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职业教育深度产教融合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能技术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使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协同与深度融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论述了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外部环境、加强内涵对接、完善平台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变革加快的时代背景下,新的产业发展形势对我国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市场需要,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因此企业对人才招聘的要求应该不仅限于理论知识扎实、能力过硬,而更需要注重高水平的創新型、复合型能力。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我国技能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面对人才需求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向企业输出更多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与产教深度融合是分不开的,即职业院校与企业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来开展深度合作,职业院校不仅能及时掌握国内企业对技能技术人才需求的变化以迅速优化其专业课程体系。同时能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与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进行积极合作与深入探讨,利用职业院校自建的科研机构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科研支持,有效提升企业科研转化能力及技术创新水平,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精准化匹配。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与产业匹配难、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够等诸多问题,因此通过建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即多主体共同参与,各要素协调互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构成利益共同体,以此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协同与有机融合。
1 相关文献综述
1976年美国教育史家劳伦斯·A·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概念,经过一定时期发展,教育生态学理论体系已逐渐完善。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也具有生态性,不少学者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研究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将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定义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各要素协调互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所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与区域经济发展缺乏深度结合。李玉芬认为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是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其中地方政府应提供引导支持,职业院校作为主体与企业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并从企业、政府、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态圈四个视角提出破解产教融合非生态桎梏的建议。基于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视角,沈宇、陶红认为企业办学主体责任已由校企合作发展到构建利益共同体,办学主体地位已由协助育人发展到直接举办职业教育,并从法律、激励、评价等方面提出制度重构建议。基于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产教脱节、供需错位等问题分析,张旭刚认为构建稳定和谐的农村职业教育产教生态圈应具有 “政校企行”多元生态主体,生态结构上应实现职业教育办学功能结构、专业设置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并通过制度及文化等多维环境、内外联动与多元管控机制维护系统良性运作。产教融合平台的发展是产教融合生态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祝华认为要实现深度产教融合需要从产教融合形态、层次、性质上向生态方向演化,关键在于构建核心载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在互联网思维在产教融合中运用的基础上,孔原基于市场化背景系统分析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主要问题,借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等互联网规则拓展产教融合,并从打造课程产品、提升课程用户体验、构建校企协作平台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综上研究理论,本文论述了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必要性,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路径,对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2.1 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
产教深度融合旨在培养高质量技能技术人才,提升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匹配度,是国家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处于多元复合转型期,产业快速变革迫切要求“产”和“教”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实现充分融合。各区域职业教育立足于当地支柱产业及优势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来培育技能技术人才,依照产业岗位群来设置专业群,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提高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适切性。为此,国家发展从三个方面提出对深化产教融合的迫切要求:提升教育对产业升级贡献率、改善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结构性矛盾、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推动我国从职业教育大国向职业教育强国迈进,加快“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发展进程,以此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
2.2 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是实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要形式。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于技能技术积累与员工素质,而产教深度融合能够助力企业实现人力资本积累与培育。企业能够获得大量稳定且优质的优秀人才,以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同时职业院校自建的科研机构能够为企业技术研发提供科研支持,有效提升企业科研转化能力及技术创新水平。企业创新发展对产教融合的发展诉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职业院校能够为企业培育高质量技能技术人才,助力企业突破人才瓶颈问题;职业院校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优质培训,提升员工综合能力;职业院校能够助力企业改善技术革新、产品研发、流程再造能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3 职业院校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教融合是在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合作与深入交流中总结出的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不仅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为企业输出大量优质人力资源,同时职业院校能够通过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扩充自身发展空间,实现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职业院校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经费不足、教学资源缺失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职业院校需借助有利方式以完善自身发展,即通过产教深度融合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自身发展对产教融合的诉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职业院校希望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与学科专业建设,提升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职业院校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能够丰富经费来源,利用更多的经费以加强技能技术积累、提升技术成果转换速度;职业院校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企业能够提供更多优质师资与教学设备,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经验有效结合。 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特征及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即在一定区域和产业范围内,在企业与职业院校之间及其发展生存的社会环境中,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资源的交流共享、内生升华、转化应用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网络结构系统。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共生、融合、创新、协调及生态,结合五大基本特征,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尚不完善
