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行,2008年在所有企业中推广使用。这是中国会计界的里程碑,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现代的经济模式过度,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因此,深刻理解新会计准则的特点和变化,分析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将产生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概述,新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对策这几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字:新会计准则 实施 问题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概述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重要性
新准则强调会计信息需要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实质,将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到企业经营活动核心的高度,强调企业需要有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财务信息能够可靠、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同时,新会计准则更着眼于未来,要求财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有前瞻性和指导作用,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新准则对企业具有深远影响,新准则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企业的每个人、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都参与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活动之中。
(二)新准则实施的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研究的热点是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该方面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对其实施“毁誉参半”,主要原因在于盈余管理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体现,二者互为相反,即盈余管理程度高则会计信息质量低,反之亦然。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范围更宽泛,其还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及稳健性等,而现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规范分析,因而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研究。由于利益相关者更关注的是企业价值,如微观主体的投资决策、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以及政府监管等都要以此为依据,当计量和披露企业价值的尺度――会计准则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时,其直接产品――企业价值是否有所变化,无疑为世人瞩目。其实施效果如何,尤其是对企业价值衡量的影响怎样?其可信度大小即信息质量如何?另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对审计人员而言,审计风险无疑空前放大,面对企业可能加大的盈余操控空间,其将如何鉴证众多动机形成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以及鉴证结果怎样等等都不容忽视。[1]
2.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的主旨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而在国外目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种种制度也正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因此,后者同样存在与我国的新准则类似的诸多不足,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使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也均无统一意见。
二、新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降低了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
财政部在发布会上称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换言之,除了上市公司必须执行新会计准则外,对于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差异的地方,其他企业仍然有较大的选择空间。由此可见,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仅限于上市公司,与同行业的非上市公司相比较,二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可能基于不同的核算标准,导致其可比性进一步降低。如《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已于2001年11月27日发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而与金融工具有关的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工具的列报与披露等数项会计准则发布后,上市金融企业2007年1月1日起必须采用新准则。上市金融企业在采用新准则的同时,非上市金融企业仍然可以沿用原来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样作为指导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二者所导致的会计信息质量与数量差距增大,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可能进一步降低。[2]
(二)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量需要,我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培养了数量众多的会计人员,目前全国有1000万会计人员。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一个广为流传的例子是对南方证券的投资,首创股份提取了15%的减值准备,邯郸钢铁提取的比例为62%,路桥建设提取的比例是20%,上海汽车则提取了100%。如果不计提该项减值准备,上海汽车的利润增长率将从该年的42%提高到79%,同样是职业判断,究竟哪一个企业计提的比例是适当的呢?每个企业都会找出理由来论证自己的职业判断是正确的。但是,计提比例的差别竟有如此之大,也会令人对会计准则能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疑虑。
因此,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操守和恰当的职业判断成为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因为会计目标的实质就是要客观地反映经济现实,会计准则本身不可能提供具体答案,对于如何确认、计量、会计信息是否披露等问题都需要会计师自己进行职业判断,这使得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面临极大挑战。
三、有效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对策
(一)加快建设运用会计准则的内外部环境
1、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是贯彻会计法律法规,加强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从源头上遏制企业会计造假的最好办法。加强企业的内部监控主要包括:加快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优化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作程序;建立先进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使获取实时信息成为可能,提高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确保内控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3]
2、加强企业外部监管
企业行为的不规范,市场交易的不真实,都给会计信息失真创造生存的土壤。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监管不力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如加强证券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对企业信息披露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对于企业不轨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要让任何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被惩罚的后果将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二)完善会计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1、会计人员的后续专业技能教育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因此,需要建立体系完整的会计人员素质和后续专业技能教育机制,并使这一机制更加有效地运行。如针对上市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会计的不同核算要求,提供相应对口的后续教育,并将后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终身化教育,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水平能够持续有效地提高。
2、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尽管专业技能教育是对会计准则高效率实施的有力保证,但是职业道德教育同样不容忽视。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导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较低。因此需要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行与遵守有关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应尽早开始,并和专业教育同时开展。
总之,新会计准则虽然已经被上市公司采取并运用,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存在着上述问题。企业只有采取有效实用的解决措施,才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使企业的会计制度变得尽善尽美。
(指导老师:齐梅)
参考文献
[1] 王杏芬.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2] 王竹萍.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32).
[3] 韩玲.浅析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5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