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青海省农牧区电商发展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进入“互联网+”时代,青海在我国发展农牧区电商的各种政策导向和市场牵引下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相对发达地区而言青海农牧区比较落后,发展农牧区电商意识欠缺,农产品结构单一,以及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等因素制约了农牧区电商更好地发展,因此要从提高发展农村电商意识,培育电商带头人,加强电商应用平台建设,做特做强优势产品等方面来促进青海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农牧区电商;电商扶贫;电商应用平台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5.166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发展农村电商有利于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质量,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推动者。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现代流通方式,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农村电商是互联网与农村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对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民创业就业、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郭承龙,2015)。我国农村电商业务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几年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上稳步提升。2009年我国农村地区电商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淘宝村仅有3家,到2016年已增至1311家,销售额达8945亿元。农村电商发展依赖于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更具多样性,农村电商市场更加开放,农村电子商务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趋势(马丽,2016;凌红,2017)。加强农村电商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提供有效途径和发展切入点,是完善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部分。
  1 青海省农牧区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务部等19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等文件精神,青海省出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分别就加快全省农村牧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搭建农牧区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农牧区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农牧区特色农畜产品可电商化水平、打造“农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强化农牧区电商人才培训、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为推动全省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截至2016年,青海省已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0个,乡(镇)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点2000余个。2015—2016年,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79亿元,用于支持湟中、互助、大通、民和等11县开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2015年示范四县(湟中、互助、祁连、共和)完成财政资金拨付3944.12万元,共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4个、县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4个、40个乡镇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和398个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实现网络交易额1343.52万元。
  各地发展农牧区电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湟中县引进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项目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平台,利用其成熟的服务平台及运营体系,帮助本地项目实施企业改变运营模式,创新电商发展思路,采取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合发展的形式,推进县域电商发展;祁连县完成淘宝“特色中国·祁连馆”建设并开始交易。同时,4个综合示范县完成了107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建设,并初步发挥效益。如祁连县贫困村的黄蘑菇网上卖到650~700元/斤,互助、湟中县的土鸡最高卖到280元/只,土鸡蛋卖到5元钱/个,实现了农产品优质优价,电商扶贫新模式成为广大农牧区实现增收脱贫的新途径。此外,平安、乐都、刚察等非示范县(区)也积极开展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成海东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基地、平安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刚察县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总体来看,各县域发展农牧区电子商务的氛围浓厚,势头良好。
  2 青海省农牧区电商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牧区快递物流与电商协同发展能力不足
  一是青海省农牧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居住地较为分散,快递服务成本过高,因此,大多数农村牧区目前尚未设置快递服务网点。虽然中国邮政业务网点能够覆盖全省90%以上的行政村,但这些网点并未全部具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功能,物流时效性较差,不能有效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求。二是全省快递企业末端网点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农村牧区快件及时送达率、包裹完整率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全省网络宽带覆盖率和普及率较低,覆盖率不足50%,物流通网络不通、网络通物流不通、物流和网络均不通的现象较为普遍,现有基础设施无法有效支撑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开展。四是政府各部门在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方面,缺乏合力,各自为政,现有资源等得不到有效整合,存在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的现象,反而弱化了农村电商发展基础环境。
  2.2 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
  青海省绝大多数特色农畜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相对苛刻,即便是冷藏运输,要达到产品最佳品质,必须按照严格的温控标准进行储藏和运输。目前,全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青海省已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冷链物流建设试点省份,并获得商务部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用于全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但该体系的建成、发挥成效尚需时日。部分地区运距长、冷链运输成本高,特色农畜产品实现大批量“走出去”较为困难。此外,物流标准化、自動化、信息化程度低,物流行业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低,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覆盖区域少、服务能力不足等因素同样制约着农牧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单打独斗”的现象仍然存在,电商企业、快递物流、网络通信、金融服务类企业间缺乏合作,无法有效解决农村牧区电商“最后一公里”的发展瓶颈。
