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的调研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海南建设自贸试验区以来,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硬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政府监管与服务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市场环境建设仍待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有待发力。根据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出的要求,借鉴境内外经验,提出完善自由贸易港法制保障、做好产业规划、树立服务型政府新理念、升级海口市12345热线平台、打造海南全岛城市优良营商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 海南自贸港 营商环境 12345热线平台
2018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并明确了海南在营商环境方面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2025年,自由贸易港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030年,自由贸易港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模式更加成熟,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列。
一、海南营商环境持续快速优化
建设自贸试验区两年以来,海南狠下功夫优化营商环境,从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硬件环境等方面得到很快提升。以海南省会海口为例,2019年12月4日,普华永道对海口营商环境评分为77.35分(满分100分),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35位,高于中国的排名(第46位)。
(一)政府监管能力提升,服务环境得到改善
1.开办企业手续更加简洁便利。在企业核名方面,海口全程电子化系统已经于2018年7月1日正式上线,用户可以在网上进行核名、设立、变更和注销,无须到现场再提交纸质材料;在企业登记方面,从受理、审批到办结只需要不到3天的时间,而且推行的“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在刻制公章方面,海口市政府服务中心不再设置公安印章窗口受理公章刻制业务;在申领发票方面,纳税人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税务机关受理后即时办结,且在涉税事项办结不需要任何额外费用。
2.建筑许可证办理条件更加清晰。办理建筑许可证需满足以下条件: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建设资金已经落实;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用电申请环节极大简化。南方电网海南电网公司以提升“获得电力”指标为核心,落实办电“简单、快捷、透明、免费”要求,制定“四减少三优化三提升”十项客户服务举措。高压非居民用户申请办电环节由以前的6个环节压缩至3个环节:用电申请—供电方案答复—竣工检验和装表接电,且所需提供的资料从26项精简到16项,大大提高了获得电力的效率。
(二)法制环境更加健全
1.地方性法规更加完善。2018年4月以来,海南省人大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主要包括: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园区极简审批条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商事登记管理条例、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海南经济特区禁毒条例等。
2.省委省政府出台专门文件。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系列文件,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强人才保障工作等,主要包括: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关于引进人才住房保障的指导意见、海南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安置实施办法(试行)等。
(三)市场环境迅速提升
1.提供人才进琼住房保障。2018年5月15日,海南頒布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2018—2025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人才加入建设海南的队伍中来。一是在人才购房方面,对引进的各类人才自在琼落户之日起购买商品住宅,享受本地居民同等待遇,不受限购政策限制。二是在人才住房保障方面,我省将为引进的大师级人才、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提供免租金、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同时,为其他各类人才提供住房租赁补贴。
2.逐步推进产业配套建设。海口近年来逐步推进产业配套的建设,一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配套产业也迅速发展。二是工业规模也逐渐扩大,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的关联度也越来越大,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三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为现代物流业、商务会展业注入新的活力,配套的新兴产业包括高尔夫、游艇业等也凸显生机,同时不断促进金融、保险、中介等产业快速发展。
(四)硬件环境不断优化
1.加快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气网建设。海南民生管道燃气公司完成新增燃气干支管铺设总长度82千米,主要项目有美安工业园区、琼山大道、金沙湾、老城快速路、新埠岛西苑路等。燃气管网覆盖东抵桂林洋高校区、西达粤海大道、南至云龙产业园、北到海甸岛碧海大道的海口市90%的主城区。(2)路网建设。海南已建成的铁路有海南环岛快速铁路和粤海铁路海南西环线,全岛公路通车里程达1.7万余公里,环岛高速公路也已建成通车,全岛已实现“3小时经济生活圈”。(3)光网建设。2018年底海口城区光纤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4G信号覆盖率达到99%以上,行政村光网覆盖率达到99.2%。(4)水网建设。全市现有规模蓄、引、提工程724宗。(5)电网建设。电网建设上已经能实现电力自给,清洁能源供电达到总供给的50%,满足海口日益增长的用电负荷需求。
2.继续保持生态环境优势。海南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不断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保护和改善海南生态环境的举措,使得海南的生态优势日益彰显。
二、海南营商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监管与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
1.服务意识仍显不足,以罚代管现象普遍。在调研过程中,本土企业集中反映的一个现象是海口市还存在较为普遍的“以罚代管”现象,在建筑、环保、交通等领域尤为普遍。在生态环保方面动辄“顶格罚款”,医药、医疗、餐饮等相关企业左右为难。 2.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尚显不足。一是“一网通办”任重道远。海口市已经建成了全市统一审批信息系统,但一些审批服务大单位都有自上而下的审批信息系统,这些系统与海口市审批系统的数据交换不便,对不见面审理改革的深度推进造成一定的阻碍。二是信息不共享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海南省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初步建立,在数据交换的实时性、可靠性、可用性上仍显不足。
3.企业注销仍然困难。一是注销流程过长难以理清,企业注销业务包含网上申报、税控设备注销、注销申报、注销税务登记等十个节点。二是材料繁多难以备齐,企业注销需要填报表单较多,其中部分材料还需要管理所盖章或服务商签字,办理业务之前各种材料得准备就让很多企业头痛不已。
4.社会公众对不见面改革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全流程互联网“不见面审批”改革工作启动至今,仅占总不见面事项办件量的8%左右,市民对该项改革的认知度、认可度、获得感仍显不足。
(二)市场环境建设仍待加强
1.企业税费成本相对偏高,企业高管在退休后不能充分享受按高标准缴纳的社保。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企业反映各种税费项目种类多、企业负担非常重,与天津、宁波等地相比没有优势;而且企业高管按照高标准缴纳的社保退休后与其他普通员工差别不大。
2.企业招人难,培养成本高。首先,仅仅通过优惠政策还不能将就业机会转变成发展机会,人才来了留住难。其次,海口高昂的生活成本与其较低的工资不匹配,以及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无法对人才产生吸引力。再次,海口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缺少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人才供给能力亟待提升。
3.市场环境制约企业发展。海口市在商业配套方面与国内一二线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产业基础薄弱,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导致在岛企业的生产、运营、物流成本、能源价格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招商能力不足。海口未能做到精准招商,急于“大小通吃”,降低了招商效率。此外,海口还缺少企业落地配套条件。
(三)硬件环境建设有待发力
海口市生态环境优势明显,硬件环境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海陆空交通条件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对有限两个方面,主要问题包括:琼州海峡通道运行不畅,掣肘海口总部经济发展;海口市交通网络建设滞后;江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海南自贸港营商环境优化对策
