单纯经营粮食的效益逐渐降低。
  2.自身区位优势认识模糊,对消费热点缺乏敏感。在松江区经营农业生产最大的优势是上海近郊这一区位优势,上海市区市民是国内消费能力最强的群体,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了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大家开始迫切追求绿色生活方式,众多的中产阶级家庭不再关注口感、观感等传统要素,转而越来越关心食物的绿色有机性和消费参与度。以社会化和生态化为内涵的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开始成为潮流。而市郊农村由于生态文化的多样性和亲自然的特征,成为中产阶级家庭关注的热门话题,农业不仅可以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更拥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泉水、优美的田园风光等生态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目前,松江家庭农场规模化、单产化、机械化、化学化的生产经营显然无法满足新兴消费增长点。
  二、发展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路,发展多元经营模式。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经营结构多元化的宣传引导。松江家庭农场目前的经营结构仍以传统的大规模单一作物种植、养殖为主。为提高经济收益,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竞争能力,松江家庭农场应拓宽经营范围,不断优化结构,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等多种经营的组合。其次,松江家庭农场主应积极实现从卖“稻谷”向卖“大米”的产销模式转变,充分延长产业链,对稻谷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附加值。同时,要充分发掘松江“上海之根”这一文化优势,将相关农耕元素融入到松江大米之一商标品牌之中,并进行简单文创设计,为松江大米穿上文化的外衣。如此一来,松江大米不仅是口味品质的代表,更成为了一种文化消费的时尚标签。
  2.建立高级合作社,促进资源全面整合。目前松江家庭农场产生了众多以提供农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生产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提供的机械收种、联合产销、农技推广等简单生产服务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高要求。当地应联合专业人员,在信任基础上建立起高级合作社,即以金融法律、农业科技、生物检测、信用互助、集中购销、市场联系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合作社。建立高级合作社主要有以下作用:第一,对接市场。高级合作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服务,其一端连接城市高端消费群体,一端连着农场,形成产销互助直接对接。同时,高级合作社能有效降低城市资本进入农村时应对成千上万农户的交易成本,降低了资金进入小微农业的门槛,并提高了农场的市场综合谈判能力。第二,构建起“农贷通”金融服务平台,有效畅通农场主、企业、金融机构的对接。以集体为单位,利用土地承包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生产设施所有权等各类产权抵押融资并提供担保服务,为家庭农场的经营提供投融资衔接便利[2]。第三,对村集体资源进行全域整合开发,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对山水田林湖草通过规划设计,让每个菜园、果园、茶园、稻田、农房汇聚成一个大田园、大公园、大乐园,最终把乡村变成一个开放式的田园综合体。使得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产业更美丽,为以农业生产、民俗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打造景观亮点。单家独户的农场因片面追求收益率,很难自觉做结构调整,只有合作社统一规划,联动实施,改变现有生产格局才能达到村集体整体生态景观布局改善的效果。
  3.发展生态农业,深度挖掘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第一,在“一产”生产过剩环境制约下,应拓宽经营思路,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构建农业生态圈、创新产业链,以地处上海市郊的优越地理位置为优势,面向消费能力较高的上海市民新需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优质良种,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优先使用农家肥以恢复土壤有机质,并以高级合作社为载体,建立长效生态农产品检测指标体系,打造高品质,低农残的绿色有机粮蔬商标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松江粮蔬贴上绿色有机的高颜值、高价值的标签。第二,瞄准松江区“特在文化、长在农业、优在生态、利在近郊”的优势,深挖现代农业多功能性。作为一个农耕开国的民族,中国的乡村创造并保存了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农耕技术、农业遗产,还形成了一整套价值、情感、知识和趣味文化系统[3]。松江家庭农场主应创新经营理念,把自己的农场设计成集哲学追思、文明溯源、观光休闲、亲子教育、文化展示、采摘品尝、参与体验为一体的综合农园,通过举办例如“寻古品果—大美松江,瓜果飘香”农产品采摘展销节、亲子农耕体验日等活动,将农业生产的春播、夏锄、秋收、冬藏的各个环节都设计成可参与体验式的文化活动。这种方式恰好符合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既丰富了供给内容,将供稻米转变成供文化、供自然、供体验等的题材,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更为农耕文明的传承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语
  松江地处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市,发展家庭农场,打破了小农格局,总结出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但在发展中,不能一味地扩大产业规模,大干快上着搞西方的大农场模式,而是应把目标聚焦在如何实现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的有效发掘上,让农业变成内涵丰富、多产融合、优质高效、收益可观的新业态。松江家庭农场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康庄大道,让古老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为世界农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  温铁军,罗士轩,董筱丹,刘亚慧.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形式的创新[J].中国软科学,2018,(1):1-7.
  [2]  李明贤.缓解农户“融资难”也须从需求侧努力[N].湖南日报,2017-05-25.
  [3]  刘忱.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J].中国领导科学,2018,(1):91-95.
  收稿日期:2019-10-28
  基金项目: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201911639002)
  作者简介:赵昊(1999-),男,宁夏隆德人,学生,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5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