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在了解资产证券化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特征以及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能性,提出优化企业实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有效路径,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价值。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优化路径
1 企业资产证券化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资产证券化”一词在美国被首次提起之后,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因表现形式多样,“资产证券化”被应用在了各个领域,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较多,相关业界和学界因各自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定义也各不相同,具体内涵被概括为以下几点:
业内对“资产证券化”的一般定义较多,将之予以综合之后,目前被普遍认同的广义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一种融资方式,它可以用直接融资取代传统的间接融资,这种高效率的资本市场运作是为了取代原有的低效率金融中介。
狭义的“资产证券化”相比广义的概念更为深入,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定义“资产证券化”:首先,学者们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收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将它们进行结构重组之后,再转变为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证券”,所以一部分人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融资的过程。其次,学界中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融资技术,这项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是,“它通过将批量的现金流与公司的其他资产分离,达到能使该现金流变为基础发行证券的目的。”最后,“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一种制度创新,“它以收入的现金流为基础,把公司债权转换成了市场上可投资的证券”。
通过综合上述广义和狭义的“资产证券化”定义,其内涵可以概括为:“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能帮助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的有效方式,它以一定的技術为手段,将企业内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进行风险重组,进而转换成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资产证券来促使非金融企业达到最终的目的。
2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特征
(1)以资产收入为导向。国有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依靠的是自身的信用,同样,资金的供给者看重的也是资金需求方的信用,很少一部分会将需求方的特定资产质量作为资金拨给的依据。具体而言,资金供给者要先进行评估,在对资金需求方的企业经营、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们再来决断是否进行融资。当确定融资之后,资金供给者才会来关注需求者抵押资产的具体情况。相反,资产证券化靠的不是信用,而是以企业资产未来的收益能力为基础进行融资。资金的供给者此时就不会考察需求方的信用,它需要做的是将未来现金流的可靠性予以考察和证实。所以说,资产证券化是以国有企业的资产收入为导向来进行融资,原有的信用融资方式被取而代之。
(2)以结构融资为基础。结构性融资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不会将企业权益人的信用水平与资金池的偿付能力划在一个水平线上,也就是说,即使最后企业不得不进行破产清算,企业的权益人即使没有偿款能力,此时也不会动用企业资金池内的资产。所以说结构性融资的过程是一个相对严谨的交易结构,它的存在实际是一种保护手段,目的就是保证能实现破产隔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结构性融资就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国有企业的权益人通过这种结构性融资,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税收政策优惠,融资渠道还能通过出售资产而进一步拓宽,这样的融资手段既不会增加企业权益人的资产负债,也可以将资产证券顺利发行。
(3)以较低成本为准则。资产证券化相比传统的融资方式会在过程之中产生一些额外的费用,比如来自服务、律师、承销等方面的费用,但是从整体上看,它产生的费用加入成本之后,还是比传统融资方式的整体成本要低。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资产证券化已经将交易的结构进行了更改,它不用通过折价销售来吸引投资者,而给投资者的利率也不会因此抬高,企业权益人的融资成本也就降低了;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时虽然会产生多项的费用,但实际上每项费用与交易总额形成的比率并不高。所以整体而言,国有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成本并不高。
3 国有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可能性分析
(1)宏观环境予以支持。目前,国有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越来越广阔,原因就是外部的宏观环境正在逐渐完善。一方面,从市场环境上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得中国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完备,这样有利的环境为国民经济金融化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在金融市场监管能力的提升,对于监督金融创新市场这方面的工作也能更加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从法律环境上看,我国无论是经济还是金融等方面的法律,都在不断完善,因而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的开展就有了法律的保护与支撑,同时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交易也能在有序的规范下进行。
(2)微观环境基础良好。科学管理、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等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目前正在建立的新内容,国有企业对于新制度的认识使得其对于市场竞争有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企业渴望降低财务风险,并朝着更为独立的经营模式发展,这种资产证券化动力的增强为企业之后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微观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开始具备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也就是稳定的未来现金流资产,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资产能够帮助我国国有企业更快地推行资产证券化融资。
4 优化国有企业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路径
(1)完善风险管理。虽然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能使其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同时在过程之中也伴随着风险。从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到合同协议风险,类似种种都会出现在资产证券化融资的进程当中。与所有其他的融资方式一样,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融资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但是利用信用增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具体而言,国有企业通过第三方以信用证方式进行担保,能为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质量提供物质保证,加之其他专家的相关意见书,使得投资者也能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
(2)建设诚信企业。我国国有企业之间一直存在着相互拖欠贷款、应收账款逾期等问题,这也是影响企业经济运转的一大阻碍。一旦债务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还款,那么无论是企业还是机构都不能将现有的现金流进行合理分配,企业证券化资产的融资过程因而受阻。为了使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融资业务能顺利地开展,就要帮助企业建立起诚信,具体而言,首先,增强守信观念。通过宣传企业必须具备的诚信等内容,让国有企业从自身能深刻了解到诚信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它是帮助企业在市场中立足的根。其次,建立制度保护。除了渗透诚信观念,诚信制度的建立也很必要,通过记录参与证券化企业的守信内容来对其进行约束。最后,通过法律保护。法律既能维护国有企业的诚信活动,又能监督企业使之能一直按照诚信秩序进行融资。
(3)注重人才培养。作为一项融资业务,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既具有综合性又兼具复杂性,它不仅仅是融资,还涉及多个领域,国有企业想要胜任这个工作,只有匹配专业的金融人才方可。企业的金融工作者要进行融资业务,除了要必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能力以外,还要充分了解当下我国市场经济以及自身企业发展的情况。但是就目前金融界现有的人才来说,他们的整体质量是很难达到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要求的,因此,国有企业想要顺利进行融资工作,就需要培养出相关的金融人才,储备一支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力强的专业队伍。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熟悉资产证券化的内在运作机制,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丰富市场的资本结构,创造出能适合国有企业进行产品交易的创新平台。
参考文献:
[1]衣宝莲.关于中国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的分析[J].经贸实践,2016(3):136.
[2]万娜娜.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现状及动因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6.
[3]陈训梅.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7(13):2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16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