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宏胜

  摘 要: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地区生产总值、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11个指标,构建影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因素的指标体系,并结合贵州省2013—2017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计算出11个指标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关联度大小,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關键词:贵州省;乡村旅游;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147-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也逐渐对环境优美的乡村心生向往[1],因此,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乡村旅游在缓解城镇居民生活压力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三农”发展,为解决农村就业压力,减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全面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质量,为实现我国乡村振兴做出重要贡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乡村旅游的相关重点,提出了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但由于乡村获取信息渠道有限,人才与交通上的短板[2],忽视生态环境,盲目开发[3],并且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模仿建设,没有创新意识,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等问题[4],造成乡村旅游发展效率低与发展缓慢的状况。因此,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迫在眉睫。
  一、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贵州省作为我国首批“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及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战略优势,而且旅游业是当前贵州省重要的经济支柱,未来贵州省将会着重打造发展质量更好的乡村旅游。近年来,贵州省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相联结,实行“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工程。目前贵州省乡村旅游自然村寨突破3 000个,12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农家乐近1万家,覆盖贫困户32万户107万贫困人口。2017年,贵州省乡村旅游完成投资额120亿元,接待游客3亿人次,总收入达1 500亿元,带动全省29.9万贫困人口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贫困户收入渠道,加快了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的转型,改善了农村地区农村人居环境。
  二、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
  1.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数据均来源于2013—2017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具体(见下页表1)。
  2.分析方法。本文指标选取参照熊友平[5]并根据贵州省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国内旅游收入作为参考数列,把影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11个因素作为比较数列,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国内旅游收入与11个因素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通过对数据进行无量钢化处理,求出最大值与最小值,并使用公式:
  运用式(1)计算出关联系数,运用式(2)计算出关联度,其中,?籽为分辨系数,0<?籽<1。本文?籽取0.5,计算各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度(见下页表2)。
  计算结果为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77479,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770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735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798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76365,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74697;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77160;星级饭店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65246;公路线路里程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69887;旅客运量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69344;森林覆盖率与乡村旅游的关联度为0.69239。
  三、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计算得出,本文所选取的影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11个因素指标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5,说明11个影响因素指标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关联,同时也反映出11个影响因素指标对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从影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指标体系来看,11个指标的灰色关联度由强到弱的排序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线路里程>旅客运量>森林覆盖率>星级饭店。
  从影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指标来看,灰色关联度大于0.7的分别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数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灰色关联度的强度来看,反映出乡村旅游业是贵州省的主导产业。根据2017年贵州省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得出旅游收入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2.56%,可见乡村旅游对贵州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地区生产总值与乡村旅游灰色关联度较高。此外,贵州省作为我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场”,农村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同时也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与工资性收入,新时期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力量。因此,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乡村旅游关联度较高。人才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证,贵州省近年来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对中高管理层以及导游人员的培养。因此,教育毕业生数与乡村旅游灰色关联度较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乡村旅游灰色关联度较高,说明社会消费品零售量大,也说明游客大部分为外省游客,外地游客的增加,刺激了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增长。同时也反映出本地游客尤其是城镇居民在乡村旅游中的潜力较大,需要进一步的挖掘。   从影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指标中来看,灰色关联度小于0.7的分别为星级饭店、公路线路里程、旅客运量以及森林覆盖率,表明贵州省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要注重在酒店餐饮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灰色关联度排在第十与第十一名的星级酒店与森林覆盖率,贵州省部分地区经济条件有限,高档酒店较少,無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除此之外,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盲目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造到破坏,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加大乡村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
  四、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升路径
  1.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一直是经济较为落后的贵州省的一个短板,尤其是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上,无法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因此,要加大乡村旅游资金上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建设乡村道路、公共卫生间、停车场以及垃圾分类箱等设施。在乡村旅游景点不仅要建设满足游客的生活需求的便利店、餐饮店、旅店等,还要考虑游客的休闲需要,建立休闲娱乐区和购物点等,并要保护好乡村旅游景点的环境建设,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5]。
  2.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贵州省乡村旅游景点中的就业人员大部分是当地农民,他们文化素养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服务培训,在服务上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严重地影响到景点的服务质量。因此,发展乡村旅游要注重人才的培养。首先,在乡村旅游景点要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培训服务方面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提升文化知识水平。此外,培训后要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考核,并且将培训与服务人员的绩效挂钩,以此来激励服务人员参与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其次,乡村旅游景点要加大对高校与社会其他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定期向高校或社会服务机构派送服务人员前往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乡村旅游景点也可聘请专业的服务培训机构人员,到景点专门对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乡村旅游景点也可与高校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当地工作,以此增加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景点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3.合理开发,保护与利用并重。贵州省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必须要遵循事物客观规律,按照科学、合理以及可持续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保护好传统农村文化,保留好农村传统习俗与节日,比如安顺蜡染、苗族“芦笙节”、侗族鼓楼、瑶族“盘王节”等,神秘而悠久的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乡村旅游景点保护与利用的工作:首先,对贵州省当前乡村传统旅游资源进行核查,摸清具体的乡村旅游资源,了解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只有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规划,避免出现盲目跟风现象,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其次,对损坏的传统建筑物或面临失传的传统手艺等,要及时地修复和保护,使其保持原有的风格。最后,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保护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能够与乡村旅游实现真正的融合。
  4.避免盲目跟风,保持当地特色。因乡村旅游能够满足大部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为当地带来较高经济效益,近几年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热点,全国上下大规模地开发乡村旅游景点。但是开发的乡村旅游景点在规划布局、整体思路上大都趋同,造成了游客对乡村旅游产生抵触心理,部分景点无游客观赏,造成大量财力物力的损失。因此,在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时,切勿盲目跟风。因为游客喜欢的是每个地方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景色。在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在利用本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基础上,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既尊重文化历史传统,又保持地方特色,这样既能够减少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本,而且还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贾爱顺.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特征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8):200-204.
  [2]  毕兰.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9,(8):55-57.
  [3]  张旭想.浅析新时代我国乡村旅游短板及品质提升路径[J].农业经济,2019,(6):49-50.
  [4]  吴杰,苏维词.以“文化+旅游”推进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9,(3):35-36.
  [5]  熊友平.湖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因子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视角[J].东北农业科学,2018,(6):53-57.
  收稿日期:2019-10-28
  作者简介:张宏胜(1993-),男,河南光山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发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05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