  2.3 农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较低   一是青海省多数地区养殖种植户经营相对独立和分散,既缺乏品牌意识,又缺乏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农畜产品交易模式较为传统,产业聚集效应和品牌效用较难体现。中国驰名商标、青海省著名商标数量有限,青海品牌在国内市场整体影响力不足。二是全省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的农畜产品生产企业数量有限,仅少数地区能够建立起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作为农畜产品主要产地的农村牧区则十分缺乏。标准化生产、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功能的缺失,限制了多数优质农畜产品开展网络销售,通过电商物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更为困难。目前省内农村电商的运营方式,仍以网络代购、代缴费为主,受农畜产品电商化程度低的影响,通过网络实现的农畜产品上行存在很大困难。
  2.4 专业电商、物流人才匮乏
  目前,青海省部分地区已涌现出一批如门源县“藏觅公社”、互助县“李丰公社”等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成功实例,较好地证明了人才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整体看,全省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专业电商和物流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发展方面,更是缺少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才,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物流配送、文化创意、经营管理等环节频频遇到问题,却无法得到快速有效解决。除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电商产业聚集区人才相对集中外,省内多数地区和企业对电商、物流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长期持续存在。据省教育厅提供数据,目前我省共有5所学校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其中本科高校2所,分别为青海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高职院校1所,中职学校2所。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220多名,专业师资共有37名。无论是学生还是专业师资数量都十分有限,较难满足全省电商行业发展人才需求。
  3 青海省农牧区电商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优化农牧区电商物流发展环境
  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为抓手,结合已出台的《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推动“互联网+”在农牧区应用,不断完善农牧区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整合省内各部门政策、资金及农牧区现有商贸、金融、交通运输等资源,推进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协同发展,打好农牧区电商发展基础。
  3.2 加强全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结合全省冷链物流项目组织、选取等工作,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合理规划、统筹布局,制订切实可行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方案,推动冷链配送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省生鲜农畜产品“走出去”提供硬件保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物流企业、快递企业的培养培育,提升物流行业组织化、信息化、集约化水平,推进物流标准化进程,实现降本增效。加快农牧区快递网络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快递下乡”工程,鼓励快递企业利用村邮站、供销社网点开办快递业务。参照外省市已执行的政策,建立鼓励机制,对实现省内农畜产品上行的快递物流企业、电商企业按照成交笔数或成交金额,给予一定的奖励,强化农畜产品上行动力的同时,注重品牌培育,协同推进电子商务和物流快递共同发展。
  3.3 加强品牌建设和规范化生产营运能力
  结合“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引导支持企业创建和培育品牌,选择有实力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不断完善全省农畜产品品牌培养机制,结合“青海老字号”创建工作,加强“青海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引进相关服务单位和机构,推动当地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强化特色农畜产品可电商化程度。提升电商运营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意识,形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机制和预防措施,杜绝网络特殊事件发生或发酵。
  3.4 加强企业间沟通合作
  鼓励企业之间整合优势资源,开展业务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支持金融企业加强同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合作,增加信贷支持。鼓励邮政、顺丰、韵达等快递物流企业发挥自身物流配送优势,为省内电商企业开展业务提供物流配送支撑。鼓励电商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或营销方式协助快递物流企业开展电商业务,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线上线下互动,推动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展。鼓励“快邮”合作,引导快递企业充分利用邮政企业遍布城乡的网络优势,提升投递深度,缩短服务实现,实现资源和优势互补,切实有效推进农村牧区电子商务发展。
  3.5 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设立青海省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电子商务及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电子商务资金使用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将符合条件的快递企业和项目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及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项目资金支持范围。积极会同省内有关部门,完善本省财政专项资金细化支持方向、标准,以及项目验收要求,整合政策及资金资源,强化电商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通过资金补贴的方式,鼓励物流企业加快农牧区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推进我省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网络全覆盖,提升农村牧区电商物流综合服务效率。
  3.6 加大人才培养培育力度
  加大电商及物流人才引进投入,吸引中高端电商及物流技术、运营、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来青创业就业。建立电商、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电商及物流人才储备。鼓励院校与邮政、三通一达等快递企业、朝阳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电商产业聚集区企业对接,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及业务技能培训基地,推动产学联动,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金融等人才培育,鼓励大学生、农民工、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我省农村电商及物流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农牧区电商及物流人才队伍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承龙.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J].经济体制改革,2015(5):110-115.
  [2]马丽.“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16(11):93-94.
  [3]凌红.网络经济视角下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3):108-110.
  [4]邱淑英,紀晓萃.基于农村经济发展新思路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J].企业导报,2012(4):155-156.
  [5]陈亮,盛振中,徐高春,等.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5)[R/OL].[2016-11-15].https://www.jianshu.com/p/6a24c126d8f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22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