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保障机制缺失导致校企合作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与效用,政府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服务平台协调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资源配置关系等。而目前政府缺乏校企合作的战略意识,且制定的政策文件过于宏观性、原则性,没有考虑政策时效性与地区经济异质性,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及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尚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其次,即使近年国家持续加大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力度,但产教融合经费投入仍不足,限制职业院校可调配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不少职业院校有序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但由于短缺的办学经费及严格的财政制度等限制性因素,教改项目在数量与经费上均十分有限。同时校企合作监督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考评机制尚不完善。
3.2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
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受制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科研实力、产品研发、流程再造能力薄弱,部分职业院校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缺乏服务企业的能力,因而企业缺乏合作动力,校企合作层次低。其次,企业与职业院校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虽都以人才培养为指向,但企业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职业院校主要考虑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率,难以实现生态系统整体利益最大化。同时,企业对校企合作多持观望态度,多数中小企业在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前提下充分考虑人才储备成本,尽可能减少运营成本,降低因资金、人力资源流动等因素造成的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3.3 职业院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不匹配
职业端与产业端的供需不匹配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是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与行业、产业匹配难,主要表现在院校间专业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经管类等专业设置点数过多;第二是职业院校教育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新岗位、新职业持续增多,要求职业教育加快专业更新以培养更多具备新技术、新技能的人才。而职业教育对应专业教学内容更新迟缓,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变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难以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的同步对接。第三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脱节,从而制约了产教深度融合。
3.4 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存在合作层次低、组织结构松散等问题,如近年来全国各地兴办的职业教育集团,实际办学效果不佳,尚未充分发挥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作用。同时在产教融合平台载体中缺乏完善的控制机制与协调手段,因此无法对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影响平台的效能发挥。数字化、智能化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只是初见端倪,未发挥出实质性作用,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没有形成紧密联系。
4 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路径研究
4.1 优化产教融合生态系统外部环境
产教融合生态系统是校企合作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与融合,在建设与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过程中,必须优先提升外部环境对系统的作用能力。政府部门应树立产教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并加大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相关政策供给,提升政策的动态适时性与可实施性。其次,严格保证政府部门对深化产教融合的财政投入,依法确保其经费投入每年按一定的比例增长,确保政府部门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兑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同时,作为产教资源投入主体的政府,也要为职业院校在教育质量、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办学绩效等多方面开出契约性责任清单,建立评价体系及社会评价机制,督促其依法筹集、分配和使用产教资源,提升职业院校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以此构建有序稳定、相互协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4.2 加强产教融合内涵对接
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将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需求全方位融入供给,实现供求精准匹配。保证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对接产业岗位群是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条件,职业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产业需求、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职业院校需深入研究产业及企业需求,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率等相关权威数据作为重要依据,更新人才培养标准,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其次,促进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融合。以加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职业院校应进一步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更多顶岗实习机会,通过全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以培育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之外,还需强化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密切协同,将工作现场场景合理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中,形成实战化学习场景,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统一。
4.3 完善产教融合平台化建设
通过多维赋能以促进产教融合平台化建设,充分发挥多重主体作用,激发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内生动力,发挥出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作用。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由政府部门、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共同组成,构成多主体共同出资、相互依存、共担责任的实体平台,其中政府部门为其提供支持,共同体以相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人才需求预测、优质资源供给、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科学技术研发、实训实践、招生就业对接等,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与利益共享模式;构建职业教育产教合作联盟,通过共建校企培训中心等途径,提高适应产业变革的能力;构建数字化赋能产教融合平台,通过平台发布精准产教融合信息及对国家出台的相关产教融合政策的解读与落地,数字化平台能为企业纳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储备库提供便捷;同时通过数据中心面向社会发布精准化企业需求,开展产教对接与合作绩效评价,为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和集成创新发挥桥梁作用。在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化建设的基础上,需构建区域产教融合绩效评价体系,对产教融合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以此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芬.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态圈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8(20):19-25.
[2]沈宇,陶红.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历史变迁与制度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07):13-19.
[3]张旭刚.乡村振兴视阀下农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生態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8):59-65.
[4]王祝华.产教融合从内涵深化到载体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61-64.
[5]孔原.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教融合模式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5(08):62-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43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