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优化对策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不仅增加了市场活力,还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还不合理、机制尚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且多数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差,这阻碍了它们的健康长远发展。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太原市中小企业进行调查,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基本调查内容,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20)10-0056-04
  一、引言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认为中小企业具有“56789”的特征,即: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就业机会由中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占企业总体数量的90%以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也肯定了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表明我国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經济支持,2019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完善税收政策并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改进服务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六个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指导。由此可见,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够合理、管理制度尚不规范、对风险的识别度和防御能力较低、在日常经营中缺乏科学性,这些问题阻碍了它们的健康长远发展。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抵御风险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保证[1]。因此,中小企业有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2018年3月,太原市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太原市将坚持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用新模式、新业态、新体系改变过去的发展范式,为全国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发挥示范效应。因此,本文以太原市中小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太原市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状况以及发展现状,总结了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及优化对策,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指导建议,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太原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太原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目前,太原市中小企业在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70%以上的创新、发明成果来自中小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是目前中小企业主要特征表现在“小、乱、差”,“小”即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乱”即中小企业存在恶意竞争,市场不规范现象;“差”即中小企业的整体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整体来看,中小企业不仅存在着融资难、创业难等问题,还受其自身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的限制。
  (二)太原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调查总体情况分析
  为了分析太原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及内部控制情况,本次调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以实地填写调查表的方式为辅,共收回问卷71份,可做研究问卷66份。问卷调查主要根据内部控制五要素设置,其中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2]。
  此次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真实可靠,此次调查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或会计人员来填写。在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中,企业管理人员29人,占总人数的43.94%,会计人员37人,占总人数的56.06%。
  从被调查企业的成立年份来看,成立2年以下的企业有40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60.61%;成立3—5年的企业有13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9.7%;成立6—10年的企业有8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2.12%;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有5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7.57%。
  从被调查企业所属的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26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39.39%;装修业7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0.61%;服务业19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28.79%;制造业7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0.61%;房地产业4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6.06%;其他行业3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4.54%。
  本次调查问卷将企业资产规模划分为5个层次,其中10万元以下的企业数为0;10—50万元的企业12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8.18%;50—100万元的企业21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31.82%;100—500万元的企业25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37.88%;500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2.12%。
  从调查结果来看,60分以下(含60分)的企业23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34.85%,60—90分(含90分)的企业42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63.64%,90分以上的企业1家,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1.51%。总体来看,60分以上的企业占大多数,表明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且实施状况较好,但还有一部分企业分数不太理想,这表明企业在认识以及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此次调查报告覆盖了不同领域、不同规模及新老企业,样本构成合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太原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三)太原市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调查具体情况分析
  1.控制环境。(1)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0家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很重要(占75.76%),有16家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可有可无(占24.24%),认为内部控制不重要的企业有0家。由此可知,大多数企业认识到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2)对已发布规范的了解。有23家企业(占34.85%)表示对已发布规范很熟悉,43家企业(占65.15%)表示只是知道一些,并没有过多的了解。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大部分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于已发布规范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可见,政府相关部门缺乏对已发布规范的讲解和大力宣传,中小企业对内部控制规范的认识也有待提高。(3)内部控制参与者。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整个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有效配合,有40家企业(占60.61%)的被调查者认为本企业内部控制只是高层活动,员工没有参与,只有26家企业(占39.39%)的被调查者认为本企业全体员工参与了内部控制活动。这表明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存在着高层领导决定一切的现象,对于员工意见的采纳造成了阻碍,小部分企业认识到了员工参与的重要性。(4)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良好发挥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次研究从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否为同一人的角度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49家企业(占74.24%)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做到了分离,17家企业(占25.76%)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为同一人。這说明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中小企业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5)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精神脊梁,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调查显示,28家企业(占42.42%)认为本企业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且制度完善,38家企业(占57.58%)认为本企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一般,虽然有一定的制度但是并不完善。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认识和发现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本次调查主要从企业风险管理认识情况和风险机构建立情况进行分析,只有19家企业(占28.79%)认为本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强,47家企业(占71.21%)认为本企业风险管理意识一般。从整体看,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还不高。根据企业风险控制机构的调查显示,17家企业(占25.76%)表示已经建立风险控制机构且较为完善,39家企业(占59.09%)表示本企业的风险控制机构虽然建立但并不完善,10家企业(占15.15%)并未建立风险控制机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中小企业对于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构的企业较少,说明企业对风险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
  3.控制活动。从企业控制方法及措施的调查来看(见表1),选择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的企业占比都在60%以上,实施预算控制的企业最少,只占所调查企业的9.09%。这说明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审批控制等的重要性,但对预算控制还缺乏了解和关注。