(一)传承与创新,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的法制保障
1.借鉴新加坡和上海经验,建立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建议系统和全面地研究我国关于自贸港建设的政策法规,推进出台系统化的政策与制度体系,避免“碎片化”,研究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使其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
2.担当创新重任,在优化税收环境方面先行先试。建议创新财税金融政策,着力优化企业及个人税收优惠政策;着力帮助企业降低物流、用电、用工等成本,在引进外地企业的同时,务必重视本土企业与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以免“引来女婿气走儿”。
(二)规划先行,引领产业发展和自贸港建设
1.建议借鉴厦门经验做好产业规划,围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2.切实做好江东新区概念规划,加快硬件环境建设。2018年7月9日,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10家投标机构通过资格预审,正式受邀编制江东新区的概念规划方案。推进海南省交通基础设施扶贫攻坚战、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海口项目(六大类工程),根据江东新区规划方案,尽快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硬件环境建设。
(三)进一步加快硬件环境建设
1.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力度,加快“一网通办”建设。建议协调海南省审批服务大单位,尽快实现其部门审批信息系统与我市审批系统的数据交换;建议协调海南省各厅局、各市县按照“全岛一盘棋”的思路,尽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快“一网通办”步伐。
2.将海口12345平台升级为省级平台,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海南省市场监管局自主研发的“海南e登记”平台,在全省范围实行“全岛通办”,建议将海口市12345热线平台升级为省级平台,将海南全岛当作一个城市统一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积极发挥“指挥棒”和“绣花针”作用,助力全省营商环境建设。
3.持续推动公共交通改革工作,完善海南省公交线网体系。在完成公交资源整合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交改革工作,包括:公交线网优化、推广新能源公交车、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公交智能化等系列工作;按照“海澄文”“大三亚”一体化思路,增开跨市县公交路线,完善城乡客运班线;推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的报批工作。
4.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工作,建议规划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加快推进《琼州海峡交通一体化发展综合规划》、《琼州海峡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方案》的编制工作;加快琼州海峡“半小时立体交通圈”、加快南岸港航资源整合等工作;推进秀英港散杂货业务搬迁至马村港;统筹规划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
(四)持续创新人才服务,积极打造人才高地
1.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扩大人才市场供给。一是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在编制管理、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科研经费等方面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探索多种分配形式,引进紧缺人才或者高层次人才。二是建立人才服务窗口,完善引进人才任职、居留、社保、医疗、住房保障、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配套政策。三是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改善和优化结构,实施“工匠”培育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劳动力流動限制和成本。
2.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全面提高居民素质,加快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依托省内高校,加强与境内外高校合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3.广泛培训,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意识及业务水平。一是针对各部门领导组织高级培训,重点讲解建设中国特色自贸港、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精神、工作理念及相关工作要求。二是组织对窗口单位、基层部门、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的培训和考试,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目标、流程环节、优化举措、服务标准等各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熟知政策要求,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其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三是针对服务企业开设系列业务培训课程,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免费业务培训,熟悉单一窗口、不见面审批、信息数据共享等业务流程。
(五)打造服务型政府,加强组织保障和宣传工作
1.转变思想观念,推动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建议推动政府各部门工作人员尽快转变观念,加快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通过制定公开透明的规章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杜绝“以罚代管”、“一企一策”等不符合自贸港建设需要的管理方式。
2.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建议组建优化营商环境专门机构。一是借鉴成都、重庆、厦门等地经验,以主要领导牵头,尽快组建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各县市、各局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小组;组建跨部门各种专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小组(如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攻坚小组)。明确分解目标责任并落实部门负责人的部门主体责任和人员的具体岗位责任,确保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二是将优化营商环境开展情况纳入考核,并实行一票否决制,但凡出现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被投诉核实的将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情节严重的将视具体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3.多措并举,建议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宣传工作。建议重要报纸、网站、电视台、电台等媒体统一在重要版面、重点时段开设“优化营商环境,助力自贸港建设”专题专栏,围绕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的举措、进展和成果开展持续深入地报道。借鉴深圳经验,制作年度营商环境宣传片、宣传册、宣传刊,制作各项业务操作手册,不定期面向服务企业策划各类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刘家诚,杨瑞金,林涛.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琼州海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5).
[2]许可,王瑛.后危机时代对中国营商环境的再认识——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2700家私营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4,30(07).
[3]董志强,魏下海,汤灿晴.制度软环境与经济发展——基于30个大城市营商环境的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12(04).
[4]Kefei You,Silvia Dal Bianco,Zhibin Lin,Joseph Amankwah-Amoah.Bridging technology divide to improve business environment:Insights from African n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9(97).
〔本文系海南省社科重大课题项目“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基金發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NSK(ZD)19-115)阶段性成果〕
(刘家诚、杨乐、樊燕,海南大学经济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253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