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医科类院校做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彩月 成星
摘 要:教育事业统计是高校统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为高校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方针政策和教育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高校建立现代治理体系、实现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因此,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认识到做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医科类院校特点,找出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下;医科类院校;教育事业统计
中圖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26-0157-03
教育事业统计是高校众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每年在学年初进行。作为高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大数据在当前社会使用越来越普遍。如何将大数据思维运用到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中,为学校各项统计工作做出表率,为建设和发展医学高等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成为当前统计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需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类高校做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既是学校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校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同时还是上级部门衡量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标准。统计部门主要采用调查表的方法对高校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从而获得直观、真实的基础数据,并对数据结果加以分析和利用。
(一)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数据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全国人民对中国大学寄予的殷切期望。大数据时代做好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是高等教育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外扩式向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要求。医学教育改革以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培养有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的建设离不开数字医疗、数字中国的发展,医科类院校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涵盖了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医学类专业设置情况及招生人数、在校生状况、教职工基本情况、留学生、信息化建设、资产情况等基本情况,这些数据的采集从一定程度上较全面地反映了医科类院校办学的基本状况,为医学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为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为医科类院校和上级部门教育决策和教学研究提供数据分析
学校每年在完成高等教育事业统计调查表的基础上,结合2004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进行办学条件分析,全面了解学校医学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情况,再通过生师比、高职比、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等指标进行分析,适时调整办学规模,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等,进而为学校各专项规划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教育事业统计是教育部开展的自上而下的统计,通过自下而上的统计数据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相关依据,而科学决策离不开真实、准确、全面、有效的教育统计数据。教育主管部门可通过5年甚至10年的统计数据对现有的医学高等教育结构作合理调整,对未来医学高等教育作全面规划和预测,对医学教育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从而提出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有力举措。无论是当前的“双一流”建设还是医教协同的医学教育改革,这些决策的实施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基层统计。
(三)教育事业统计是社会各界了解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事业统计公报自1998年开始由教育部按年度发布,历经30余年的发展,每年向社会公布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信息,使各界都能便捷地知晓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关注并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医科类院校也可根据信息公开制度,利用学校网页、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年度学校统计信息作为学校的“官方数据”,在向校内外公布学校人才培养和办学情况的同时,提高教育统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时效性,也为学校各部门各项统计提供基本依据和参照。
二、大数据背景下医科类院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指标标准须与时俱进
1.统计指标不够全面。一是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服务五大社会职能。在指标体系中,对在校生状况、教职工队伍、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信息化建设、留学生情况等信息进行了统计,但对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基本不涉及(仅在学校基本情况介绍中涉及),难以反映学校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在这两项指标上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对于医学类高校来讲,在统计指标中未涵盖附属医院建设相关内容。附属医院特别是直属附属医院作为医学类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学校对其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占地面积、信息化建设等情况均未统计在内,其教职工数仅按校外聘请计算在内。
2.指标体系标准有待于更新。目前高等教育基础报表使用的指标颁布于2004年,进入新时代,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而现有的指标体系针对当时的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亟须进行修改。特别是对于医科院校来讲,指标与其他综合院校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同时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需求的增长,教学资源变得日益紧张,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也存在困难。而在当前形势下,学校通过建设分校区增加用地面积、增加编制等措施变得愈发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办学资源的紧张。
3.填报软件系统在安装中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动态的网络版数据库管理系统。教育事业统计调查表以单机版为主,一般由高校负责统计上报的人员自行下载软件安装,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因对设备要求较高且所填表格较多,数据虽由多部门协同上报,但这些部门统计人员一般不会安装统计软件,仅填报完成打印上报,对数据的逻辑关系无法校对,为后期填报工作带来不便。 (二)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缓慢
