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战略绩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对企业的战略绩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所处的阶段特点、经营性质、社会的迫切需要以及企业的承受能力来合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因此,本文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平衡记分卡的原理,试图构建动态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型,以此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合理履行。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绩效;生命周期
  
  一、引言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所引起的问题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紫金矿业重大污染事故、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这一起起震惊全国的事件使得“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民众心理生根发芽,民众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早已普及,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范围在不断扩大、关注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据资料显示,目前50%以上的跨国公司和外资企业都将SA8000标准作为与中国企业签订合同的条件。显然,对于要参与国际激烈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无疑是一种新的、不可避免的挑战。
  可见,无论是国内形势还是国际环境,企业社会责任都是大势所趋,并且迫在眉睫。作为中国经济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中国民营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无论是意识上,还是履行情况方面,无疑都比较薄弱。因此,如何提高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改善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从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二、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
  1924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第一次从学术角度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概念,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
  1984年,利益相关者著名学者Eric Rhenman提出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或被组织目标实现过程影响到的所有个人和群体。自从这个经典定义出现以后,利益相关者理论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主流,使得“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如今,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已经扩展到员工权益维护、顾客和消费者权益维护、供应链管理、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和节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扶持弱势群体等方方面面。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1.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获得内部效应,充分挖掘企业资源,进一步提升企业能力
  企业通过员工权益的维护,能提高员工和管理者的归属感和积极性,并且能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企业通过对环境保护、节约经济的关注和投入,从而在工艺技术、业务流程上取得突破,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2.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效应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股东、消费者、供应商、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者面前建立良好的正面形象,不仅可以提升消费者和社会大众对公司产品和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获得金融机构、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比如资金支持等,而且企业最终会从改善了的社会中得到好处,可以发现更多的投资机会,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为自身的发展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战略绩效评价
  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评价是对战略目标的实施效果和效率的评估。它由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推动,反映了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战略绩效评价往往结合企业的战略,通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全面、综合、动态地衡量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
  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Kaplan and Norton,1992)提出了平衡记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通过引人非财务评价指标,从财务视角、顾客视角、内部流程视角、学习和成长视角这4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价值创造、评价企业的战略。显然,平衡计分卡是将战略管理的思想渗透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去的理想工具,它克服了单纯利用财务手段进行绩效管理的局限,但是它仍然忽视了企业社会责任。
  在前述内容中,我们已经知道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牺牲社会利益,这种行为通过成本的降低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从而在短期内提高了企业绩效。但是长期而言,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会严重损害企业的信誉,恶化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社会经济环境,最终导致企业总体效益的下降。因此,借鉴平衡记分卡的原理,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战略绩效评价体系中去有其理论必要性。
  另一方面,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比较淡薄,它们最初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因就是经济动因。我们知道,要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必然上升,只有当企业确信履行社会责任所付出的成本小于其收益,企业才会自觉的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社会责任的履行上。可见,构建嵌入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式有其现实必要性。
  四、生命周期理论
  (一)引入生命周期理论的必要性
  如上文所述,企业应该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忽视社会责任,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而是有限度的,或者说是有其合理底线的。盲目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这同样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它会变成企业财务绩效沉重的负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履行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方式、内容以及程度也应该有所不同。只有考虑了企业经营状况、员工、顾客、供应商、政府机构、企业文化、企业综合实力等多种因素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综合影响,从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履行社会责任的着力点,有选择地适度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有助于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
  因此,本文引入生命周期理论,探索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社会责任的主要作用因素,从而构建一个动态的嵌入了社会责任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型。
  (二)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
  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最为系统,影响最为广泛的是美国学者伊查克・爱迪斯。1989年,他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指出企业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要经历成长阶段与老化阶段,具体分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以及死亡期共十个阶段。
  目前理论界以及企业界对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较为通用的形式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三)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特征的理论分析
  1.初创期
  (1)企业的整体规模不大,生产的产品品种有限,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商品优势较低,其盈利水平相对不高。
  (2)由于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比较大,新产品开发的成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能否根据市场需要设计、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成为重中之重。可见,企业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在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能为顾客提供价值,因此客户满意度应该成为战略绩效评价的重点。
  (3)现金流入量远远低于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显然,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资金短缺问题,融资成为关键之一。

  (4)此时企业的生存问题尚未解决,经济责任压力巨大,相对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连自身的温饱都无法解决是无暇顾及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而且企业能力一般都很脆弱,其承担社会责任能力也确实十分有限。一般而言,初创期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承担基本的法律责任――遵纪守法、照章纳税,以及一定程度的经济责任――对股东和债权人等投资人的责任。
  因此,初创期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型如下:
  2.成长期
  (1)产品逐渐为市场接受,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销售利润率逐步提高,企业由此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企业规模得以迅速扩大。
  (2)企业将注意力放在比较有市场和有前途的产品的发展上,尽管此时盈利并不算很多但是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此时,企业的战略是保持成长,其重点在于营销而不在财务,因而战略绩效评价的核心是市场占有率、客户保持和发展等指标。
  (3)企业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自身实力得到了增强,步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其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也得到了迅速提升。此时,企业应该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思考更广泛利益层面的社会责任。通常,成长期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集中在对员工权益的维护方面,比如改善工作条件、增加工作保障、扩大员工权利和加大员工培训投资等。同时,由于企业已经开始盈利并且销售额不断增加,其对政府、股东的贡献也会逐步增加。
  因此,成长期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型如下:
  3.成熟期
  (1)此时的企业已经在市场中占有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地位。企业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中投入的成本开始进入回报期,这个阶段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收获的季节,因此财务指标成为战略绩效评价的重点,尤其是与获利能力有关的财务指标,比如投资回报率。另外,在这个阶段产品的价格相对稳定,企业的盈利水平主要取决于成本,因此应当格外关注与成本有关的指标。
  (2)这个阶段企业各个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积累了相当的资源,经济实力雄厚,有足够的能力承担更为宽泛的社会责任。此时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资源的节约、安全的产品、良好的供应商、公益和慈善事业等。
  因此,成熟期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型如下:
  4.衰退期
  (1)由于产品老化,企业的市场份额开始下降,销售出现负增长,最终使得企业盈利能力降低、财务状况发生恶化,甚至面临企业灭亡的危险。此时,为了遏制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成本控制成为了战略绩效评价的重要目标,而通过创新来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则成为企业继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与创新有关的指标是这一时期战略绩效评价的又一重点。
  (2)在这一阶段,产品销售额大幅缩水,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此时企业焦头烂额,状况比初创期还要恶劣。如何继续生存下去并取得突破发展是当务之急,企业的社会目标退居于经济目标之后。可以说,该阶段企业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除了基本的法律责任以外,只能是尽可能避免破产或者减少企业破产倒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衰退期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型如下:
  五、总结
  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企业建立新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应该把履行社会责任本身视作企业的战略,这样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能力,尤其是民营企业根基本身比较薄弱,所以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选择不同的战略绩效评价模型,从而最合适地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韦德贞.博弈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23).
  [2]崔秀梅.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和社会责任投资的对接、耦合[J].财会月刊,201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366419.htm