  在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措施中(见下页表2),企业对于采购材料计划、财产物资专人管理以及专人盘点的实施比例较为平均,但是总体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整体来看,企业对于财产物资的盘点和整理缺乏关注和必要的重视。
  对企业会计人员配备情况的调查发现(见下页表3),一半企业选择本企业配备会计和出纳,一半企业选择本企业设置出纳岗位,外聘代理记账公司来担任会计。但是代理记账公司和兼职会计对企业的了解有限,只是根据日常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难以提出有利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建议,同时也无法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4.信息与沟通。在信息沟通与传递问题的调查中(见表4),认为企业重视且完善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对信息沟通与传递的重视程度一般,并不完善,这表明企业对于信息沟通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还需要更注重信息的沟通。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中(见表5),仅有17家企业(占25.76%)建立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全面覆盖的企业有12家(占18.18%),54家(占81.82%)企业没有全面覆盖,难以实现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内部控制系统及时更新的企业仅有11家(占16.67%),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企业数量更少,仅有7家(占比10.61%)。这说明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落后,大部分企业没有实现不同业务模块之间的数据信息同步更新与实时共享。
  5.内部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情况的调查中(见表6),做出肯定回答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企业持否定态度,认为企业在内部控制的监督方面还很薄弱,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检查,也未不断修正。
  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构设立情况调查中,有18家(占27.27%)企业通过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审查,有6家(占9.09%)企业由审计机构行使监督检查职能,有2家(占3.03%)企业通过纪检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有3家(占4.55%)企业通过其他部门,但仍有37家(占56.06%)企业并没有设置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说明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还缺乏认识,没有发挥内部监督审查、有效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急需改善
  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但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实施内部控制方面,企业员工的参与度不高,大多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是高层领导的责任,只有少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需要全员参与;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高[3];对内部控制现行规范的认识上,大部分企业虽然认同内部控制理念,但并没有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落地实施。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小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企业人员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风险管理机构设立较少,虽然这与企业规模有很大关系,但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风险防范的认识不足,过度重视发展速度,追求高收益,却忽视发展质量,未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难以预测企业面临的风险,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相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时更新尤为重要,但是大部分企业并未根据制度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及时进行修正,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机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许多内部控制问题未得到及时反馈和有效解决[4]。企业对事前和事中控制的认识不全面,更多地开展事后检查,未对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预防,导致实际实施情况与预期目标产生偏差,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四)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在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情况一般,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缓解代理问题,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信息沟通不畅通,主要原因是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很容易独断专行,导致员工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不愿意与领导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员工对于企业认同感不强,遇到问题时在一定程度上消极怠工。
  (五)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通过调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修正措施、是否建立内控监督机构、是否有针对舞弊行為的处罚措施等情况,发现中小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内部控制的监督重视程度较低,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实施相应的监督措施,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内控监督机构,对于企业的舞弊行为也没有较好的预防处罚措施,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也有待改进,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企业内控环境,注重内控文化建设
  首先,企业应当认识到,开展内部控制涉及企业所有人员,而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的责任,应该充分发挥企业高管对内控的自上而下的引领作用,同时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推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其次,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对员工的关注程度,做到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最后,应当不断学习相关制度和规范,将其根植于日常业务中,有效发挥内部控制作用,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评估对策
  建立企业经济活动风险的定期评估、及时评估和例外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和运行机制,在企业内部开展全面、系统和客观的风险评估,确保风险评估的合理性、时效性。具体而言,对于企业常规的经济活动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对于因制度规定、管理要求或经营环境等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对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但属于企业规划或预算之外的经营风险进行例外评估。同时,企业应当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已开展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及时做出风险应对方案,加强事前预防,促进事后监督,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强化控制活动,提高内控执行度
  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优化控制程序,对采购、入库、销售等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等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控制。在内控实施过程中,完善预算制度,规范采购活动,编制采购计划,审批采购价格,规范材料验收入库和财务结算等环节,避免因管理不善导致资金浪费,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畅进行。中小企业可以引进ERP系统,运用系统执行规定流程,避免人为操纵因素,有效开展系统控制、进行岗位牵制[5]。同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内控执行力度,确保内控执行效果,促进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四)加强信息沟通交流,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
  首先,企业应当建立公开的平台和渠道,及时传达高层管理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吸收员工的反馈建议,使企业的工作安排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其次,加强企业与上级监管部门、客户以及同行业的交流,制定信息公开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及时掌握行业动态,确立企业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再次,推进内控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内控信息共享系统并及时基于制度和流程变化进行升级改造,搭建采购、库存、销售、资金运行共享平台,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促进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减少信息不对称性,有效利用企业资源。
  (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内控有效实施
  良好的内控监督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内控工作的实施,是企业内控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监督评价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检查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是否重点关注了重大风险并制定了防范和控制措施等,对其有效性开展评价,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内控进行评价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改进建议,进行整改落实,促进内部控制在企业中有效实施。
  总之,中小企业不仅为我国市场经济提供了多样性,使经济主体更具竞争性,还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需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内部控制实施状况越来越受重视,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必将越来越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珍,唐立新.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综述[J].商业会计,2019,(9).
  [2] 谢志华.内部控制:本质与结构[J].会计研究,2009,(12).
  [3] 唐大鹏,常语萱.政府内部控制整合导向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9,(8).
  [4] 楼昕悦,池国华.39亿元票据案背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J].财务与会计,2018,(21).
  [5] 丰壮丽,陈文川,陈舜仪.新时代政府内部控制职能拓展与创新发展[J].财会通讯,20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19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