1.缺乏有效的基础数据平台,基础数据收集口径不统一。每年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为多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经常会涉及同一数据由不同部门统计的情况,因各部门所采用的专项统计软件不同,经常导致采集数据不一致。例如,在校生数据由教务处和学生处同时填报,专任教师数据由教务处和人事处同时填报,党员数据由组织部、人事处同时填报等等,有些还涉及到3个部门,在数据上报过程中缺乏沟通和校对,为后期汇总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嚴重影响了基础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数据孤立,数据系统整体不相兼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部门的统计工作都利用上级部门的各类专项管理软件,除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外,还有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库、科技统计报表、资产采购、图书信息等专项统计系统,由于统计标准不一致,各平台系统不兼容,数据无法实现对接与共享,存在 “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化统计的优势不能很好发挥出来。学校各职能部门仅被动地完成上级任务,对数据一报了之,也导致了数据一定程度的孤立。
3.信息化建设人才资源缺乏。医科类高等院校因其专业设置的特殊性,学校基础统计数据人员多为各职能部门兼职,每年仅在统计工作需要时完成相关工作。汇总上报数据人员一般为办公室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对软件系统的使用、数据的利用、分析、挖掘都存在一定问题,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队伍建设有一定差距。同时,因兼职人员各工作不稳定和连续性不强,对往年统计工作不太熟悉,接手新工作仅为完成而已,不考虑数据的其他用途。
(三)数据分析与应用功能发挥不足
统计工作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关键在于要对统计数据作出判断和评价,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对策和建议,进而服务于学校和教育部门决策。数据分析不仅包含对整个教育事业统计调查表内部的逻辑分析、年度综合分析,还包括各专项指标的纵向比较。但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工作多数仅为填报数据,对统计数据的逻辑校验尚不能完成,更谈不上经验校验与综合分析。尽管每年都在上交分析报告,但往往只是对数据作简单描述或说明,分析利用严重不足,使教育统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大数据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医学类院校高等教育统计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沟通,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改革创新
1.在新时期,高校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须适应形势变化,各级教育部门应积极对接中央和上级文件精神,同时借鉴国外大学的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教育统计指标体系,重新审视指标中体系的各项标准,不断改进更新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战略。各高校应积极加强与上级教育部门的沟通联系,通过年度培训及常规工作等向上级部门反映统计工作中的问题,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统计的新发展。
2.医科类院校之间应主动加强联系,结合医学高等教育实际积极发声,从教育事业统计的规范性、科学性方面提供一定的建议。如在医学类教育统计指标中增加附属医院(特别是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数、教学、科研、资产等资源等内容,并将其计入(或按比例计入)医学类院校综合办学条件。
3.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建议在填报系统上建议采用网络版直报系统,运用相关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校对,由核查人员进行逻辑和经验校验,从而避免系统安装对设备的要求及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建立大数据平台,发挥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综合功能
1.建立适合医科类院校发展的基础大数据平台。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高等教育事业统计作为一项综合统计,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专项统计之间存在部分内容交叉。高校应在工作中建立涵盖学生、教师、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项目的系统平台,由综合统计部门按学年搜集各分项数据,并将其整合为综合数据,完成基础数据的采集。基础数据平台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重复的问题,减少了各部门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各部门还可根据所需提取相关数据完成专项统计。但须注意的是,基础平台的数据需要各部门不定时更新,这样才能从源头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现行的管理系统中,高校可拓展智慧校园的网络平台的功能,做大做强平台,做好数据的更新,使智慧平台真正服务于智慧校园建设。
2.培养教育事业统计分析的人员队伍。加强对各职能部门统计业务人员的培训,开展对年度调查表的指标培训,特别是对统计调查表的逻辑分析、经验校验等知识的重点培训,为后期统计汇总工作减轻负担。对办公室综合统计人员要加强信息挖掘、分析方面的培训。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可在招聘中适当招录个别学习统计专业的人员,也可对学校信息中心的老师进行培训,对学校现有数据平台进行整合、分析,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3.加快开发高等教育数据应用系统。数据统计及分析的网络化是教育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科类院校应加强联系沟通,打通数据平台通道,实现一定范围内的数据共享,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在数据平台的统计基础上,运用数据分析软件的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预测性等功能剖析教育指标,对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纵向分析,了解学校在师资力量、专业建设、办学规模、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结合健康中国战略,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办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要对照学校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与同类医科院校进行横向比较,了解自身发展的优势与短板,借鉴其他高校的办学经验,解决制约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医学类高校要积极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加强与上级教育部门的对接,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立基础大数据平台,加强对统计数据的整合应用,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推进医学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健.“互联网”背景下教育统计的创新与思考[J].创新发展论坛,2019,(2):36-39.
[2] 张志国,薛晓娟.高等学校教育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6,(6):63-66.
[3] 程胜.浅谈高校教育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文化创新比较,2019,(16):170-171.
[4] 何旭,成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统计工作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8(21):152-155.
[5] 董锡臣,李笑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育统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数据利用[J].职业技术,2019,(10):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344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