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的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和难点。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入手,满足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同时要科学设置课程的实践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成效评估体制,才能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 改革
一、准确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改革的基础
国际贸易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体现出高等教育的特点,这就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同时又富有较强的学习和创新精神。其次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要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外经贸行业的需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只有准确定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既不盲目追求本科院校的理论与实践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也不能简单定位于中职院校重实践而轻理论的纯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才能正确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详细分解该专业人才所需的能力要求,从而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遵循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是改革的必然要求
中外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表明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行业间的零距离对接。因此,高职国贸实务课程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国贸实务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建立在对国贸行业与企业的目标职业的岗位职业能力体系的正确定位上。通过借鉴美国职业培训的KAS模式,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应分解为K:知识与素养.A:一般能力和S:职业技能。其中知识与素养和一般能力要反映出与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共性和层次的区别,要体现出高职教育的高等性与职业性。其相应的课程建设要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本文特别强调第三种职业能力即职业技能对国贸实务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国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种岗位专业能力上面。一是基础职业能力,包括市场分析、策划与推广能力、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电子商务运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二是岗位专业能力,包括报关业务能力、单证业务能力、报检业务能力、跟单业务能力、货代业务能力、外贸业务员能力。
随着国家行业准入制度的广泛实施,国际贸易相关的职业资格如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跟单员、货代员、外贸业务员等资格认证考试所对应的职业能力的标准也是国贸实务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的有效依据。特别是职业资格中的技能考核要求对于更加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湖南省教育厅对高职院校的技能抽查的考核标准也要进一步促进国贸实务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因而,遵循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改革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考核上要实现“学、证、做”相结合。
三、科学设置实践课程的内容是改革的核心
由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贸行业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高职的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从事国际贸易工作人员的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其重点必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不深究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和方法论,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实际、实用、实践”,在理论教学中要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同时在课程体系中要把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实现学校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教学内涵上的相融,这是科学设置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的内容的基本原则。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内容一般要包括课程性实践教学内容和集中性实践教学内容。课程性实践教学内容指的是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进行的实践活动内容,包括平时作业、综合练习、模拟考试、大型作业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而集中性实践教学包括综合运用课程知识、集中进行的实践活动,具体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或毕业作业(论文)等。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该课程的实践内容必须涵盖国际性商品交换的具体运作过程,包括环节、操作方法和技能、应遵循的法律和惯例等行为规范。同时也要包含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里面的技能操作的内容。以出口业务为例,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内容分为客户调研、产品调研、业务磋商、签订合同,信用证、业务结束后的善后处理等。
四、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改革的重要支撑
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要能被学生所接受,达到理想的效果,有赖于教师形式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此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应该是国际贸易实践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首先,在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广泛运用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要更多地使用录音、录像、上机操作、模拟操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尽可能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并茂、视听并用的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的实践知识,丰富的外经贸业务流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理论学习。其次,采用体验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参观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虚拟公司运作法等构建主义教育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工作岗位的渴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再次要按国贸实际工作流程建设高规格、动态提升的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模拟交易的基本过程,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为学生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提供一个有效的校内实践此地。最后,要强化集中性实践教学特别是校外实习的管理与考核。要成立实习指导小组,编写出《实习指南及守则》,加强实习过程中的指导,严格考评实习报告。
五、科学的实践教学成效评估体制是改革的关键
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采用自我分析、小组分析、指导教师分析三结合的定性分析评价来找出产生不足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按照一定评价标准制定的评价量表的定量分析来说明学生在技能整体所达到的程度。具体的评价方法有:在实训体系中制定学生实训作业评估体系指标;借助正负反馈频率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操作质量的高低;通过对学生实际跟单业务工作的检验,评估出实训质量的高低和实训效果等等。
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必须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位基础,遵循行业需求岗位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来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借助于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和科学的实践教学成效评估体制,才能不断提升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效果,实现其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简介:
1王志坚 男1968年7月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管理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2贺春国 男1957年1月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骨干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1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